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凝重、華貴、英武、氣概、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2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感受戰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了解,導入新課。
1.大象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為人類做好多事情,你能簡要地說一說嗎?
2.揭題。
3.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
4.據題提問。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讀順。
(2)理解下列生字詞,通過品讀加深理解:威風凜凜、排山倒海、勢不可當、優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別重逢、英武豪邁、泣不成聲、震耳欲聾、炯炯有神、激越悲壯、浴血搏殺
。3)思考剛才的問題
2.檢查交流:
板書: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品讀課文,感受嘎羧。
(一)認識英雄,告別村民。
1.默讀課文,找到關于象兵的介紹。
2.了解象兵抗擊日寇前的那段歷史
出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幅東亞地圖
日本是一個被大海包圍的彈丸之地。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侵占我國東北三。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3 月,侵占南海群島;1941年12月,日寇占領香港;1942年,日軍侵占菲律賓、緬甸……日軍一次又一次揮舞戰刀,鐵蹄所到之處,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日軍的暴行也激起了民眾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燃遍整個東亞。
1943年,當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雙版納時,象兵們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幟,F在,讓我們回到那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感受那英勇慘烈的戰斗場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
3.閱讀這段文字,想象當時情景。
八十多頭戰象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槍炮聲、喊殺聲、大象的悲壯的吼叫聲回蕩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槍炮中,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倒地。日寇們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4.經過這場驚天動地的戰斗,嘎羧成了唯一幸存下來的戰象。村民們怎樣對待這頭戰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還能想象到什么?
。ㄕ菓鹣髠兇蚺芰巳毡竟碜樱@個小村莊才免遭戰火的洗劫。村民們對嘎羧特別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邊;村民們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們讓波農丁來專門照顧它;夏天,村民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給嘎羧生起了火爐……)所有的這些都體現了村民對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書:英雄 敬仰
5.指導朗讀相關段落語句
6.村民無微不至的照顧,嘎羧看在眼里,記在心間。時光如水,歲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過去了。曾經英武豪邁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了,它舍得離開村民嗎?
7.你能根據這段話設計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嗎?(為什么要繞村走三圈?)
8.解疑。
。ǘ┲嘏麘鸺祝叵脒^去
1.嘎羧在離開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當年自己曾經披掛過的象鞍。)古人說:讀書貴有疑,F在,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重披象鞍這一部分,在這段話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讀書,勾畫句子,寫問題與體會,教師巡視)
2.交流:
。1)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在這二十六年間,嘎羧為什么不去看望這位老朋友,而在臨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掛上象鞍?
(2)哪句話最能體會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 指名讀讀這句話。
、 哪些詞語打動了你的心?
、 你能讀出嘎羧心中的那份傷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動嗎?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靜下來,可它的內心安靜嗎?(沉浸在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里)
。4)齊讀體會。
3.小結:嘎羧在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掛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為一頭戰象的輝煌與榮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戰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歸路。在這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嘎羧還做了哪些事情?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這些問題。
五、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齊讀)《最后一頭戰象》。
2.這篇課文描寫了這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標題——主要內容)
3.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重披象鞍和告別村民這兩部分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接下來的兩個部分。
二、品讀課文。
。ㄈ┐蚵褰稀【拺淹
1.自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想,有什么地方讀不懂,在書上做個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2.交流,可能有:
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互相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 嘎羧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說話練習:嘎羧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
、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這塊礁石對嘎羧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感:也許 ;也許 ;也許 。)
③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嘎羧在大聲地說什么?戰友?鄉親?土地?)
4.此時此刻,相信嘎羧給你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們再把整段話連起來讀讀。
5.創造性復述,加深理解。(自說——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來到打洛江畔,怎么說這段話?說的時候,不但要把自己當成嘎羧,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甚至可以調整句子的順序。
6.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
(四)百象冢旁,莊嚴歸去
1.離開了打洛江,最后嘎羧來到了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對一頭老象來說,祖先留下來的象冢,不是它最好的歸宿嗎?
3.輕聲讀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讓你感動,讓你震驚,感到不可思議?拿起筆來,給這些句子劃上線,做上披注,寫寫你的體會。
4.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想象:此時的嘎羧是怎樣的嘎羧?(瀕臨死亡、體力不濟、疲憊……)所挖的坑的大。
補充材料:據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來后,雖然治好了傷,卻留下了嚴重的身殘:腿瘸了,頭歪了,可就這樣一頭戰象,長途跋涉,幾天沒吃,還堅持不懈地挖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結: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哪是一頭戰象呀?這分明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帶著他的忠誠,帶著他的情義走了,這一路我們陪他走來,走得艱難卻堅定。把黑板上小詩送給他:
重披鎧甲赴歸途
憑吊戰場情義重
英雄相依共長眠
一片忠誠付青天
6.現在,我們就要離開“百象!绷耍阆雽鹣蟾卖日f些什么呢?
三、課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自己說的話。
做至情至性的人,發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強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強。淡泊名利,多做實事,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因此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2.齊聲朗讀
3.沈石溪還有更多這樣的作品,當你去閱讀他的作品是,你會發現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著愛情,親情,友情。像我們一樣竭盡全力地生活著,奮斗著,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這堂課希望只是一個引子,引導你們去讀更多他的作品,去學習,去思考。推薦作品《斑羚飛渡》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朗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字音讀通順,邊讀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生匯報:僅有嘎梭一頭戰象生存了下來。(自由發表)
師:我們同學可真會讀書了,讀了一遍課文,讀懂了這么多事,那么一定還存在一些漢字上一疑問,看黑板。
學習漢字。
三、掌握課文內容
曾經過戰火的洗禮,也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它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也有些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與哀傷,是嗎?那么這樣一頭戰象是怎樣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時光呢?請同學門快速默讀默寫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時光的這一部分課文,想一想做了幾件事?分別是哪幾件事?
生匯報:
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我們來回顧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在將要去世的時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們告別,離開寨子之后,他來到了曾經的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戰友的身邊。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時光里做了這樣幾件事?同學們,噶梭可是一頭戰象呀,我們看到它做的這寫事情之后,你有沒有感覺到驚訝,心中有沒有疑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能讀出什么疑問來,邊讀邊批畫,把自己的疑問記在書的空白處,開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這一部分。
當你讀到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提出什么問題了?
為什么臨走時重披象鞍?
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感動?有讓你特別感到的地方嗎?
還有哪個詞感覺到了?久別重逢。
僅僅是久別重逢嗎?什么樣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樣的老朋友(上戰場,并肩作戰,同生共死。說得真好。難怪噶梭見了象鞍之后是淚光閃閃,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能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對了,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是嗎?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動來。
感情讀指導。
是啊,同學們,噶梭雖然老了,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噶梭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卻依然還在,多么感人呀,同學們肯定還有很多其他的疑問,我們下節交流一下。
四 作業
畫出自己感觸深的句子,并寫批注。 完成書寫本。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令人感動的情義世界——》。
說教學內容
《最后一頭戰象》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生命終結以前,再次披掛戰甲,重回戰場憑吊,莊嚴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戰象嘠羧的神態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最后的輝煌和莊嚴。
說教學理念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是在高年級階段提出來的閱讀要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長的,因此我這次努力做到的是對長文有所取舍,有所側重,體現長文短教的嘗試。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教材,我確立了這樣的目標:
1、繼續練習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2、從課文的相關語句感受戰象嘎羧的重情義的情懷;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說教學重點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要求,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重點:抓住動作和神態描寫的語句,品析語言,體會課文的相關語句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戰象的形象,指導感情朗讀。
說教學特色
從整節課來看,這節課的設計基本上照顧到了語文基本能力的綜合培養,課堂設計的特點最主要體現在兩點:
1、在對三個場景學習的時候分別采取了自由讀、老師范讀、引讀的不同類型的朗讀指導方式,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互相結合、相互滲透的學習。
2、三個場面的學習用一根情感線索作為紅線把幾個片段聯系起來,基本遵循熟讀之后把握文本深層含義,進而提煉中心、總結寫作手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礎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達方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說教學過程
由于文本較長,我安排了兩課時的內容,這次具體來談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第一課時
做到對課文的熟讀以及字詞等基礎性任務的掌握,找出來自己感動的地方,讀一讀,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時光做了哪三件事。復述課文。
【設計思路】這樣來安排,目的是為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熟悉和情節的充分把握,能夠整體來了解內容之間的聯系,也為下節課進行語言品析打好基礎。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真情導入
老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在音樂的襯托下,回顧的背景、脈絡,奠定整節課的情感基調。
老師:(配樂)在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只有一頭戰象幸存下來了——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接著引導學生概括出來嘎羧預感到自己生命將盡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板書)然后通過學生上節課的學習,對戰象品質的理解回答,總結得出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
第二環節:品讀感悟(出示)
1、問題:速讀課文思考,在戰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義?畫一畫,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
2、學生速讀課文,選擇自己感動的一個場景進行學習討論,老師巡視,相機指導。
3、對三個場景的學習、探討、交流:
場景一:重披戰甲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戰象嘠羧見到象鞍時“一下子安靜下來”“吹去灰塵、摩挲”“ 淚光閃閃”(板書:摩挲、淚光)等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來體現對象鞍的重視和珍惜,分析得出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場景二:憑吊戰場
1、在學生談了自己對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師配范讀。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此時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戰場,你“凝望”(板書)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范讀文段: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學生展開想象,補充空白,進行表達訓練。
2、引導學習一個關鍵的詞語,戰象嘠羧的叫聲“歐——”(板書:吼叫),因為這個叫聲中包含的含義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進行多角度的體驗,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內心所不能言的那種情懷。(預設:二十六年來,它只能把的思念、傷心、孤獨深深地壓在心底,可是此時此刻再回戰場,終于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叫是在訴說什么?是啊,這叫聲表達了對戰友的思念,這是在呼喚戰友的英靈,在告訴戰友我即將陪伴你們了,這更是和鄉親們最后的告別。。
3、學生進行朗讀練習,老師指導,感悟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
【設計思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應該能夠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的有關語句的內涵,體會表達效果。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身身份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理解和感悟,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場景三:莊嚴歸去
1、老師引導到這一個場面,重點通過對“挖”(板書)字的反復出現和一些動作細節的體會,你能從中讀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撐著他這樣挖下去的,學生總結出來是他的對戰友的思念,是他堅強的毅力,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老師緊接著引讀,讀出來他的疲憊,他的堅強,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義。
2、學習完三個場景,讓學生理性的回顧總結,作者是通過怎樣的細節描寫來體現戰象嘠羧的“重情重義”的。(通過動作和神態的細節描寫。板書:動作、神態。)
【設計思路】這個環節目的在于把對人物形象的感性學習上升到對的理性學習上,總結寫作方法。
第三環節:情感升華
1、讓學生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感受戰象死去時候的莊嚴。老師接著進行引導寫話練習。
老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走了,平靜的走了,寨子從此也將恢復平靜,可是我們的心卻無法平靜,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請把你最深情的語言寫下來吧。
學生寫。學生練習展示——
老師總結:浴血衛國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時恩。歲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這正是:山水依舊,我心依舊。與友長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話,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和升華,引起我們更多更深層的思考。并推薦閱讀沈石溪相關作品。
【設計思路】語文閱讀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推薦學生課后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說板書設計
最
后 戰 重披戰甲:淚光、摩挲
憑吊戰場:凝望、吼叫 重情重義(動作、神態)
一 象 莊嚴歸去:挖
頭
板書體現出來的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質和寫作技巧的提升,簡潔明了,線索清晰,中心突出。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 二 課 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
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
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思考: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睆倪@里你體會到什么?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同學們課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6
一、談戰象揭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沒有)好的,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那么這群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勇猛、八面威風…..
師:是呀,就是這樣一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葬他們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121頁。(板書)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2`30)
1、自學反饋:師:這一課當中,有幾個字要大家注意?(課件出示)誰給大家讀一讀?
威風凜凜 日寇 浴血搏殺
撲喇喇 摩挲 斑斑血跡 指名讀——全班讀
師:這個日寇的“寇”字不但難讀,而且難寫,大家看王老師寫一遍(板書寇)看清楚了嗎?拿起筆在書上自己練習寫一遍,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2、師:咱們班很多同學的字都寫得非常漂亮。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想好一件就可以說!指名說并板書:
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抓事件
莊嚴歸去
總結: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就是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臨死之前(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這么幾件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這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抓主要事件(板書:抓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一)披掛象鞍
1、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自告奮勇地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師:那么課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它的情感的呢?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內容。首先我們來看披掛象鞍這一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出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并體會它內心的想法。
交流反饋:師:劃好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恩,你真是好眼力,找到了這一部分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同學也找到這一句的請舉手。哇,有那么多呀!看來大家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呀!”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把他圈出來,并談談你的體會。
指名交流:好,你覺得是哪個詞語?
生1:“淚光閃閃”
師:為什么?說說你的體會?
生2:“久別重逢”
師:它們是多久沒見面的老朋友了?(二十六年)對,很久分別,再次見面,就叫做“久別重逢”。
生3:“摩挲”
師:你關注了嘎羧的動作。
生4:“呼呼地吹”。
……
師5: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是因為象鞍上有什么嗎?
生:是因為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
師:他聯系到課文的后面,非常好!那么嘎羧見到象鞍上的彈洞,斑斑血跡,聞著上面的血液和硝煙的氣味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1:浴血奮戰的情景
……
師:是呀,象鞍上有著它輝煌的過去,有著它出生入死的經歷,所以他看到象鞍是如此的激動!同學們,你看,我們聯系上下文(板書: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板書:展開想象),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到了它內心的情感。那你們能不能讀出嘎羧這種激動的心情呢?大家先練習讀讀這句話。(把聲音放出來)
師:誰練好了,可以自信地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評語:你非常的激動!
師:王老師也想讀一讀。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心情。(示范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好,睜開眼睛,像王老師這樣帶上你們的體會,帶上你們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
師:剛才我看到了還有好多同學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也請你給大家來讀一讀。
生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
師: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體會到了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迫心情!
師:你能讀出嘎羧的急迫嗎?(生讀)
師:大家能嗎?(齊讀)
師總結:是的,二十六年過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沒有忘記自己光輝的過去!它是多么留戀過去的輝煌呀!
同學們,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嘎羧內心的情感。如果我們能圈畫出這些重點詞句(板書:圈畫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一定能讀懂嘎羧的心,讀出他的深情。這就是品細節的方法。(板書:品細節)
。ǘ┲鼗貞饒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自學重回戰場這部分的細節描寫,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請生讀
自學提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情感的句子,用“——”劃下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或神態的詞語,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再與同學交流。
師:批注好的,可以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大聲說出你的體會。
交流反饋:好,經過剛才靜靜地批注,熱烈的討論,大家一定有一些品細節的感覺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讀找到的句子。(課件出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 ──口歐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談談你們的體會
生1:“吼叫”——嘎羧似乎在呼喊著戰友們的靈魂,訴說著自己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評價:你似乎已經讀懂了嘎羧的心。ㄉx)
生2:“親了又親”——那塊龜形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許是戰友們犧牲的地方,他太懷念過去的往事了,所以親了又親。評價:你能抓住親了又親展開想象,非常棒!我們也一起邊讀邊想象!
生3:“久久凝望”——嘎羧一定是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全班讀
師:這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它怎么樣了?
生4: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體會得很深刻!請同學們拿起書,帶上你們的體會,讀出你們的深情:(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總結:師:是呀,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他成為了(最后一頭戰象),在這二十六里,嘎羧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戰友,但是他滿腔的真情能向誰訴說嗎?(不能)因為他是(最后一頭戰象)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么能不激動呢?請同學們拿起書,讓我們齊聲讀這一部分。
(三)莊嚴歸去
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來到了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吼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了一個坑。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我們一起來齊聲讀一讀。(生讀)
師:這兩段話中的哪個細節深深打動了你?指名說
生1: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談談體會。
生2:嘎羧臥在坑底…..凝望著天空。談體會
師:是呀,嘎羧一定有話要說,他想說什么呢?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對他說什么呢?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內容,寫一兩句話。課件出示:
1、嘎羧想說:“——————————————————————。”
2、我想對嘎羧說:“————————————————————。”
請選擇其中一個內容,寫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
師: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不是)它更是一位(英雄)!同學們,課件出示:(齊讀)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沈石溪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事件,品位了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樣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相信最后一頭戰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另外,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課件出示)《再被狐貍騙一次》、《斑羚飛渡》、《虎女蒲公英》,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理念:情是辭的載體,在激情洋溢的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沖擊,在情感體驗中內化對語言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浴血搏殺”等詞語。
2、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話闡述大概意思。
3、在語言理解與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啟迪,并能付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內心的感動。
4、揣摩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悟對嘎羧的細致刻畫,并從中讀到它的內心世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內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啟迪與熏陶。
難點:通過快速的朗讀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說明;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嘎羧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初步了解了《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戰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戰甲來到了曾經和戰友們戰斗過的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最后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把自己莊嚴掩埋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讀感悟
。ㄒ唬┳呓鼓旱膽鹣蟾卖
1、體會嘎羧的垂老。
師:嘎羧五十多歲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請生一起讀。
師: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樣的眼睛?
預設:疲憊的眼睛、無力的眼睛、渾濁的眼睛……
師:帶上你的情感再來讀。
齊讀。
2、體會波農丁的不舍。
師:看著它的眼睛,我們知道嘎羧
師:可波農丁是怎么說的?指名若干同學讀。
出示
師: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什么了?
連起來讀這個語段。
(二)走近懷舊的戰象嘎羧
過渡:曾經的英雄嘎羧要走黃泉路了,波農丁知道,我們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謂:英雄垂暮近黃泉(板書),于是它要在臨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師:讓我們讀讀嘎羧取回象鞍的這一部分,找到嘎羧見到象鞍時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出示,齊讀。
2、師: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這是一副怎樣的象鞍哪?
指名讀,出示,齊讀。
3、師: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久久地摩挲著,它聞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著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它的思緒隨著這氣味飄回到了過去,過去的點點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腦海里浮現。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師:看著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他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生答。
師: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而現如今卻是英雄垂暮近黃泉,好不凄涼。
師: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這就是自己久別的老朋友啊,來讓我們走進嘎羧的內心,來讀這句話。
5、師: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
26個春秋過去,嘎羧已經垂老,可當它披掛上象鞍,卻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 ,原來
6、師:這象鞍就是嘎羧當年的戰甲!這戰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憶呀!
板書:重披戰甲憶當年。
7、師:此時在你面前的嘎羧還是一頭普通的大象嗎?你覺得它像懷舊的老戰士。
三、走近激情的戰象嘎羧
過渡:披掛上象鞍,它就要離開人們去象冢了。人們泣不成聲,在一片唏噓聲中,嘎羧開始上路。它來到了打洛江畔。
1、師: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樣的神情舉止?
指名讀
2、師: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著,這是它當年和戰友誓死拼殺的戰場,此時它眼中還是平靜的,清波蕩漾的江面嗎?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請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這震耳欲聾的吼叫,分明是它的聲聲哭泣、聲聲控訴、聲聲呼喚!
嘎羧來到戰場故地緬懷戰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淚呀!
板書:故地緬懷辛酸淚
4、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它身體膨脹起來,似乎覺得
它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仿佛要
它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好像正面對著
師:是呀!它現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了!
5、師:此時你眼中的嘎羧還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嗎?它是一位激情豪邁的戰士!
請生齊讀后一句。
四、走近忠誠的戰象嘎羧
過渡:太陽升到了檳榔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
1、師:它怎么停下來了?
師:面對著“百象冢”,面對著埋葬著八十多位戰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說什么?把它寫下來好嗎?音樂播放。
請生讀自己所寫。
2、師:“戰友啊戰友,我來了!”于是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
請生接下去讀。
3、師:嘎羧的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師:是呀!它在安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掘墓與他們共埋,而它的靈魂已與戰友們齊歸青天了!板書: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師: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它幾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記得自己是戰象,它永遠都屬于它所在的團體,即使是死也要和戰友們死在一起。
師:而它在我們心里也不再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戰士!深情的戰士!忠誠的戰士!善良的戰士!情深意重的戰士……
6、師:我們不能以什么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表達我們對它的深深懷念吧!
請生讀板書。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大象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故地緬懷辛酸淚
掘墓共埋付青天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8
一、說教材
《最后一頭戰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課文記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在生命終結前,再次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贊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也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意
二、說學情
由于這次教學大賽是借班上課,(歙縣行知小學五(2)班),在上課前我花了二十分鐘和學生進行溝通,并疏通文字了解課文大意雖然我面對的是五年級的學生,但在教學中我充分相信他們,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減少授課難度促成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華
三。說教學目標
1、創設良好的語境,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3、抓住文章重點段落, 聆聽戰象嘎羧的心聲,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友情;4。拓展寫話,傾訴自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讀課文,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的高尚情懷;難點:通過閱讀,教師講解,讓學生學會抓事件品細節的閱讀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將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轉換成同戰象嘎羧對話的過程,輔以圖像等課程資源,給學生的內心以猛烈的撞擊,深深的震撼,進而學生必然讀出情感,訴出情感,寫出情感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講述戰象嘎羧的故事課件展示:“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lǐn)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同學們,就是這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冠,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藏它們的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自然引入課題,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然后嘗試概括嘎羧臨死前做了哪幾件事這一訓練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培養了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概括語言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娓娓道來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繼續浸潤在情意濃濃的學習環境中2、聆聽心聲,感悟戰象嘎羧的情懷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教師與學生展開談話:“學習課文就是與文中人物、動物、景物交流、談話,在這里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嘎羧)使學生意識到戰象嘎羧就是一個有高尚情懷的“人”,它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適時拋出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快速讀文,看看哪些字詞最能撥動了你心弦,在這樣的文字下劃出真摯的情感線,用心聽聽戰象嘎所在和你說什么呢?“這一問題,直接文章主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片斷,重點詞句來感悟戰象的高尚品質教學過程中配合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生暢所欲言,由感而發,由感而讀教師或情感誘導,或方法指導,或鼓勵肯定,保證學生的動態生成,“對話也就成為一種思維碰撞,心靈共振的過程3、拓展閱讀,深化單元的主題思想語文的閱讀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的結尾,推薦學生課后閱讀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如《第七條獵狗》、《一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等優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動物的內心世界,又培養了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神秘的動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戰爭后唯一幸存的戰象,26載的歲月催它年邁,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當年的戰鞍,告別村寨,來到昔日戰場憑吊,又來到戰友們的百象冢,自掘墳墓,莊嚴地將自己埋葬。課文以嘎羧行為為線索,語言細膩傳神,場面生動感人,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晰,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篇課文近2000字,學生閱讀時,對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體會動物內心世界,感悟動物情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文本特點和學情,本課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落實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的要求。
2.從整體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
3.抓重點情節開展學習活動,重視體驗和感悟,發揮朗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長文短教。
4.注重課內外結合,進行拓展閱讀,初步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體會作者通過對嘎羧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w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1.導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2.課前大家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3.提煉主要情節,教師板書。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1.交代任務:學生默讀課文,找到感動的情節,畫出感動的語句。
2.學生自學
3.交流匯報
第一部分:學習“重披象鞍”
。1)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2)讀出畫面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
(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動作、神態)
(5)小結:學習這段話,我們知道嘎羧是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情感的。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情感,體會寫法,體現對讀法、學法、寫法的指導。】
第二部分:學習“再回戰場”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3)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出示兩段話:
老師讀:“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朝你看一眼……”
學生讀:“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激發情感
配樂朗讀
。4)小結:同學們,26個春秋,9000多個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戰場嘎羧心潮澎湃,讀著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心潮激蕩。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讀“光榮歸去”
。1)聚焦語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2)朗讀出情感
。ㄈ┗仡櫸恼抡w,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
1.出示三段話
(1)體會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彌留之際的壯舉會永遠印刻在我們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發現寫作方法
2.小結: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ㄋ模┩卣拐n外閱讀,體會表達特點(板塊四)
1.教師出示作者的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滌蕩靈魂。”
2.拓展閱讀《斑羚飛渡》重點情節
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3.像這樣的形象他還刻畫了很多,如:《紅奶羊》中機智的紅奶羊茜露兒、《第七只獵狗》中舍身救主的獵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
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
。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設計意圖:在“段落閱讀”(板塊二)、“整體回顧”(板塊三)的基礎上,課內外結合,層層深入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板書設計
重披象鞍
最后一頭戰象再回戰場動作、神態、叫聲——情感
(忠誠)
光榮歸去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3.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動物小說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暬A知識
。ǘ⿵褪稣n文
1.按照課文的主要情節,練習復述課文。
2.匯報,教師評價、指導。
。ㄈ┓聦懫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點語句,朗讀,體會寫法。
2.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的內心情感,進行仿寫。
3.小組交流。
4.匯報,教師指導。
(四)拓展閱讀
閱讀《一對白天鵝》,進一步體會動物小說的特點。
。ㄎ澹┳鳂I
1.閱讀沈石溪作品《第七條獵狗》等其它作品。
2.推薦閱讀世界動物小說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等作品。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 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以小標題形式進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
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
點名回答……(《與象共舞》)
2.結合以前學的課文,誰能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事情呢?
點名回答…… (表演節目、馱運東西、按摩、洗車......)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大象的另一篇文……
(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4.齊讀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嗎?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條獵狗》、
《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
T:非常好,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那說明他在寫動物小說這個方面非常有成就,是這個領域的(大王)。
T: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他的文章……(最后一頭戰象)
T:課題是最后一頭戰象,那什么樣的大象叫戰象呢?誰愿意來說說?
預設:
S:能幫助人們戰斗的大象就是戰象。
T: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戰象的小知識。請看大屏幕。
PPT: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經有過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著類似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T:同學們,看了這個小知識,你們覺得戰象歷不厲害?
預設:
S:厲害~
T:那同學們讀了課題,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疑問嗎?
誰來說說你心中的疑問?
預設:
S: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
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
T:哦~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就產生了那么多的疑問,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們這篇課文都講了些什么?
T: 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通順,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哪幾件事?聽清要求了嗎?好,開始朗讀課文。
S: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
二、朗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快速朗讀全文
2、小組合作正音、識字(師巡回指導)
T:都讀完了嗎?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課的生字新詞。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PPT:累積字詞: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
三、再次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T:剛剛我們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頭戰象……(嘎羧)那你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預設:
S:嘎羧與鄉親們告別......
T:那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
PPT: 哦~讀了課文我們明白了,原來嘎羧曾經經歷了一場非常殘酷的戰斗,幸運的是它……(存活下來了)。存活下來的戰象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護),寨子里的人們待它像……(家人和朋友一樣),但它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神的將臨)。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它首先……(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動作,對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們……(告別)來到了曾今的戰場打洛江畔……(憑吊戰場、重回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
T:非常好,從歸納中我們知道了課文可以分成兩個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寫的是戰后被救的嘎羧與村民們……(和諧相處)直到死神(降臨),第二部分描寫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幾件事情,F在呢,我們就來給課文列列小標題,一件事一個小標題,現在老師先來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幾件事情就請同學們動動腦筋,來歸納。和周圍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
S:同學討論
板書: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T:那你能根據小標題給課文分分段嗎?
T:好,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預設:
S:1~4為一自然段/5~11為一自然段/12~16為一自然段/17~23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見嗎?
T: 同學們,嘎羧可是一頭戰象啊,我們看到它做的這些事情之嗎后,你們是不是感覺到特別驚訝,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讓你特別感動?現在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寫讓你特別感動,邊讀邊畫,開始。
S:同學邊讀邊畫......
T:好,同學們都讀出感動了嗎?和自己周圍的同學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動,開始。
T: 誰愿意來讀讀讓你感動的段落、句子?
S:......
T:通過這些感動的段落,你能說說你心目中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形象嗎?
用句型:這是一頭……的戰象。
預設:
S:戰功顯赫、渾身是傷、英武豪邁、威風凜凜、為國捐軀、為保衛國家而犧牲......
T:是啊,這是一頭曾經歷過戰火的洗禮,經歷過生死的考驗,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有著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和哀傷的戰象。正是因為它是這樣一頭戰象,所以村民們從不……(叫它搬運東西),還要由波農丁(飼養)渡過了自由自在的……晚年歲月。那我們可以把第一部分歸納為……(英雄垂暮)(板書)。
T:同學們,嘎羧雖然老了,但是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還有很多地方讓同學們感動那么我們下一節課繼續來交流。
四、作業設計:
課堂練習本《最后一頭戰象》
五、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凝重、華貴、英武、氣概、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2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感受戰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了解,導入新課。
1.大象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為人類做好多事情,你能簡要地說一說嗎?
2.揭題。
3.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
4.據題提問。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讀順。
。2)理解下列生字詞,通過品讀加深理解:威風凜凜、排山倒海、勢不可當、優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別重逢、英武豪邁、泣不成聲、震耳欲聾、炯炯有神、激越悲壯、浴血搏殺
(3)思考剛才的問題
2.檢查交流;
板書: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品讀課文,感受嘎羧。
(一)認識英雄,告別村民。
1.默讀課文,找到關于象兵的介紹。
2.了解象兵抗擊日寇前的那段歷史
出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幅東亞地圖
日本是一個被大海包圍的彈丸之地。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侵占我國東北三;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 年3 月,侵占南海群島;1941年12月,日寇占領香港;1942年,日軍侵占菲律賓、緬甸……日軍一次又一次揮舞戰刀,鐵蹄所到之處,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日軍的暴行也激起了民眾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燃遍整個東亞。
1943年,當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雙版納時,象兵們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幟,F在,讓我們回到那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感受那英勇慘烈的戰斗場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
3.閱讀這段文字,想象當時情景。
八十多頭戰象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槍炮聲、喊殺聲、大象的悲壯的吼叫聲回蕩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槍炮中,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倒地。日寇們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4.經過這場驚天動地的戰斗,嘎羧成了幸存下來的戰象。村民們怎樣對待這頭戰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還能想象到什么?
。ㄕ菓鹣髠兇蚺芰巳毡竟碜樱@個小村莊才免遭戰火的洗劫。村民們對嘎羧特別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邊;村民們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們讓波農丁來專門照顧它;夏天,村民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給嘎羧生起了火爐……)所有的這些都體現了村民對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書:英雄 敬仰
5.指導朗讀相關段落語句
6.村民無微不至的照顧,嘎羧看在眼里,記在心間。時光如水,歲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過去了。曾經英武豪邁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了,它舍得離開村民嗎?
7.你能根據這段話設計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嗎?(為什么要繞村走三圈?)
8.解疑。
。ǘ┲嘏麘鸺,回想過去
1.嘎羧在離開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當年自己曾經披掛過的象鞍。)古人說:讀書貴有疑,F在,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重披象鞍這一部分,在這段話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讀書,勾畫句子,寫問題與體會,教師巡視)
2.交流;
(1)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在這二十六年間,嘎羧為什么不去看望這位老朋友,而在臨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掛上象鞍?
。2)哪句話最能體會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 指名讀讀這句話。
、 哪些詞語打動了你的心?
、 你能讀出嘎羧心中的那份傷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動嗎?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靜下來,可它的內心安靜嗎?(沉浸在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里)
。4)齊讀體會。
3.小結:嘎羧在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掛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為一頭戰象的輝煌與榮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戰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歸路。在這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嘎羧還做了哪些事情?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這些問題。
五、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齊讀)《最后一頭戰象》。
2.這篇課文描寫了這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標題——主要內容)
3.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重披象鞍和告別村民這兩部分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接下來的兩個部分。
二、品讀課文。
。ㄈ┐蚵褰稀【拺淹
1.自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想,有什么地方讀不懂,在書上做個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2.交流,可能有;
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互相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 嘎羧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說話練習:嘎羧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
②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這塊礁石對嘎羧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感:也許 ;也許 ;也許 。)
、鄹卖葹槭裁窗l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嘎羧在大聲地說什么?戰友?鄉親?土地?)
4.此時此刻,相信嘎羧給你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F在我們再把整段話連起來讀讀。
5.創造性復述,加深理解。(自說——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來到打洛江畔,怎么說這段話?說的時候,不但要把自己當成嘎羧,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甚至可以調整句子的順序。
6.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
。ㄋ模┌傧筅E,莊嚴歸去
1.離開了打洛江,最后嘎羧來到了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對一頭老象來說,祖先留下來的象冢,不是它的歸宿嗎?
3.輕聲讀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讓你感動,讓你震驚,感到不可思議?拿起筆來,給這些句子劃上線,做上披注,寫寫你的體會。
4.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想象:此時的嘎羧是怎樣的嘎羧?(瀕臨死亡、體力不濟、疲憊……)所挖的坑的大?
補充材料:據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來后,雖然治好了傷,卻留下了嚴重的身殘:腿瘸了,頭歪了,可就這樣一頭戰象,長途跋涉,幾天沒吃,還堅持不懈地挖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結: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哪是一頭戰象呀?這分明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帶著他的忠誠,帶著他的情義走了,這一路我們陪他走來,走得艱難卻堅定。把黑板上小詩送給他;
重披鎧甲赴歸途
憑吊戰場情義重
英雄相依共長眠
一片忠誠付青天
6.現在,我們就要離開“百象!绷,你想對戰象嘎羧說些什么呢?
三、課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自己說的話。
做至情至性的人,發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強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強。淡泊名利,多做實事,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因此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2.齊聲朗讀
3.沈石溪還有更多這樣的作品,當你去閱讀他的作品是,你會發現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著愛情,親情,友情。像我們一樣竭盡全力地生活著,奮斗著,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這堂課希望只是一個引子,引導你們去讀更多他的作品,去學習,去思考
六上《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篇12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結合平時的學習,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這節課的設計,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變求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語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來不及半點急躁和武斷。在備課時,同事們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當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時,怎能不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寧可不完美,也要敢于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鮮明的風格,語文教師的魅力來源于個人的獨特風格。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劍,包括自己的學生,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沒有和學生鋪墊過,只在徐老師第一課講過之后,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復習。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時過關,終將對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想要真發展,真得有膽量。一次真實的洗禮,勝過千次萬次的虛榮。
3、要關注:
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么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學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設計一節課要把它當成設計學生的人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將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