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精選16篇)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
溫故知新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排山倒海(dǎo dào) 中彈(zhònɡ zhōnɡ)
浴血搏殺(xiě xuè) 撲喇喇(lǎ lā)
2、辨字組詞
寇( ) 躁( ) 遭( ) 欲( )
冠( ) 燥( ) 糟( ) 浴( )
博( ) 碑( ) 僻( ) 筒( )
搏( ) 脾( ) 劈( ) 桶( )
3、課文中有許多成語,請你摘抄下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并回答問題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 ),像是見到( )。
從作者對嘎羧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寫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著臉,鼻子( )在腿彎,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嘎羧凝望著天空,似乎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英咀華
我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個究____(竟 競)。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 )的吼叫。這時,他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 ),吼聲激越悲____(壯狀),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從括號中選擇正確的字填在橫線上
3、讀畫線句子,回答問題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呢?
②嘎羧為什么會對那塊礁石“親了又親”?
③從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中,你聽出了什么?
4、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2
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學習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三、學習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四、學習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1、找出課文中對嘎羧的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讀一讀,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3
這篇文字優美而又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最后一頭戰象》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力作,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懷舊、英勇、忠誠的高尚情懷。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20xx年,沈石溪曾來我校作報告,有幸與作家面對面交流。我把當時與沈石溪先生交流地情況講給學生聽,并展示了當時的照片。從學生驚訝、贊嘆和羨慕的表情中,我看出來他們對沈先生是多么崇敬。從這里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本文共講了“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篇幅較長,所以采用半扶半放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
以“披掛象鞍”為例,交給學生抓關鍵詞理解課文的方法。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并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依托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結合課后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見了什么?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仿佛在說什么?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它仿佛在呼喚什么。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4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漫不經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復述這個故事;
3.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找出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感情和對昔日戰友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 查找作者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了解戰象的基本特點;
3. 學生收集其他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與自己的同桌分享。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教學流程:
一、 情景導入,說說對大象的印象
1. 同學們你們見過動物園里的大象嗎?它們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播放“動物園里大象”的幻燈片﹚
2. 嗯,我們都喜歡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們課文上的大象與動物園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樣呢?大家都很聰明,今天我們的大象都披上了戰甲,威風多了。我們把這樣的大象稱為戰象。﹙板書:戰象,并播放“戰象”的幻燈片﹚
3. 對照幻燈片上的圖片與課文的描寫,讓學生描述下戰象的外貌特征。
4. 同學們用詞很準確,描述得也很形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追蹤經歷過1943年戰爭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的去向吧。﹙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二、 復習生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1.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們先來學習生字詞,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給大家讀讀?﹙播放生字詞的幻燈片,指名學生拼讀生字,讓其他人留意讀音,并給以糾正﹚。
2. 全班學生齊讀生字,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對這些生字的理解,老師及時給以幫助。
3. 出示5個成語,先小組討論,再在班上匯報,老師重點解說“威風凜凜”這個成語﹙播放幻燈片﹚,然后讓學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1.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看來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課了,值得表揚,給點掌聲自己……那么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頭站象”這個題目時,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問嗎?指名回答。
2. 同學提出的問題都很好,現在我們一起默讀課文,體會體會這些問題。
3. 默讀完這篇課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指名讓幾位學生回答,播放幻燈片,出示故事梗概﹚
4. 非常感謝以上的同學為我們復述這個故事!希望同學們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親人或者同學。
5. 那么聽完這個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盡頭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嗎?現在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好嗎?﹙指名讓盡量多的學生回答,建議學生運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來陳述﹚
板書: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憑吊戰場
莊嚴死去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歡的六個成語。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5
《最后一頭戰象》小練筆設計
——臺江實驗小學“隨文小練筆的有效設計”小課題研究記錄表
小學語文第 十一 冊第 七 組
指導教師:吳俊楓
語段: 第12、14自然段
訓練點:擴寫
指 導 步 驟
1、從哪些描寫中你最能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①“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為什么“繞著村子走了三圈。”?它在想什么?此時它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學生答)
教師點撥:從這里我們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把它從戰場上救回、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26年來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②“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久久凝望”它看到什么?為什么“親了又親” ?“震耳欲聾的吼叫”像在說什么?(學生答)
教師點撥:“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小結亮題:其實剛才同學們很好地完成了口頭小練筆。今天的小練筆請同學們選“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或“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3、方法指導:這種小練筆也叫擴寫,也就是把一個片段寫得更具體。想想我們是怎么做到寫具體的?(學生答)教師歸納:①根據全文中心本文中指——贊頌嘎羧“懷舊”“善良”,我們對一些重點語句做了揣摩,②抓住關鍵詞句多問為什么并展開了合理的想象,把主人公的心理、動作、神態……做演電影的特寫。
4、試寫。
5、講評。(情感真摯?表達生動?……)
學 生 作 品
嘎羧的回憶
嘎羧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想起了當年與戰友們并肩奮戰的場面,它的眼眶里涌出熱淚。它踩著江水,來到一塊龜形礁石旁,回想起過去:當年,日寇一槍射來,就在嘎羧將要面臨死神來臨時,嘎羧的哥哥盡力沖向嘎羧,把嘎羧撞到了一邊!當嘎羧抬起頭時,看見的是被鮮血染紅的礁石旁躺著那死不瞑目的哥哥!它閉上眼,淚珠落在了地上!想到這兒,嘎羧再礁石上親了又親,它似乎又聽見了哥哥的聲音。許久,嘎羧抬起頭,朝著天邊的朝陽嘔——嘔直叫,似乎在呼喊哥哥的名字,又似乎在表達對日寇的怨恨。
嘎羧多么想再見到哥哥呀!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2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3.情感目標
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動物園中的大象我們都見過.可是你們知道大象也曾在戰場上沖殺嗎?《最后一頭戰象》就向我們講了戰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每個字都讀準,句子讀通(不能一個詞一個詞讀).
2.指名分段讀.提出認真聽的要求.評讀.
3.請5位同學比賽讀.評議.
4.學習生字:課文讀好了,看課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認識了.出示生字卡認讀.讀生字卡背后的詞語.齊讀.開火車讀.看看生字回到課文中還會不會讀.
三.抓住重點句,品讀課文.
1.找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帶著感情朗讀.
2.說一說,這些句子為什么使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預感死亡.尋找象鞍.繞寨三圈.懷念戰友.自掘象冢)
2.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4.請你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懷念戰友的場景.
三.深入分析課文.(集體討論)
1.課文中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從文中找一找,說一說對嘎羧的行為進行具體描寫有什么好處?
2.嘎羧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3.你對大象這種動物有什么新的認識?
四.作業
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7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 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以小標題形式進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
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
點名回答……(《與象共舞》)
2.結合以前學的課文,誰能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事情呢?
點名回答…… (表演節目、馱運東西、按摩、洗車......)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大象的另一篇文……
(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4.齊讀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嗎?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條獵狗》、
《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
T:非常好,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那說明他在寫動物小說這個方面非常有成就,是這個領域的(大王)。
T: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他的文章……(最后一頭戰象)
T:課題是最后一頭戰象,那什么樣的大象叫戰象呢?誰愿意來說說?
預設:
S:能幫助人們戰斗的大象就是戰象。
T: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戰象的小知識。請看大屏幕。
PPT: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經有過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著類似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T:同學們,看了這個小知識,你們覺得戰象歷不厲害?
預設:
S:厲害~
T:那同學們讀了課題,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疑問嗎?
誰來說說你心中的疑問?
預設:
S: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
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
T:哦~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就產生了那么多的疑問,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們這篇課文都講了些什么?
T: 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通順,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哪幾件事?聽清要求了嗎?好,開始朗讀課文。
S: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
二、朗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快速朗讀全文
2、小組合作正音、識字(師巡回指導)
T:都讀完了嗎?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課的生字新詞。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PPT:累積字詞: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
三、再次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T:剛剛我們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頭戰象……(嘎羧)那你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預設:
S:嘎羧與鄉親們告別......
T:那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
PPT: 哦~讀了課文我們明白了,原來嘎羧曾經經歷了一場非常殘酷的戰斗,幸運的是它……(存活下來了)。存活下來的戰象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護),寨子里的人們待它像……(家人和朋友一樣),但它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神的將臨)。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它首先……(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動作,對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們……(告別)來到了曾今的戰場打洛江畔……(憑吊戰場、重回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
T:非常好,從歸納中我們知道了課文可以分成兩個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寫的是戰后被救的嘎羧與村民們……(和諧相處)直到死神(降臨),第二部分描寫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幾件事情。現在呢,我們就來給課文列列小標題,一件事一個小標題,現在老師先來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將至的時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戰友的身邊……(莊嚴歸去、與戰友長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幾件事情就請同學們動動腦筋,來歸納。和周圍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
S:同學討論
板書: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T:那你能根據小標題給課文分分段嗎?
T:好,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預設:
S:1~4為一自然段/5~11為一自然段/12~16為一自然段/17~23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見嗎?
T: 同學們,嘎羧可是一頭戰象啊,我們看到它做的這些事情之嗎后,你們是不是感覺到特別驚訝,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讓你特別感動?現在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寫讓你特別感動,邊讀邊畫,開始。
S:同學邊讀邊畫......
T:好,同學們都讀出感動了嗎?和自己周圍的同學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動,開始。
T: 誰愿意來讀讀讓你感動的段落、句子?
S:......
T:通過這些感動的段落,你能說說你心目中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形象嗎?
用句型:這是一頭……的戰象。
預設:
S:戰功顯赫、渾身是傷、英武豪邁、威風凜凜、為國捐軀、為保衛國家而犧牲......
T:是啊,這是一頭曾經歷過戰火的洗禮,經歷過生死的考驗,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有著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和哀傷的戰象。正是因為它是這樣一頭戰象,所以村民們從不……(叫它搬運東西),還要由波農丁(飼養)渡過了自由自在的……晚年歲月。那我們可以把第一部分歸納為……(英雄垂暮)(板書)。
T:同學們,嘎羧雖然老了,但是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還有很多地方讓同學們感動那么我們下一節課繼續來交流。
四、作業設計:
課堂練習本《最后一頭戰象》
五、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8
最后一頭戰象
然后,他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當它走到那塊龜形礁石上時,心想,那就是當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龜形礁石上面親了又親,感受當年硝煙和戰友的氣息。仿佛是在回憶著當年發生的可怕的事情,它仿佛是看到了當年和日寇戰斗時的情景,好像看到了它的同伴們一個個的應聲倒地,而唯有它,嘎羧還活著,它就是當年留下的最后一頭戰象,它現在要回到它的同伴之間,它吼叫著,吼叫聲中帶著悲痛,像是在告訴朋友們它也就要來了,它心里波濤起伏,想著:“同伴們,我要來了,離開了二十六年的我們又要團聚了。”這時,嘎羧的身體開始膨脹,它的心里酸酸的,就想要哭出來了,它的兩條腿皮膚繃得緊緊的,像是在想:“我的一生是那么的紅紅火火,我現在就要走了,希望大家要保重,我受過你們的幫助,我沒有辦法報答你,大家都不必為我擔心。”過了一會,嘎羧離開了那曾經搏殺過的戰場。
《最后一頭戰象》課后小練筆
------告別村寨
“----- 嗚嗚 … …” 嘎羧想到自己要告別村寨,離開這美麗的寨子,思緒萬千,心里難過極了!
… …
別哭了!太陽終究要落山,無論生命有多少牽掛,終究要歸于泥土,歸于平凡!眼淚是換不回來的!
但我又何嘗不牽掛這里呢?這里有我太多的回憶:蔚藍的天空曾經飛翔著我的夢,清澈的湖水曾經回蕩著我和伙伴們玩耍時的微波;可愛的土地曾有過我漫長的歲月足跡!這里有著生我、養育我的美麗的寨子;這里有著給我第二次生命的善良的人們!
我要牢牢記住這里,記住這里的一切!
雖然我要走了,要離開陪伴我的一草一木了。可是,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忘記這里,不會忘記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 …
因為:這里是我的心靈的故鄉!
我愛這里!我愛這里的一切!!
(作者:閆海艷)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9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作者以“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生疑。(背景課件)
1.了解戰象。(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質疑:嘎羧為什么沒有回到祖宗的象冢?為什么會選擇來到百象冢。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難點點撥,討論解疑。
(一)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名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誰給大家讀一讀 .(課件出示)那文中的嘎羧有怎么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這些情感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的5-9 段,找到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有深厚感情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它的想法。
2.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3.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4.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重返戰場”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討論交流“重返戰場”、“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重返戰場。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4.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領悟: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四、整體回歸,啟迪創新
1、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2.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3、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4、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 二 課 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1
一、談戰象揭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沒有)好的,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那么這群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勇猛、八面威風…..
師:是呀,就是這樣一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葬他們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121頁。(板書)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2`30)
1、自學反饋:師:這一課當中,有幾個字要大家注意?(課件出示)誰給大家讀一讀?
威風凜凜 日寇 浴血搏殺
撲喇喇 摩挲 斑斑血跡 指名讀——全班讀
師:這個日寇的“寇”字不但難讀,而且難寫,大家看王老師寫一遍(板書寇)看清楚了嗎?拿起筆在書上自己練習寫一遍,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2、師:咱們班很多同學的字都寫得非常漂亮。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想好一件就可以說!指名說并板書:
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抓事件
莊嚴歸去
總結: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就是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臨死之前(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這么幾件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這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抓主要事件(板書:抓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一)披掛象鞍
1、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自告奮勇地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師:那么課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它的情感的呢?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內容。首先我們來看披掛象鞍這一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出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并體會它內心的想法。
交流反饋:師:劃好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恩,你真是好眼力,找到了這一部分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同學也找到這一句的請舉手。哇,有那么多呀!看來大家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呀!”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把他圈出來,并談談你的體會。
指名交流:好,你覺得是哪個詞語?
生1:“淚光閃閃”
師:為什么?說說你的體會?
生2:“久別重逢”
師:它們是多久沒見面的老朋友了?(二十六年)對,很久分別,再次見面,就叫做“久別重逢”。
生3:“摩挲”
師:你關注了嘎羧的動作。
生4:“呼呼地吹”。
……
師5: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是因為象鞍上有什么嗎?
生:是因為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
師:他聯系到課文的后面,非常好!那么嘎羧見到象鞍上的彈洞,斑斑血跡,聞著上面的血液和硝煙的氣味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1:浴血奮戰的情景
……
師:是呀,象鞍上有著它輝煌的過去,有著它出生入死的經歷,所以他看到象鞍是如此的激動!同學們,你看,我們聯系上下文(板書: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板書:展開想象),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到了它內心的情感。那你們能不能讀出嘎羧這種激動的心情呢?大家先練習讀讀這句話。(把聲音放出來)
師:誰練好了,可以自信地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評語:你非常的激動!
師:王老師也想讀一讀。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心情。(示范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好,睜開眼睛,像王老師這樣帶上你們的體會,帶上你們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
師:剛才我看到了還有好多同學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也請你給大家來讀一讀。
生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
師: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體會到了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迫心情!
師:你能讀出嘎羧的急迫嗎?(生讀)
師:大家能嗎?(齊讀)
師總結:是的,二十六年過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沒有忘記自己光輝的過去!它是多么留戀過去的輝煌呀!
同學們,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嘎羧內心的情感。如果我們能圈畫出這些重點詞句(板書:圈畫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一定能讀懂嘎羧的心,讀出他的深情。這就是品細節的方法。(板書:品細節)
(二)重回戰場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自學重回戰場這部分的細節描寫,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請生讀
自學提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情感的句子,用“——”劃下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或神態的詞語,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再與同學交流。
師:批注好的,可以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大聲說出你的體會。
交流反饋:好,經過剛才靜靜地批注,熱烈的討論,大家一定有一些品細節的感覺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讀找到的句子。(課件出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 ──口歐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談談你們的體會
生1:“吼叫”——嘎羧似乎在呼喊著戰友們的靈魂,訴說著自己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評價:你似乎已經讀懂了嘎羧的心!(生讀)
生2:“親了又親”——那塊龜形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許是戰友們犧牲的地方,他太懷念過去的往事了,所以親了又親。評價:你能抓住親了又親展開想象,非常棒!我們也一起邊讀邊想象!
生3:“久久凝望”——嘎羧一定是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全班讀
師:這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它怎么樣了?
生4: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體會得很深刻!請同學們拿起書,帶上你們的體會,讀出你們的深情:(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總結:師:是呀,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他成為了(最后一頭戰象),在這二十六里,嘎羧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戰友,但是他滿腔的真情能向誰訴說嗎?(不能)因為他是(最后一頭戰象)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么能不激動呢?請同學們拿起書,讓我們齊聲讀這一部分。
(三)莊嚴歸去
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來到了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吼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了一個坑。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我們一起來齊聲讀一讀。(生讀)
師:這兩段話中的哪個細節深深打動了你?指名說
生1: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談談體會。
生2:嘎羧臥在坑底…..凝望著天空。談體會
師:是呀,嘎羧一定有話要說,他想說什么呢?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對他說什么呢?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內容,寫一兩句話。課件出示:
1、嘎羧想說:“——————————————————————。”
2、我想對嘎羧說:“————————————————————。”
請選擇其中一個內容,寫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
師: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不是)它更是一位(英雄)!同學們,課件出示:(齊讀)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沈石溪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事件,品位了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樣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相信最后一頭戰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另外,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課件出示)《再被狐貍騙一次》、《斑羚飛渡》、《虎女蒲公英》,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2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花園學校六年級⑹班 趙 睿
今天,我讀了語文書中的《最后一頭戰象》,深受感動。
西雙版納的象可以用來作戰,在一次血雨腥風的戰斗中,有八十多頭戰象倒地。在埋葬大象時,發現一頭象還活著,就運回寨子。多年后,象不行了,它披上象鞍,要去象冢了。作者悄悄跟在后面,萬萬沒想到,它在曾經戰斗過的江上吻了又吻,在那塊大龜石上親了又親。它沒到象冢去,它到埋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跟戰友躺在了一起。
讀過后,你不覺得很感人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后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可能覺得,它當時跟同伴一起作戰,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將葬身與此。然而,同伴犧牲了,它有幸獲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場殘忍的斗爭;它可能也覺得,要跟同伴做個伴,不讓它們想念它。我們不能到它心里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他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復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回蕩。象的友情為什么比人類的友情更打動人?它們的友情為什么有如此力量?
象,它們的友情有這般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長久。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11個生字,理解并積累詞語。
2.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村民與嘎羧之間的真摯情感。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練筆。
4.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作品。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4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么?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面了,一回生,二回熟,我也算是你的朋友了,你來猜猜,咱們這堂課、咱們這個班,為什么會被安排在今天上午的最后一堂課?
同學們,現在是上午的最后一堂課,通常這是我們早上最累,有點餓的時候,讓我們用優異的表現、精彩的課堂來吸引我們全場的聽課老師,讓他們賞心悅目、精神抖擻。有信心嗎?
二、復習導入
(事先板書)最后一頭戰象。
1、上節課,陳老師肯定已經帶你們領略了最后一頭戰象的風采,他叫——嘎羧,嘎羧在一次抗擊日寇的戰爭中光榮負傷,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告訴我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主要做了哪些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莊嚴歸去
2、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臨死之前——
(齊讀)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
寫了這些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篇幅比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這樣,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板塊一)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
(一)、重披象鞍
1、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幅生動的畫面,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就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最打動你的情節,畫出最感動你的句子,并想一想為什么?開始。
(學生默讀、標畫)
我看有的同學已經畫完了,畫完的同學就請自己讀一讀。
2、好了,同學們,下面就先來說一說“重披象鞍”這部分內容,哪些句子最讓你感動?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1、同學們,還有誰畫的是這部分內容?這么多呀!看來大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課件出示)同學們都來看這句話,嘎羧和象鞍分別多久了啊?(26年)
26年,再一次相見,課文中用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久別重逢)
2、第九自然段
讓嘎羧念念不忘的象鞍到底什么樣呀,課文在第幾自然段作了介紹?一起說。第9自然段,讓我們都來靜靜地默讀第九自然段,和嘎羧一起來看看這位老朋友吧!(出示第九段)
老朋友就在眼前,此時的嗄羧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3、想象著這樣的情景,這段話又該怎樣讀呢?(課件“沒想到……老朋友)請同學們看屏幕,自己試著練一練。
4、此時的嘎羧,眼睛里淚光閃閃,它在想什么?
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戰場,忘不了它的戰友,忘不了它那光輝的歲月,帶著這樣的情感,誰來給大家讀讀這段話。
5、朗讀指導。
6、感悟寫法 同學們,嘎羧對戰斗歲月的留戀之情我們是怎么體會到的?它并沒有講話啊!(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神態、動作、情感)你看,作者的話并不多,廖廖數語,便可傳情。
(二)第二部分:重回戰場
那“重回戰場”這一部分,哪兒又讓你感動呢?請同學們呢來讀一讀。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jiāo)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péng)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1、都有誰畫的是這部分內容?舉手。
這部分又表達了嘎羧怎樣的情感呢?你能通過朗讀把它讀出來么?生自讀。
2、(課件2出示第一句話) 讀第一句話,它都望到了什么呢?請你寫在課文紙上。
師:這樣的一幕又一幕,此刻浮現在嘎羧的腦海中,這一句話又該怎樣讀呢?3、真好。同學們你看,一句話就是一幅幅畫面,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那接下來的語言中,又讓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情感呢?誰接著往后讀。(課件3出示第二句話) 抽一生讀。
指導破折號的朗讀
4、(課件4展示嘎羧的吼叫)從這吼叫聲中,你聽出了什么?
(課件5出示: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子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生齊讀。
師:此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著戰斗的激情,就象發起沖鋒的戰士一樣,煥發了青春的英姿,我們一起往后讀。 生齊讀。
4、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昔日的模樣,原文中有這樣的介紹……,就是這樣一頭老象,重回戰場后,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誰來讀。
此時的嘎羧也完全不同于兩天前的樣子,兩天前,他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時的嗄羧,我們一起來讀。“它身體膨脹起來……
同學們,剛才我讀的是一頭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我剛才讀的是“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的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我剛才讀的是精神萎蘼的、即將辭世的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6、此時此刻,就把你們心目中這頭英武豪邁、奔赴戰場的戰象讀出來吧。你們推薦一位同學來讀(配上音樂)
(三)、第三部分:莊嚴死去
1、“風簫簫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它臨終前那一幕)
(讀)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你讀出了這句話背后的情感。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大象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出示課件)而嘎羧是個例外,他沒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這是為什么呢?
2、師:是呀,和戰友們躺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歷程。(配樂)
一日做士兵,終身為戰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請同學來讀一讀。(出示課件1描寫象鞍的句子),抽生讀。
26年了,它也忘不了它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我們一起來讀。(課件出示描寫重回戰場的句子)。
最后他死了,土坑約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逝去了,它留給我們的是什么呢?
3、談學習收獲
生是一頭戰象,死也要做一頭戰象,這種忠誠的精神深深著震撼著我們(板書忠誠)除了這種精神,你還學到了什么?
4、作者表面上是在寫動物,其實實質上是在寫它內心的情感,難怪作者這樣說。(課件6出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同學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嗎?(沈石溪。)
師:如果我們想了解他的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我們可以讀他的這些作品。我想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課件出示《斑羚飛渡等)
作業布置: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閱讀沈石溪的作品,從作品中感受他帶給我們的人性的優點和生命的亮點。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戰象(忠誠)
動作 情感
神態
披掛象鞍
嘎羧 重回戰場 抓事件
莊嚴歸去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5
《最后一頭戰象》的教學已經結束了。此時此刻,悲情依然縈繞于懷,感動震撼依舊在心中激蕩、蔓延,真是課已止,情未息,意無窮……
在劉亞雄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與臺上的孩子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動容的悲情故事,結識了一頭有血有肉、重情重義、善良忠誠的戰象嘎羧,并與戰象嘎羧一同經歷了生命大限將至時的心路歷程——從英雄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時的英武豪邁,從重臨舊地時的深切緬懷到安葬自己時的坦然安詳,真是:英雄垂暮近黃泉,重披戰甲憶當年。憑吊故地念戰友,莊嚴歸去共長眠。
我們沒想到這樣的忠貞不渝、這樣的刻骨銘心竟然發生在動物身上。于是,我們知道了萬物皆有情,在天然生命世界里的情感更純凈、更質樸、更美好。于是,我們也漸漸讀懂了另類作家沈石溪借這篇動物小說所要折射出來的人類情感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動物猶此,人何以堪?這篇質樸的、還原生命本質的動物故事,給生存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和感動,更多的是思考和借鑒。我想,這正是這篇文本的魅力所在,也是沈石溪創作的魅力所在。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如此有魅力的文本,那么如何憑借這樣的文本,依托著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讓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也魅力無限呢?今天下午,我們在湖南劉亞雄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找到了些許的答案。聽劉老師的課總體感覺是:教學思路在清晰連貫中蛇行,教學環節在自然流暢中游走。動態生成中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氣定神閑中透露教師的扎實功底。
劉老師的課是有魅力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她的課能從以下幾方面給我們帶來啟示和教益,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一、褪盡浮華,返璞歸真,這是一節本色的語文課堂。
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課堂披上了華麗的外衣,成了一個花架子,課堂儼若熱鬧的市場,想怎么學就怎么學,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讀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看似熱鬧的課堂里,學生究竟又能學到些什么呢?課堂中不再有瑯瑯的讀書聲,不再有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不再有認認真真的學法指導。在熱鬧浮華中,語文教學被抹去了本色,發生了“錯位”。驀然回首,我們發現在新理念的沖擊下,我們有些迷失了自我。于是清醒后的大家開始尋找自我,回歸本色。
本色語文,就是讓學生徜徉在內涵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觸摸語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去關照語言文字,用語言文字滋養稚嫩的心靈,用自己積淀的語言文字去放飛心靈。就是讓學生吮吸著漢語言文化的乳汁健康幸福地成長。本色語文說白了,就是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語文的魅力在語文里。很欣賞王菘舟老師的一句話:“語文老師要用語文的眼睛看語文,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嘴巴去交談,用語文的心靈去感受、去思考、去體驗。”
劉老師的課就是一節本色的閱讀課,它的本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本色導入。劉老師的導入方式簡潔實用,沒有渲染的語言,沒有翻新的花樣,緊扣題目中的“戰象”,以一句“你們見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引領學生快速進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對象兵的介紹中學生感受到了戰象在戰場上的作用,它們不光馱著象兵浴血搏殺,還像一位勇猛無謂的展示奮力殺敵,“長鼻劈敵”、“象蹄踩敵”,它們像象兵一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它們哪里是象,分明是戰士,是士兵。對這樣的戰象,未曾走進故事,便已肅然起敬。在了解了戰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劉老師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頭戰象——嘎羧。這樣的導入方式沒有花架子,充滿了語文味,劉老師是在用語文的方式導入新課。
2、本色理解。審視劉老師的閱讀理解過程,一個主問題(核心問題)貫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情感的呢?”,這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首先走進了“段落”的叢林——披掛象鞍,快速閱讀,感受戰象的所作所為;然后又走進“句子”的叢林 ——找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畫體味交流。此時,學生已經走進了語文的叢林中去感受體味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但這還不夠,劉老師又繼續引領學生在密林中探幽尋蹤,那就是抓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戰象嘎羧動作、神情的關鍵詞語來交流體會,摩挲、淚光閃閃、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別重逢。因為動物是沒有語言的,也沒有為常人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它們的行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們豐富的心理變化與情感起伏。抓住這些舉止神情就能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于是,學生從這些關鍵詞語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憑吊戰場部分,劉老師同樣引導學生由段到句到字詞,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體會嘎羧對戰友的無限緬懷,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戰斗場面的無比留戀。可以說,在整個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劉老師始終關注文本中的語言因素,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和依托,不僅讓學生搞明白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是什么”,還讓學生搞明白這些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即“表達的是什么”,還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的,即“怎么寫的”。我一直認為: 只有鉚定語言文字的閱讀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3、本色結課。本色的語文課不僅讓學生去觸摸語言文字、關照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還會放飛語言文字。這節課的最后,劉老師安排了一個“練筆”環節,讀寫結合——臥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話想說,它想說些什么?你看到靜靜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說些什么?從兩個內容中任選其一寫話。可以說此時學生已經體會到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對這位“戰斗英雄”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老師用一種語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傾吐心聲、抒發情懷的機會。于是學生的情感在放飛,語言文字在放飛。聽著學生發自肺腑的心聲,我們感受到飽含真情的語言文字是溫潤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本色語文的美魅力。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有人說是“無痕”,我還想說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態”!
二、刪繁就簡,長文短教,這是一節簡約的語文課堂。
《最后一頭戰象》可以說是人教版六個年級十二冊教材中篇幅最長的一篇課文,約有兩千字。這么長的一篇課文,劉老師只用了一個課時,在和學生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不僅讓學生瀏覽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還理清了課文的敘述順序,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引導學生讀懂了課文,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引導學生品味了課文的語言,揣摩了作者的表達方法。很多老師兩課時都未必做得完、做得好的事情,劉老師一課時便達成了,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效,可謂是長文短教的典范。
長文短教主要解決的是課文長而教學時間相對不足的矛盾。辨證處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是長文短教的關鍵。《最后一頭戰象》這樣的長文,是面面俱到,還是突出重點,是樣樣求全,還是刪繁就簡,教學內容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內容決定形式。我們看到劉老師的課導入即學文,一個核心問題貫穿始終,抓住最能表現嘎羧忠誠、重情義的三件事中的重點語句、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品味。這種“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做法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長文短教,要求教學必須克服面面俱到、樣樣求全的弊端,精選教學內容,簡化教學頭緒,突出教學重難點。長文短教雖然截取的內容短了,發揮的效應卻不能短,那就是在語言訓練上,要讓學生學有所獲;在情感上,要得到熏陶感染;在學習方法上,能夠得到感性認識;在過程中,能夠充分參與。這就要求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是語言和精神同生共構的最佳結合點。
劉老師課堂的簡約還表現在:沒有眾多的頭緒,沒有紛繁的理解,沒有花樣翻新的手段,自始至終圍繞著“讀書—理解—讀書”的環節展開。在讀中理解語言,在理解中體會情感,進而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指名讀、齊讀、指導讀、引讀、范讀,讀得有層次,讀得有變化,在入情入境的讀中,學生感受到動物也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動物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劉老師的長文短教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放棄也是一種美麗,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莎士比亞說——簡約是智慧的靈魂,我想說:大道至簡,簡約就是高效!
三、學法引路,由扶到放,這是一節自主的語文課堂。
學生是自主的個體,他們有自主發展的權利,學法指導就是在為學生的自主發展、自能學習奠基鋪路。劉老師這節課有幾個學法習得點:①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戰象”的含義。②聯系上下文理解“久別重逢”。③抓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內容。④運用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⑤在書上作批注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比較適宜于高年級的學生,劉老師很善于在學生讀書交流的過程中,歸納點撥學習和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習法、悟法、得法。
當然習法、悟法、得法的目的是為了用法。課堂教學中,劉老師安排了一個環節非常好,那就是讓學生運用閱讀“重披戰甲”時習得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后面兩部分的內容,教師由扶到放,學生剛剛學到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學以致用,長此以往,學生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愁不提高。
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學”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這便是自主的語文課堂。
評析劉老師的課堂教學,感悟一些名家的課堂教學,我明白了——本色的、簡約的、自主的、真實的課堂就是魅力的課堂。一個用心經營構建魅力課堂的教師必定也是一個魅力教師。
觀賞這些老師的課,不僅像在拜讀佳作,還似在玩賞美玉。但白璧微瑕,再好的玉石也難免會有“微瑕”,這節課亦是如此。這節課的主要問題有:①受賽事影響,課堂承載量過大,學生讀書品味還不夠充分,有走馬觀花之感;②課后生字共有11個,僅處理一個“寇”字顯得輕描淡寫,固本強基不夠,有作秀之嫌。③作者是怎樣表達動物間的情感的這一表達方式有提問而無落實。這些問題告訴我們一點:魅力語文課堂還應是扎實的課堂,平實的課堂。
最后,由衷地感謝劉亞雄老師遠道而來為我們奉上這樣一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些全國獲獎課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鮮亮麗的背后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打磨和歷練,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種擁有叫付出,有一種付出叫幸福。就讓我們像這些獲獎教師一樣,繼續執著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大道上,讓幸福在付出中升華!
附:劉亞雄執教《最后一頭戰象》的課堂實錄及視頻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實錄
湖南師范大學子弟學校 劉亞雄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
生:沒有。
師:那我們就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文字)
生:(讀)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lǐn)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水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這些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這些戰象非常勇猛。
生:這些戰象八面威風。
師:同學們,就是這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冠,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藏它們的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
生:(齊讀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121頁,請大家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件事。
(學生默讀課文。)
(課件出示詞語)
師:有很多同學已經向我示意讀完了。這一課中有一些詞語,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讀音。誰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日冠、撲喇喇、摩挲、斑斑血跡、浴血搏殺、
師:這個“日寇”的“寇”字不但難讀,還很難寫。大家看陳老師寫一遍。上面一個寶蓋頭寬點寫,左下一個“元”字,豎彎鉤拉過來,要托住上面的豎、橫、橫撇、點。看清楚了嗎?請在書上寫一遍,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學生寫字)
師: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生:嘎羧臨死之前把自己的象鞍披掛在身上。
師:能用更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嗎?
生:嘎羧在臨死之前披掛象鞍。
師:非常準確,謝謝你。(師板書:披掛象鞍)第一件事是披掛象鞍。請繼續發言。
生:之后他來到了百象冢。
師:來到象冢干什么?
生:它在百象冢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了曾經和自己并肩戰斗的朋友們一起。
師:這樣說就非常準確了。那你能不能像剛才那位同學一樣,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生:莊嚴歸去。
師:好,就寫你這個。(師板書:莊嚴歸去)繼續交流。
生:在嘎羧臨死前還做了一件事,它回到了自己曾經搏殺的戰場。
師:能簡單概括嗎?
生:返回戰場。
師:第二次回戰場,我們能否叫“重回戰場”?
生:可以。(師板書:重回戰場)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臨死之前——
生:(齊)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
師:寫了這些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篇幅比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這樣,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師: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著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么表現它的情感的呢?接下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看“披掛象鞍”這部分課文。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它的想法。
(學生默讀、標畫)
師:畫好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先讀句子,再說體會。
生:(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這個同學真是好眼力,找到了這部分課文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找到這句話的同學請舉手。(很多學生舉起手來)這么多呀!看來大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請把它圈下來。
(學生在書上標畫。)
師:你覺得是哪個詞?
生:淚光閃閃,從這個詞我看出嘎羧對象鞍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師:都流淚了,是不是?還有哪個詞?
生:我覺得是“久別重逢”這個詞,我覺得嘎羧和象鞍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它對象鞍有著深厚的感情。
師:它們是多久沒見的老朋友了?
生:20多年。
師:對了,很久分別,再次見面,這就叫——
生:(齊)久別重逢。
師:好,繼續發言。
生:我覺得是“摩挲”這個詞,嘎羧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象鞍,感情很真切地……
師:你感覺到嘎羧對象鞍很有感情,它非常的激動,對不對?這位同學關注了嘎羧的動作(師板書:動作),還有人關注它的神態嗎?(師板書:神態)
生:我是從“呼呼”這個詞感受到嘎羧對象鞍有種很親切的感覺。
師:還能感受到什么?
生:對象鞍的留戀。
師:好。
生:我覺得應該有四個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
師:你概括了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那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
生:因為象鞍上面有彈洞和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
師:她能聯系著后面的課文來理解,非常好。那夏羧看著象鞍上的彈洞和斑斑血跡,聞著上面的血液和硝煙的氣味,它會想起什么?
生:它會想起,當年我就是掛著它,保護我們的家園,與日冠打仗。
師:說得真好。
生:它會想起當年浴血搏殺的情景。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
生:它會想起當年和它一起并肩作戰的大象朋友們。
生:它還會想起當年它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的英勇。
師:是的,這頭戰象有它輝煌的過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經歷,所以,它看到象鞍,會如此的激動。同學們,你們看,我們聯系上下文(板書),邊讀邊想象(板書),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到了它美麗的情感,你們能讀出嘎羧這激動的心情嗎?請你們自己先練習練習。
(學生自讀課文)
師: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讀得非常流利,還有誰想讀?
(再指名學生讀文。)
師:你非常激動。劉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神情。
(師范讀。)
師:睜開眼睛,拿起書,像劉老師這樣,帶著你們的體會,帶著你們激動的心情,一起讀。
(生齊讀)
師:還有誰找到了別的句子,也請你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歐(ōu)歐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我感到嘎羧已經過了20多年,還記得象鞍在閣樓上,而且非常急切地想得到它。
師:對了,就請你來讀出這份急切,好不好?
(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
(生齊讀上面的語段。)
師:26年過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英勇的戰象,它沒有忘記自己輝煌的過去。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嘎羧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圈劃出這些重點詞句(板書),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就能讀出嘎羧的心,讀出它的情感,這就是品細節的讀書方法(板書)。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我們自己試著來學習“重回戰場”這部分課文的細節描寫。
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情感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再與小組同學交流。
(學生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
師:通過剛才大家細心的批注和熱烈的討論,我想你們一定找到品細節的感覺了。現在就請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讀)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從這里我體會到嘎羧把見到戰友的那種心情通過吼聲發泄了出來。
師:他的吼叫就像是在說話,你覺得它可能在說什么?
生:“我終于回到了從前這個殺敵的戰場!”
師:你把自己都當成嘎羧了,真好。
生:我對他的話有補充,我是這樣想的:嘎羧終于回到了他當年和戰象并肩戰斗的地方,它可能會想:我終于回到了這里,這里曾經留下我的英勇。
師:非常好。
生:我從“久久凝望”這個詞看出嘎羧想起了他當年浴血拚殺的情景和它的戰友倒在血泊里的情景。
師:你抓住上下文來理解,那你能不能讀出這種“久久凝望”的感覺?
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
師:誰能比他體會更好?
(指名生讀。)
師:讀得真好,這才是久久凝望的感覺。一起讀。
(全班齊讀。)
師:你還想讀哪些句子,讀出你的體會。
生:“……驚得江里的魚兒……跳出”雖然當初那……不在,那……不在,但那……還在。
師:真好,齊讀這段。
生齊讀。
師:是的,26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嘎羧成了——
生:最后一頭戰象。
師:所以,他怎能不——
生:(讀)“它站在……許久……跳出水面。”
師:風霄霄兮……嘎羧……在戰友長眠的地方,為自己挖掘一口墓坑。讓我們讀一讀……
生齊讀。
師:哪一個細節深深地感動了你?
生:最后一個自然段。許多戰象死了都會到……而嘎羧卻沒有,而是和同伴們在一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感動了你?
生:我覺得是這一句:“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從這一句我體會到了,雖然當年的雄風不在,但嘎羧這位英雄的博博雄心還在。
師:體會得真好,拿起書來,讀出你們的深情。
生:(讀)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是的,26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它成為——
生:最后一頭戰象。
師:26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它的戰友。這樣的深情,它能向誰訴說嗎?
生:不能。
師:因為它是——
生:最后一頭戰象。
師: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動啊!同學們,拿起書,我們齊聲讀這一段。
齊讀: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風簫簫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的深深的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在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它耗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一個墓坑。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齊聲讀一讀。
生:(讀)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走到坑邊查看。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哪一個細節深深地感動了你?
生:這里特別感動我,一般的大象都是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那里死去,而嘎羧卻和它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感動了你?
生:(讀)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從它“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我感到嘎羧好像還想著它從前的歷史。
師:它一定有話要說,他想說什么呢?你看到靜靜躺在墓坑里的嘎羧,你又想說什么呢?請你從這兩個句子中任選一個,寫一兩句話。(課件出示)
嘎羧想說:
我想對嘎羧說:
生:嘎羧想說:歷史不能忘懷,我多么希望世界是和平的。
師:希望他自己永遠都是最后一頭戰象。
生:嘎羧想說:26年來,我天天都在想念你們,我終于可以和你們永遠在一起了。
師:我們感受到了你的深情。
生:我想對嘎羧說:嘎羧,你不用傷心,也不用難過,能和你共同作戰的伙伴們躺在一起,你死而無憾。
生:嘎羧想說:雖然我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去,但我能和并肩作戰的同伴們死在一起,我死而無憾。
生:我想對嘎羧說:你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你為祖國做出的犧牲,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師:那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他是一位——
生:英雄。
師:同學們,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這節課,我們抓住了課文中的主要事件,品味了課文中的細節描寫,感受到嘎羧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最后一頭戰象》一定能帶給你們更多的思考。
另外,課后請大家閱讀沈石溪的其他的動物小說,(課件出示)《再被狐貍騙一次》、《斑羚飛渡》……我想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最后一頭戰象》同步練習題 篇16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場景,練習復述課文,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聆聽的方式,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戰象的情懷,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領悟作者真實,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受嘎羧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嘎羧的行為變化的原因。
【教學流程】
一、回憶
1、字幕導入,奠定基調:
師:“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課件出示,4個曾經。)
2、學生讀句,述說心情:
師:“讀者這樣的文字,我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嘎羧在生命歷程中的那段最后時光,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嘎羧再次踏上這段情感歷程。”
3、擇段讀書,講述故事。
二、聆聽
1、輕聲讀文,圈劃語句:
師:“感人的故事代代相傳,即使若干年后,也會記憶猶新,雖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感人肺腑,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下面就請大家輕聲讀文,用心去體會,看看那打動了自己,撥動了你的心弦,在這樣的文字下面劃出你真摯的情感線,可在旁邊加感受。”
2、學生讀文: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讀得非常投入,非常專注,讀書,就是與文字交流,同書中的人物對話,想象這篇課文,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是啊,文字后面是戰象嘎羧的心跳,是它的呼吸,我們默默地讀,靜靜地聽,就能聽見戰象嘎羧再跟我們訴說呢?再次默讀你所畫的語句,聽,嘎羧在和你說什么呢?
3、默讀語句。
4、感悟情感,體會表達:
一下預設的幾個生成點,隨課堂具體情況變化。
預設一:披掛象鞍:
⑴ 比較詞語“呼呼,久久,眼睛里淚光閃閃”
⑵ 想象畫面,感受“老朋友”,述說心聲。
⑶ 語言訓練,此時你想對嘎羧說些什么?
⑷ 情感朗讀。
預設二:告別村寨:
⑴ 理解“長了翅膀似的”。
⑵ 體會全村人的心情。
⑶ 聆聽嘎羧的心里話,抓住“三圈”引讀。
⑷ 配樂朗讀,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預設三:重臨戰場:
⑴ 體會嘎羧的行為“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
⑵ 體會心理,情感朗讀。
預設四:自掘墳墓:
⑴ 抓住動詞,體會嘎羧的內心。
⑵ 引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傾訴
1、字幕結語,拓展寫話:
以鄉親們的身份,為嘎羧寫一段碑文。
2、音樂響起,學生讀文。
3、起立讀文,滿懷真情。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戰象
回憶 懷念往事
聆聽 嘎羧 英雄無悔
傾訴 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