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變形圖案
小學五年級第九冊美術第十一課教案教學目的: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大膽的樹的變形圖案繪畫風格,樹的變形圖案運用簡化、夸張和裝 等手法,對樹加以變形。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樹變形的基本方法樹的變形圖案
難點:創造性地對樹形作樹的變形圖案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樹的變形圖案
1:欣賞:出示《椰樹》、《柳樹》兩幅樹的變形圖案作品,提問:這些畫分別表現的是什么?畫中的樹與現實中的樹是否一樣?有何不同?樹的變形圖案
2:小結:畫中的這些樹都是在原有造型的基礎上運用了簡化、夸張、裝飾等手法加以變形的畫
3: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對要變形的樹加以分析
同樣是樹,但每種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標志,使我們一眼就能談判斷這是椰樹、柳樹或是其它的什么樹。現在,我們一起看看這幾棵樹,看看誰能找出它們最突出的特征。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觀察答問
小結:迎客松:干曲折,傾向一邊,葉是針形,傘狀排列。
梅樹:新枝直上,多節,花五瓣
雪松:樹寇呈疊三角狀,干筆直
2:示范講解變形的幾種基本方法
(1)簡化:就是省略掉細部及次要部分,保留它必不可少的部分。如簡化雪松的外形,簡化椰樹的葉形等。
(2)夸張:對事物的外形進行適度的夸大、強調、突出。如迎客松的干更彎、傾向性更強,椰樹的干更細長,葉更彎等
(3)裝飾:在樹形上附加一些裝飾,使圖案更符合理想、更加豐富。如檳榔樹的葉上添上鳳尾花紋樣裝飾,在棕櫚樹的樹干上加上條紋裝飾。
3:欣賞教材,加深對簡化、夸張和裝飾三種技法的認識。
三: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四: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五: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