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風兒吹過
第八課 風兒吹過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尋找來豐富學生對風的感知,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
2.進一步提高用線條進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風吹時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表達出自己對風的感受。
3.培養對自然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
教學難點:進一步提高用線條進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風吹時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表達出自己對風的感受。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細水彩筆、油畫棒、色卡紙。
(教師)刮風的錄音、錄象帶、下載各種風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播放播放各種風聲的錄音:聽風。
大風時樹葉的沙沙聲;西北風的呼號;狂風嘩嘩作響……
這是什么風?(觸動學生的記憶)
2.風雖然抓不到,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到風、用身體感覺到風、用耳朵聽到風。
回憶各種風吹到身上的不同感覺(最好能出示相關的畫面)。
炎炎夏日,輕風吹來格外舒爽;
寒冬臘月,西北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
風雨交加、狂風大作時,雨傘都會被掀翻,寸步難行;
乘坐在汽車或摩托車上疾馳,疾風會讓人感覺呼吸困難;
如果龍卷風來了,我們會非常緊張、恐懼……
(二)探究學習。
1.認識各種級別的風。
出示氣象預報的風力級別:風向,偏北風3——4級。
風有大小的級別,你還能說出什么級別的風?
結合“蒲福氏風級”,認識12級風。
2.觀看《龍卷風》片段,了解風的小常識:
簡單了解臺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龍卷風、颶風的不同。
(1)四人小組討論:
江浙一帶每年7至9月都會有臺風,我們是怎樣對臺風命名的?
結合圖片:卡特里娜颶風席卷美國新奧爾良市,造成嚴重的后果。
臺風過境的慘狀,人們在抗臺中自救。
(2)請學生介紹自己搜索、了解到的有關熱帶風暴、龍卷風、颶風的知識。
(3)雖然臺風、龍卷風、颶風有很強的殺傷力,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害和威脅,但也可以作為一種能源來利用,造福于人類。請學生簡單介紹風車拉磨、風力發電、帆船行駛等。
3.欣賞畫家作品,畫家是怎樣表現風的。
(1)比較圖片:鄭板橋的《竹》與徐悲鴻的《逆風》。
這兩幅竹都是以國畫形式表現的,你從什么地方感覺到徐悲鴻的《逆風》風很大?
比較莫奈的《樹》與柯羅的《陣風》
《陣風》中畫家是怎樣表現大風中的樹的?
(2)欣賞畫家對風的表現。
如盧梭的《熱帶風暴中的老虎》
欣賞學生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風的。
4.嘗試用線來表現風起時水面或柳枝的變化。
微風時——大風時——狂風時的不同的狀態
(三)畫畫風。
1.用我們手中的線條可以畫出各種風的感覺,你想試一試嗎?
出示一組事物,你覺得哪幾項適合表現風?哪些不太合適呢?
2.作業要求:記憶和想象刮風時的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3.教師巡回指導。
4.作業展評。
(1)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
(2)根據老師的導向性提問來評價。
評一評哪些作品有風來的感覺,哪幾件作品還需要改進的?
(四)課后拓展。
1.欣賞風蝕地貌。
2.說說有風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