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蹦蹦跳跳》教學設計與設計意圖
2、教師:請一個大膽的學生上來折紙彈簧,愿意上來的請舉手。其他學生在下面練習折紙彈簧。
3、教師:這些小紙偶有那些地方是用紙彈簧做成的?
學生:身體、手、腳、脖子、尾巴等。
4、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示范小紙偶的制作過程。(用畫、剪、折、貼的方法示范做一個小男孩的小紙偶)
[設計思想:通過示范和教師完整的分步驟講授,學生能夠系統地消化知識。教師的演示是直觀地給予學生信息的方法,提問則是提示學生需要思考紙彈簧的運用。]
四、欣賞與思考
1、欣賞優秀作品——小紙偶
2、教師:他們在紙彈簧的基礎上分別運用了什么方法制作成的?
學生:畫、剪、折、帖。
教師:找一找上面這些小紙偶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很逼真、很好玩、像真的一樣。
3、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方法?
學生:小動物、人、機器人、太空人等。
[設計思想: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課堂,更應利用好這門學科的特征,好好開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精神,在本課中,我特別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折紙彈簧的方法。培養了學生敢于嘗試,敢于解疑,敢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和發現,學會了折紙彈簧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發揮,而美術課也不是一味的教的過程,積極營造一種開放、自主、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得到靈活性、獨特性的發展。]
五、創作與表現
用音樂創設創作氛圍,學生進行練習
1.提出創作要求
作業:
以三人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每人特長合理分工充分運用畫、剪、折貼等方法制作一個精美的小紙偶。
評分標準:
(1).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
(2).手工精細,顏色鮮艷。
(3).紙偶整體生動,動態好。
(4).紙偶制作有創新。
2.學生進行創作,體驗創作和制作情趣。
播放節奏明快、快樂的樂曲,創設創作氛圍。
[設計思想:優美的樂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首合適的樂曲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和表現欲望。學生們在學習活動中受到陶冶和熏陶,制作時才會把小紙偶制作的活靈活現,富有動感。]
六、總結評價
1、小組評出該組最喜歡的一個,并討論為什么喜歡?
2、學生自評。
3、學生互評。
4、教師評價。
[設計思想:《課標》指出,應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作為評價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美術課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因此,我在教學中的評價也是多樣化的。評價不是單一的師評,生評,只要學生肯定了自己,其評價也就達到了目的。當學生做好紙彈簧玩具時,其它小組評價時,學生是這樣說的:"我喜歡x的玩具,因為……"這樣的評價,肯定了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