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詩情畫意
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詩情畫意
教材分析
本課有跨學科的特點是詩與畫的融合。 中國古人有“詩畫同源”說,強調詩畫間的互通與互借的密切關系。說明了文學素養是藝術家的靈魂。詩人是用文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畫家則是通過色彩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世界。當詩畫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體現‘詩情畫意’之藝術思想。
學情分析
本課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古詩的意境, 把握詩景與詩情的統一,他們就一定能夠以“畫”的形式豐富詩句的內容,創造詩的表象“身臨其境”,進而激起與詩人情感的共鳴,達到詩畫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欣賞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練習,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
教學目標
認知:指導學生選擇熟悉的古詩,運用已有的繪畫的技巧來表現詩的意境。
能力: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培養學生對祖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學藝術的熱愛,陶冶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已有的繪畫知識表現古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恰當地表現古詩的意境, 把握詩景與詩情的統一。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準備古詩一首,并能解釋詩意;繪畫材料、工具。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趣
出示課件:《蛙聲十里出山泉》 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wbr>詩情畫意
同學們現在看到的這幅作品是齊白石老人一生最有名的的一幅畫————《蛙聲十里出山泉》, 老舍先生一輩子喜歡齊白石老人的作品,一天,老舍選了四句詩句,向齊老求畫。老人很快的完成了前三幅,可是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句時卻被難住了,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找到了靈感,拿起筆來一揮而就:畫面上淡淡地抹了幾座遠山,一股急流從山間亂石中瀉出,流水中浮動著幾只蝌蚪.畫面上根本沒有蛙,但從浮游在急流中的幾只蝌蚪,人們自然地聯想到十里以外的蛙聲.…畫作完成之后,在老舍先生客廳掛出之后,消息立刻傳向四方,轟動一時,成為中國文壇畫壇一樁大事。
這種按詩意作畫的繪畫方式是中國畫里特有的一種創作形式。
揭題:詩情畫意
一、采用猜一猜,看畫背古詩的游戲教學方式,形成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并讓學生討論:
課件出現四幅畫
1、師:這四幅畫每一幅畫都對應一首詩,有誰能猜出來?
小池
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
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wbr>詩情畫意 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wbr>詩情畫意 教學設計:五年級(上冊)第10課 <wbr>詩情畫意
《小池》 《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