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煉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們的喜愛。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作品。詩中描寫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發(fā),想到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這首詩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兩句交代了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nèi)的春花,后兩句,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絢麗的春光,總算不虛此行了。可是這“一枝紅杏”,正是“滿園春色”的集中表現(xiàn),眼看出墻“紅杏”,心想墻內(nèi)百花;眼看出墻“一枝”,心想墻內(nèi)萬樹,不正是一種余味無窮的美的享受嗎?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了:“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nèi)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這首詩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夠引起許多聯(lián)想,從而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旦“滿園”,那“一枝紅杏”就要“出墻來”向人們宣告春天的來臨。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難道是墻能圍得住、門能關得住的嗎?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詩歌中還藏著很多美麗了,只有走近作者,才能真正領略到。你們想去體驗一下詩人當時游園的情景嗎?想體驗他游園時的心境嗎?
生:想!
師:那好,現(xiàn)在我們穿越時空隧道體驗一下吧!
(課件出示時空隧道)
師:看,我們來到了哪里?(課件展示(柴門)現(xiàn)在我們首先干什么?(讀第二句)(小口柴扉久不開)(指名演示)
師:我們興致勃勃地來游園,沒有遇到主人,吃了個閉門羹。你們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非常失望。
生:感到非常的掃興。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句。
師:為什么很久沒有來人來開門呢?
生1:主人在家睡覺沒聽見。
生2:主人怕別人弄壞了他的園子。
生3:主人去走親訪友去了。
生4:主人去買花粉去了。
師: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那么當時詩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句詩,說一說。
師:可見園子的主人是多么的愛惜蒼苔。但僅僅是園子的主人愛惜蒼苔嗎?
生:(不是)詩人也很愛惜蒼苔。
師:你們呢?如果你穿著木屐你會怎樣走?指名演示。(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讀。聽她怎么來憐蒼苔。)
師: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融在朗讀中吧!(男女分讀一二句)
師:我們來游園卻沒有遇到主人,多掃興啊,你們看,那是什么?(課件出示紅杏圖)(一枝紅杏出墻來)。當時這枝紅杏帶給了詩人意外的驚喜,所以作者由紅杏出墻想象出了(滿園春色)那么滿園春色是怎樣的呢?先請大家以自己最舒適的最放松的姿勢坐著,然后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