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精選13篇)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理解“應憐”、“小扣”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欣賞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游園時的情感變化。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春天
1.春天是一個欣欣向榮、萬物復蘇的季節,許多文人墨客都為它寫下了贊美的詩篇,現在也讓我們一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
。課件播放大自然的風光。學生交流感受。)
2.這節語文課,就讓我們和宋朝詩人葉紹翁一同游園,感受春日獨有的魅力。
(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總結學法,帶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古詩
1.通過預習,你對葉紹翁有怎樣的了解?
2.還記得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嗎?
3.按照你們總結出來的學習古詩的方法,你們一定能自己學好這首古詩。請你自己先來讀一讀,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
(生練讀,提示“蒼 柴 應”字的讀音。)
4.再讀古詩,要求注意停頓,讀出古詩的節拍。
5.讀準字音只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懂詩意。還記得以前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理解詩意的好方法。
6.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和小組同學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如果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字詞一定記錄下來,一會我們全班交流。
。1)理解“柴扉”。
生:我想問大家“柴扉”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柴草做成的門。
師:的確,“扉”就是門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過看插圖知道的。
師:看插圖也是理解古詩意思的一個好方法。
。2)理解“小扣”。
生:我們組想請教大家“小扣”是什么意思?
師:能用你們的動作來回答他的疑問嗎?
。ㄉ銮瞄T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桌面當作柴扉,我們一起來“小扣柴扉”。
師:你為什么這樣輕輕地“敲”?
生:因為詩中是“小扣”。
(3)理解“應憐”。
生:我想請問大家“憐” 是什么意思?
師:一個“憐”字,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另外一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
生:“露似珍珠月似弓”。
師:“可憐”在這句古詩中是“可愛”的意思,“憐”字當什么講?在這句詩中你覺得“憐”當什么講?
生:是愛護、愛惜的意思。
師:在詩中,詩人認為園主人愛惜的是——
生:青苔。
師:有些字我們可以聯系其它詩句、上下詩句去想一想。 “應憐”的“應”字,請你也用這種聯系上下詩句的方法想一想它的意思。
生:“應”是“大概”的意思,表示這是作者的推測。
7.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8.理解了這首詩,我們再來讀讀課題。
。ㄉR讀課題。)
師:一說“不值”我們馬上會聯想到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說做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而這首詩寫了詩人去游園訪友,卻沒有遇到。聯系整首詩歌的意思,你再來想一想古時候“值”當什么講? “不值”又是什么意思?
9.朗讀古詩。
三、讀吟深化,感悟詩人情感變化
1.你們的朗讀仿佛讓我看到了詩人游園尋友的情景,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心情又有怎樣的變化呢?默讀這首詩,拿起你的筆一邊讀一邊品,你從詩中哪些字能體會出詩人的這份情感。
。ㄉ鷱“久不開”體會出詩人開始很掃興。從“關不住”體會詩人又感到有些欣慰。)
2.怎么讀才能表現出詩人焦急等候的那種心情。
3.透過一“關”一“出”這兩個字,我們體會出詩人的欣喜,誰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
4.宋朝詩人陸游也曾描寫過出墻的紅杏。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宋陸游)
師:葉紹翁和陸游都寫了紅杏出墻的景象。葉紹翁用的是“關不住”。陸游用的是——“楊柳不遮”,.自己讀讀這兩句詩,細細品味一“遮”一“關”,你更喜歡哪一句?
5.透過一個“關”字,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枝沖破圍墻,溢出園外的紅杏,它顯得——
。ㄕn件出示紅杏的圖片。)
。ㄒ龑斫饧t杏象征一種突破束縛的力量。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
6.這也正是春天章現出來的勢不可擋、旺盛的生命力。讓我們一起贊美這枝紅杏,贊美春天!
。ㄉR讀后兩句。)
7.詩人久久駐足凝望,望著這只春天的使者——紅杏,她仿佛已經看到了……
展開你的想象,描繪一下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8.我們能不能把這滿園春色的感覺讀出來。
(自己先試讀,男女生分句試讀。)
9.小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獨特的游園經歷,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還表現了此行由掃興變得欣慰的心情變化。而這一切都融在短短的28個字當中,這就是古詩獨有的凝練的美!誰愿意伴著悠揚的古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注意要表現出詩人情感的變化,所以讀前兩句時,聲音應低沉一些。
10.學生嘗試背誦這首詩。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84
小學語文第十冊《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趙建邦
學習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
2.讀懂詩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
3.體驗詩人的情感、想象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古代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數百年來,無以計數的詩人用自己的才情將中華歷史點綴的璀璨萬分。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一首小詩。
板書題目: 游園不值
。2)學生簡介葉紹翁。
二、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師范讀、學生自由讀,也可以同桌比賽讀。
2.根據自學提示,展開自學,然后學生交流。
出示自覺提示:
。1) 自由讀詩,結合書中注釋,插圖或工具書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情感。
。2) 把自學中不能理解的句子寫下來。
3.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1)值:遇到。 (2)憐:可愛。 (3)小扣:輕輕敲。
全詩大意: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輕輕敲了那柴門很久,也沒有人開門,大概是主人愛惜青色的苔蘚,怕木屐鞋底在青苔上留下腳印吧!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伸出了墻外。
三、品詞析句,想像意境
1.師:剛才我們理解了詩的意思,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推開柴門,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滿園春色真是十分濃艷,大家想一想其他描繪春天的詩句,試背一下。
例:①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诓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比讀詩句:
出示:傳說葉紹翁在創作這首詩時,最初為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開得艷!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今)
請品味一下,現在的詩句好在哪里?
學生品讀,分析,交流。(現在的詩句,內涵更有生命力)
學生自由朗讀。
3.相關鏈接
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雖然經久不衰,但也借鑒了前人詩句: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唐 吳融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
師:看來,我們古詩,一方面要吸收古代文化,一方面一定要把他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去!所謂“學以致用”!
四、隨堂練習:
請填入適當的詩句
1.春雨,古今多少詩人贊美你:“_________________”,你來了悄無聲息,柳樹在你的撫慰下,吐出新芽,禾苗盈盈的散發春的氣息。
2.河邊柳樹亭亭玉立,點點冷光,就像一樹綠色寶石,正如詩人所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帶露,柳樹青翠,這樣的景色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繪的情景一樣。
試提供三例:
隨風潛入夜,潤物紅無聲。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五、小結
我國詩歌,浩如煙海,我們只有認真感覺,才能真正領會其詩情畫意,凈化心靈。
附:本課板書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 小扣 (動)(實)
春色 紅杏出墻 (景)(虛) 春色炫麗
轉載自。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能說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感悟、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1、理解第一句詩的意思。
2、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曾經學到過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爺爺寫的文章叫《春》,有些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給大家朗誦幾句,好不好?師朗讀:“春天像……”寫得美嗎?這幾句話,贊美了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詩人寫的古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
二、自讀《游園不值》
三、學《游園不值》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
2、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以前學到過很多方法,回憶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補省略、換語序、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板書:補、換、查、看
3、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學古詩
4、反饋:齊讀1、2句,練寫“屐、扉”兩字。
1)、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來匯報一下
“憐”“應”分別解釋成什么?
辨析“應”“憐”的含義。
詩人游園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么失望,該怎么讀這兩句話?
2)、正當詩人垂頭喪氣的時候,猛一抬頭,看到了什么?(一枝紅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
引導學生說成感嘆句、反問句
a、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呀。ㄑ!一枝紅杏伸出墻外來啦。
b、滿園的春色怎么能關得住呢?(一枝紅杏不是伸出墻外來了嗎?)
說出了詩人的驚喜心情,該怎么讀這兩句?(男女分讀)
3)、齊讀整首詩,讀出心情的變化。
5、詩人興沖沖地來游園尋春,結果只看到了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為什么就那么高興了。
6、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這滿園的春色?(課件展示滿園春色)
7、用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繪滿園春色。
師:欣賞著你們動情的朗讀,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幾句話,跟老師一起朗讀。(讀后問:跟我們今天學的哪幾句詩聯系得起來的?)
四、體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剛才,我們和詩人葉紹翁一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聯想了滿園的春色。同學們,是什么喚起了我們對滿園春色的聯想?
再指導讀《游園不值》最后兩句。
其實,這兩句詩,詩人含蓄地告訴了我們,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五、配樂朗讀。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4
才能走多遠。因此,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走得更遠,努力做一名精神健壯、思想豐富的教師。
我們與竇老師的差距有多大?是水平嗎?不是的。其實是生命的自由度。她的主題教學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互文解讀,這有效地發掘了課程資源,重新建構一個廣闊的閱讀平臺,將學生帶到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但她課堂上呈現的補充學習材料其實并非隨手取來,信手拈來的,而是踏破鐵鞋、尋尋覓覓才采集在一起的。如她教《秋天的懷念》,先要通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作品,再登門拜訪史鐵生先生,面對面交談,進入史先生的內心世界,最后才創造出了精彩絕倫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的課堂教學。
比如這一課,一定是竇老師在古文書籍時游歷時,忽然間被《游園不值》這首詩打動,于是重新閱讀用心品味這一首詩,捕捉心靈的感動與顫動,并又去古文殿堂里仔仔細細地走了一回,用敏銳的心去體悟去發現,于是發現陸游《馬上作》中的詩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和他另一首詩《臨安春雨初霏》中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想起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又在《世說新語》中找到《雪夜訪戴不遇》。這個過程是艱辛的,如大浪淘沙,披盡沙礫始得金。找到這些與《游園不值》可以互文見義的材料后,竇老師又多次向清華大學的學者、教授請教,寫了三四篇備課隨想,最終才形成成熟的教學預案,唱響驚世絕作。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而這,正是竇老師極寬廣的生命自由度的來源。我們教學一首詩時,眼前只有這一首詩,因此自由度是相當有限的,覺得沒什么好教,而竇老師的自由度則是整個古詩王國,她的心中是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因此瀟瀟灑灑,收放自如,她帶領學生在文化長廊里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漫游。我們平時教學時只著眼于一本教材一本書,因此,自由度也非常少。而竇老師的主題教學,往往放在幾千年文化的背景下進行展開,廣泛涉獵閱讀材料來豐富課堂的內涵,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下學習,因此就具有驚人的自由度,一如皰丁解牛,游刃有余。正如她的好友看云所比喻的,教材無非只是一艘船,我們要借著這艘船將學生帶到知識的海洋。而竇老師就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做得很好。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5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興趣、發展想象,讓學生樂學會學呢?我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初步懂詩句的基礎上,緊緊扣住詩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推敲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掌握學習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讓學生追究久不開的原因。讓學生議論后再引導學生細讀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從而弄清“久不開”的真正原因,體會上下句倒裝的關系。再讓學生口頭練習把詩句中的倒裝句改為直敘:“讓我輕輕敲門很久也不開門,大概是園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壞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讓學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維方法,也就是聯系上下句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接著又進一步抓住“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樣?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失望、掃興、遺憾,為下文詩人看到紅杏的快慰心情的轉變打下基礎。這也是教給學生體會感情的學習方法。
二、抓住“春色滿園”的“滿”字,激發學生想象春色之美,并從描述春色滿園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教師設題:詩人根據什么想象園內春色滿園,你能從一個“滿”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述園內美麗景色。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然后再問:詩人看見一枝紅杏出墻來,想到園內滿園春色,感情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關”和“出”這一對關鍵詞一對矛盾對立的詞去引導學生探索體會這兩句的深刻含義——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東西都阻攔不了,教師提出:是誰關住春色,用什么“關”住春色?紅杏是怎樣“出”墻來?紅杏為什么能“出”墻?高墻大門關不住出墻的紅杏,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這些設問由淺至深由現象到實質。富有思考想象價值也有趣味性。這就比較順利的讓學生領會詩句的深刻含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沖破牢籠,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生長起來。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6
教學內容
北京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古詩
教學目的
1.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繼續學習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想象詩中描寫的意境。
3.背誦課文。
4.利用多媒體學習課外詩兩首,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繼續學習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想象詩中描寫的意境。
教具
《游園不值》演示文稿的課件。
《絕句》杜甫,演示文稿的課件。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演示文稿的課件。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題用色彩鮮艷的動態視頻、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啟發導入。將游園不值的畫面送到學生機上,邊看邊想:游園不值會告訴我們什么?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屏幕上的畫面。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被激發出學習興趣,邊思考 生1:會告訴我們詩人去尋訪友人的故事。 生2:詩人會告訴我們春天的美好景色。 生3:不知道游園不值后詩人有什么樣的感受。 二、自學《游園不值》每一位同學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學習的速度是存在差異的。利用課件的學習,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更多的課堂時空,自主地開展學習。在課件這個小拐棍的幫助下,不需教師的多講解就準確、快速地理解了重點詞, 更有效地理解課文。一、 在學生機上理解詩句含義,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字詞,利用交互式學習課件進行點擊,也可以向字典請教。教師行間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二、 理解詩句后思考(此活動在教師機上):
1、“游園不值”是什么意思?
2、詩人游園不值,想到了什么?
3、詩人在園外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看前面投影屏幕:思考練習題?梢詤⒖紩、老師準備好的課件。三、小組交流表達能力對每一位學生來講都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要通過鍛煉來提高的。小組交流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小組交流中也促進了同學們互相幫助、合作學習的能力。認真傾聽小組匯報,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點撥。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在匯報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給予補充說明。不匯報的同學認真聽。四、質疑尊重孩子們的學習,不是老師教會了就可以,而是學生學會了才可以。誰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有問題的同學舉手發言陳述,沒有問題的認真傾聽,如果會就幫助解答。五、檢查學習情況學生掌握知識要經過感知、理解、積累,檢查學習情況就是對學生理解、積累的一個反饋,以此檢查學生是掌握了。1、 檢查:不值、扣、扉、憐、應,這幾個字的意思。 2、 看屏幕回答:游園不值是什么意思?3、 詩人在園外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由學生回答
生:游園不值就是去訪問朋友,沒有遇到。
生:看到了一支紅杏出墻來,由此想到了春色滿園。六、 想象春色滿園的美景想象是創造的基礎。想象要合情合理。同學們以原有的記憶或美麗的圖片做載體去進行想象,并將想象的結果向全班做匯報。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播放已經做好的演示文稿。展示春天美景的圖片。行間巡視。一、 兩人一組?梢钥磳W生機屏幕展示的圖片,也可以不看屏幕根據以往的記憶,對本首詩進行想象。 二、 用幾句通順的話將你的想象向全班匯報,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 七、再學習兩首課外的詩課堂上讓學生閱讀古詩的時間少,讀古詩文的量也少,這對培養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能力是很不利的,再加上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不大,所以在課堂上多提供一些古詩文學習課件,以激發興趣。一、 給學生播放已做好的課件。
二、 主持好“小答辯”會。一、 小組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先學習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那首,另一首放在后面學習。 二、 向全班匯報。接受同學們的垂詢,開好“小答辯”會,讓學生們自由提問,學生來答。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7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芍^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別具特色,能把學生帶入詩中的情境,發揮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詩歌具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聯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可引導學生重點品味這句詩的意味深長。
二、設計理念:追求情感的課堂 追求感悟的課堂 追求對話的課堂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2)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情感目標:
。1)通過對話、感悟,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披文入情,感受詩文的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標:
(1)“以讀為本”,“以對話交流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語感。
(2)注意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以讀為本”,“以對話交流為主線”,通過對話、感悟,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2、難點:反復品讀“一枝紅杏出墻來”,披文入情,感悟詩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學準備:
《游園不值》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一、課始激情,圍繞“不遇”導入新課。
1、出示《題李凝幽居》——賈島,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詩題《尋隱者不遇》、《尋陸鴻漸不遇》、《尋西山隱者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麗。
一、回憶舊知,進入新課的情境。
1、全班朗讀《題李凝幽居》——賈島。復述“推敲”的典故。
2、讀《尋隱者不遇》,讀有關“不遇”的詩題,初步感受“不遇”的美麗。
從課題入手,假以耳熟能詳的“推敲”的典故,圍繞著“不遇”這個主題自然地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預熱,也較好地滲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這種融融的文化氛圍中,學生似乎已隱約觸摸到課文跳動的脈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進入狀態——
二、解詩題,知作者,初讀全詩。
1、介紹詩人。
2、讀題目,讀出停頓。
3、重點理解“值”,理解詩題。
4、師做手勢,指導學生讀出七言詩的節奏。
二、明詩題,知作者,初讀全詩。
1、通過課前預習的材料,介紹詩的作者――葉紹翁。
2、通過讀詩題,初步感知詩題的意思。
3、抓住題眼“值”,理解詩題。
4、個別讀,齊讀,讀出七言詩的韻律美。
閱讀離不開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語,以讀悟情,這是感悟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整體感知讀”,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七言詩的韻味,感受誦讀古詩文的樂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和品味語言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三、理解詩中的景物,體驗作者游園的感受。
1、師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跟著葉紹翁游園的時候,我們遇到了——
2、抓住“蒼”理解“蒼苔”,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蒼苔”的美。
3、指導朗讀第一句詩:這綠綠的蒼苔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送進去,我相信,你讀的感覺不一樣。
4、圖片對比,感受“柴扉”的普通、常見、自然。
5、出示圖片,聯系陸游的詩句夸夸紅杏。
(出示陸游的詩句,生齊讀。)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6、把詩中的三個景物聯系起來品味,說說自己游園的感受。
7、激情,配樂,引導學生讀出心中的感受:綠綠的蒼苔將我們的眼睛染綠,紅紅的杏花將我們的心脾照亮。哎呀,這樣自然而然的園子原來就如同學們感受到的那樣,春天真的——(齊)來了。春天真的——(齊)春意盎然。不僅如此,春天真的如那個同學說的——(齊)生機勃勃。就把這些感受,讓我們帶著它再讀讀這首詩,現在我們一邊讀一邊想像這美美的春景。
三、理解詩中的景物,體驗作者游園的感受,讀出個體的感受。
1、生答:蒼苔、柴扉、紅杏。
2、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感受“蒼苔的美”。
3、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句,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4、通過圖片直觀理解“柴扉”,感受柴扉的自然。
5、生讀有關描寫紅杏的詩句,感受紅杏的美。
6、聯系詩中的三個景物,進入詩中的情境,談談自己“游園”的感受。
7、學生邊聽音樂邊想象,進入詩中的意境,朗讀全詩,讀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入境始與親”,配樂朗讀,那淡雅的古典樂曲,無疑為學生在誦讀中去感受古詩那“音樂般的美感”營造了濃郁的氛圍,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察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引起了心靈的共振,為后面的感情誦讀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抓詩眼,悟詩情。
1、默讀詩歌,一邊讀一邊細細地去品一品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這些景物的感情,邊讀邊劃邊體會。
2、抓住“憐”感受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愛惜之情。
3、那個“憐”其實就是一個字——“愛”,這個“憐”看出詩人對蒼苔的憐惜、愛憐。那既然有愛,愛在哪?既然有惜,惜在哪?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話里在哪個字當中你又感受到了“憐”?
四、抓詩眼,悟詩情,談感受。
1、邊讀邊體會詩中哪個字飽含了對這些景物的感情。
2、抓住“憐”聯系詩中的的關鍵字感受作者的愛惜之情。
3、(1)從“印”感受到“憐”,蒼苔很完美,讓人舍不得用屐齒踩到上面去。
(2)從“扣”字感受到“小”, “扣”出的那是對園主人的——尊敬,“扣”出的那是對春天的——“憐”。
抓住一個“憐”字,牽出“印、小扣”的感悟,從而感受作者對眼前美景的“愛”與“惜”,激發學生的共鳴:喜愛春天。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四兩撥千斤”,一個“憐”字輕輕松松地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很好地體現了“引悟”的課堂理念,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凸現了“對話的課堂”這一特點。
五、重點品味“關、出、滿、一”,進一步悟詩情。
1、重點抓住“關”與“遮”對比理解,感受詩人用字的準確。
出示陸游的《馬上作》,提出問題:為什么就差一個字,一個“遮”,一個“關”,一個字不同就成了千古絕唱?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再讓我們體會這句話里還有哪個字也讓我們體會了對紅杏的那份“憐”。
3、引導學生進入詩中的情境,當一回紅杏,采訪紅杏:你在園內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4、當一回葉紹翁,把這次游園的經歷告訴園主人:
。ǔ鍪荆“園主人啊,我
,
。 ,
!”
(指名概括詩意。)
5、配樂朗讀全詩,反復引讀最后一句詩。
五、重點品味“關、出、滿、一”,進一步悟詩情。
1、生:“遮”只是一點點,遮住它不讓它看到外面,但它還是能出來,要是“關”是很有力量的,你越關我就越要出來。這種力量要是“遮”的話只是一點點,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出來了。
2、進一步品味“一”和“滿”:“一”說的就是“滿”,這“一枝紅杏”就是——(齊)“春色滿園”。 3、當一回紅杏,進入紅杏的內心世界,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4、學生創造性地說說詩意。
5、配樂朗讀全詩。
在教師充滿激情的言語激發和引導下,學生透過“出”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紅杏那內里蘊涵的渴望、激情和夢想。于是,每復讀一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情感的潮水自然就隨之澎湃升騰。學生也已融入了詩中的情感世界,引起了心靈的共鳴,原本扁平的文本已變成豐富的三維畫面。
在老師激情感染下,學生此時“情動而辭發”地復讀“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情感體驗與語文學習融為一體。(教師)以情引讀——(學生)動情復讀。“引讀” 與“復讀”蓋由一“情”字牽引,正所謂“以情激情”、“以言激情”。
七、板書設計:
游 園 不值 葉紹翁
應 憐 / 屐 齒 / 印 蒼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開。 愛惜
春 色 / 滿 園 / 關 不住,
一 枝 紅 杏 / 出 / 墻 / 來。 驚喜
·文本解讀:
葉紹翁,因詩得名!队螆@不值》是一首美艷到骨子里的詩,這首詩足以讓葉紹翁名垂詩的史冊中。這首詩美得意味深長,美得耐人尋味,美得余音裊裊……
一條綠得亮眼的小路,一枝紅得逼人的紅杏,強烈的顏色對比刺激著我們的視覺,勾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作者對那綠綠的青苔是那么的愛惜,深怕踩壞了那抹嬌嫩的綠意,不得不輕輕地走路,深怕破壞了這小園的幽靜,只是輕輕地敲那柴門,那種美是那么的寧靜,像光潔的精瓷,使人舍不得去打破它。那蒼苔,那柴扉,讓我們看到園主人同樣也是高雅之人,深居簡出,寧靜淡泊。而那從園中俏俏然伸出的艷麗的紅杏,豁然讓作者感受到了春意的“鬧”。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僅僅是一枝紅杏,卻讓詩人感受了滿園的春色。那枝卓爾不群的,有著蓬蓬勃勃的生命力的,有著強烈的表現力的紅杏,激發了詩人無限的想象:那高墻之外,應該是花團錦簇,熱鬧非凡吧!看似不遇,卻讓詩人有了驚喜的奇遇!真可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啊!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8
片段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同學們還記得學習古詩的“四步法”嗎?
生:釋詩題
生:知詩人
生:明詩意
生:悟詩情
師:今天,我們就用學習古詩的“四步法”來一起學習《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古詩。
片段二:學習古詩
1、復習韻律
師: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古詩《游園不值》,想一想七言的古詩應該怎么讀,用筆標出停頓。
生: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釋詩題
師:游園不值的“游”就是?
生:游玩
生:游覽
師:我們以前曾經學習過《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這里“值”和“遇“的意思一樣,“值”就是?
生:遇到,碰到
師:“游園不值”就是?
生:游園沒有遇到主人
3、知詩人
這首師的作者是南宋大詩人葉紹翁,哪位同學知道葉紹翁的有關情況?
生: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
生:他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園不值》、《夜書所見》、《嘉興界》、《田家三詠》、《漢武帝》等。
生:葉紹翁詩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賢小集》本。他別著《四朝聞見錄》,雜敘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頗有史料價值,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叢書集成》本。
師:你還知道南宋時期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和作品?
生:辛棄疾,我讀過他寫的詞《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生:陸游,我學過他寫的詩《示兒》
生:楊萬里,我學過他寫的詩《小池》
生:林升,我學過他寫的《題臨安邸》
生:蘇軾,我學過他寫的《水調歌頭·中秋》
師:大家知道的還真不少呀,能夠把以前學過的知識牢記在腦海里,用的時候能拿得出來,真不錯。
4、明詩意師:“應”在這里讀“yīng”,組個詞是?
生:應該,應當,(在這里,“應”就是“應該”的意思。)
師:“憐”,用“憐”打頭組個詞語
生:憐惜
生:憐愛(對,憐,在這里就當“憐惜”、“愛惜”講)
師:“屐”就是古人穿的木底鞋,下面有兩個齒。
師:印,當動作講,就是“踏壞”!吧n”是什么顏色?
師:綠色(蒼苔,就是綠色的苔蘚。誰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完整?)
生:應該愛惜屐齒印,踏壞翠綠的苔蘚。(這樣的話是什么意思,大家能明白嗎?)
生:不明白(怎么說就通順了呢?詩人愛惜的是什么?)
生:苔蘚,舍不得踏壞它。(那這句話怎么說?)
生:應該愛惜這里的景物,不要用屐齒踏壞這里的蒼苔。(這下,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師:“扣”就是“敲”,“小扣”就是?
生:輕輕地敲(為什么不是大扣?我們以前曾經學過“推敲”的故事)
生:輕輕地扣表示一個人有禮貌
生:表示一個人有修養(詩人是一個文人,做事情很文雅的,所以非常符合詩人的身份)
師:“柴扉”就是“柴門”,這句話連起來怎么說?
生:輕輕地敲打柴門,很長時間也沒有人來開門。
師:主人為什么不開門呢?
生:主人可能不在家,也到外面觀賞美麗的風景了。
生:可能去找葉紹翁去了
生:可能到集市生買東西去了
生:可能去走親戚了
生:可能在午睡呢,因為詩人是輕輕地敲,所以沒聽到
生:可能主人不希望有人來打擾
生:可能主人是怕來人破壞了這里的景色
……
師:詩的后兩句意思比較簡單,誰來說一說?
生:滿園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伸出墻外來了。
5、悟詩情
師:詩人滿懷希望到這里來游覽園中的美麗春景,卻沒遇到主人,心里感到怎么樣?
生:很失望
生:很失落
生:很掃興
師:詩人抬頭一看,看到了什么?
生: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
生:非常高興
生:忽然開朗
師:看到這枝紅杏,詩人會想到什么?
生:園中的景色一定很美(怎么個美法?里面會有哪些景物?)
生:會有柳樹
生:會有池塘
生:會有小橋
生:會有假山
生:會有各種各樣的花草
生:還有蜜蜂和蝴蝶
生:還有小鳥在枝頭唱歌
生:池塘里還有鴨子,鵝
……
師:園中有這么多的美麗的景物,可惜作者卻沒能進去欣賞,但卻給我們留下了美妙的想象的空間,這就是“以少勝多”的寫作方法,這種寫法構思非常奇巧,很值得人去玩味。詩人會對主人說什么話呢?
生:老朋友呀,你滿園的春色關就能關得住嗎?雖然我沒能到園中欣賞美景,但我已經看到了美麗的紅杏了,我已經很高興了。
生:老朋友呀,我來得真不巧,你不在家,以后,我一定還要來的。
生:老朋友呀,你是怕我踏壞你這里的青苔吧,我不會的。
生:老朋友呀,你園子中的美景什么時候邀請我來觀賞呀?
生:老朋友呀,我還是把這首詩給你留下吧,希望你看到這首詩,能邀請我進去觀賞。
師:這兩句詩還揭示了一個道理:春天的小草要發芽,樹木要生長,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現在用電腦,用手機,用高科技的產品,這也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任何新生的事物,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總是會沖破阻力向前發展的。這就是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也是這首詩能夠千古傳誦的原因呀!
作者相關知識: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另外,周密《齊東野語》載其詠史詩《漢武帝》一首,頗盡諷刺揶揄之能事。
代表作有: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嘉興界
葉紹翁
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一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田家三詠
葉紹翁
織籬為界編紅槿,排石成橋接斷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間茅屋兩池菱。
田家三詠
葉紹翁
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
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
田家三詠
葉紹翁
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
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
漢武帝
葉紹翁
殿號長秋花寂寂,臺名思子草茫茫。
尚無人世團圞樂,枉認蓬萊作帝鄉。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9
一 詞語導入,激發情感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詞,(小黑板出示詞語)
春暖花開 春光爛漫 萬紫千紅 桃紅柳綠 姹紫嫣紅 鳥語花香
2. 從這六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學們心中應該是怎樣的?
過渡: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都用詩文來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
設計意圖: 以成語導入,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詞語,又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 初讀古詩
1 解讀詩題
a 生齊讀課題
b“值”什么意思? 游園不值呢?
c誰去花園游玩沒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葉紹翁簡介
2 自瀆全詩
a 詩人這次未遇主人的游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好好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讀音。
b 生自瀆
c 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 以疑問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三 突破重點,讀懂全詩
1探尋“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作者沒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開”
“柴扉”:柴門用草和木頭編成的門,(結合插圖理解。)
“小扣”:輕輕敲,作者很有禮貌。
c 詩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卻“久不開”,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預設
主人不在家
因為輕輕敲打,所以主人沒聽見
主人在睡覺
主人在院子里欣賞春色,被園子里的花草樹木陶醉了,所以沒有聽到敲門聲
過渡: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那么詩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導學生用詩句回答。
e 出示“應憐屐齒印蒼苔”
蒼苔:綠色的苔蘚 (結合圖理解)
屐齒:木頭做的鞋子下面的橫條。(結合圖理解)
憐:是可憐的意思嗎?
應:大概 可能
f 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
g 看來同學們都理解了這句詩,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開”了嗎? 你能用“因為 …… 所以……”的 句式說一說一二兩句的意思嗎?
f 詩人專程來朋友家欣賞美景,卻沒有遇到這就是 引說(游園不值) 這時詩人的心情如何? (結合回答相機板書:失落)
2 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a 詩人失落的心情并沒有持續太久,突然間他抬起頭發現了 (引說:一枝紅杏出墻來)
b 發揮想象動筆寫一寫滿園春色.
c 交流
d 看到這滿園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樣?
e 指導朗讀 (相機板書:興奮)
設計意圖 : 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讓學生發揮想象,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 拓展升華,體驗詩人情感
1 集體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補充閱讀《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具體的字詞和詩句的理解。
3.依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體悟古詩的意蘊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依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體悟古詩的意蘊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0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注釋]
1. 不值:沒有遇到要拜訪的人。
2. 憐:愛惜。
3. 屐齒:木屐底下兩頭的突出部分。
4. 小扣:輕輕地敲。
5.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簡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于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后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詩歌欣賞]
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客情:旅客的情緒。
促織:蟋蟀。
嘉興界
平野無山盡見天,
九分蘆葦一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
撐出南鄰放鴨船。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1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的理解、想象、作畫、寫作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揭題,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學習游園不值
2、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用網上資料示作者情況)。
4、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5、師示范朗讀。
6、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7、投影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8、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9、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10、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1、啟發想象:
、、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ㄓ辛鴺浜透鞣N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12、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詩意畫畫)
1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14、試試:將本詩用自己的話改作一下(可以是詩,也可以是散文。)
15、習作,交流,評議。
16、背誦詩句。
17、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興趣、發展想象,讓學生樂學會學呢?我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初步懂詩句的基礎上,緊緊扣住詩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推敲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掌握學習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讓學生追究久不開的原因。讓學生議論后再引導學生細讀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從而弄清“久不開”的真正原因,體會上下句倒裝的關系。再讓學生口頭練習把詩句中的倒裝句改為直敘:“讓我輕輕敲門很久也不開門,大概是園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壞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讓學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維方法,也就是聯系上下句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接著又進一步抓住“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樣?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失望、掃興、遺憾,為下文詩人看到紅杏的快慰心情的轉變打下基礎。這也是教給學生體會感情的學習方法。
二、抓住“春色滿園”的“滿”字,激發學生想象春色之美,并從描述春色滿園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教師設題:詩人根據什么想象園內春色滿園,你能從一個“滿”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述園內美麗景色。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然后再問:詩人看見一枝紅杏出墻來,想到園內滿園春色,感情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關”和“出”這一對關鍵詞一對矛盾對立的詞去引導學生探索體會這兩句的深刻含義——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東西都阻攔不了,教師提出:是誰關住春色,用什么“關”住春色?紅杏是怎樣“出”墻來?紅杏為什么能“出”墻?高墻大門關不住出墻的紅杏,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這些設問由淺至深由現象到實質。富有思考想象價值也有趣味性。這就比較順利的讓學生領會詩句的深刻含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沖破牢籠,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生長起來。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程序: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春天到了,春姑娘邁著輕輕地腳步走來了,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書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W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
今天,我們學習宋代大詩人——葉紹翁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游園不值
二、檢查預習
請問讀熟的同學有多少?這首詩讀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的時候用心體會、琢磨、看誰讀得不但正確、流利,而且還體會出詩歌的感情,能讀好古詩。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評議,反復朗讀古詩
。2)不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美景,體會著把春天的美景讀出來,通過評議理解重點的詞句。
3、教師示范讀書,引導學生評議老師讀的和同學們讀的有什么不同?(重點指導:情緒飽滿、氣息暢通)
4、學生再次練習讀書,爭取超過老師讀的情況
5、指名學生讀書,引導男、女展開比賽讀書
6、總結:通過我們多遍讀書,有的同學已經把詩的意境讀出來了,有的同學讀的感情還差一點點,不要緊,大家一會兒還有機會,一會兒我們再練習著讀書。
四、感受情境,語言描繪
1、通過我們多遍的讀書、體會、揣摩,大家肯定有許多想法,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詩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講一講。
2、學生分組交流
3、指學生匯報:有誰愿意講講詩句的意思?
。▽W生回答之后請同組的同學互相補充,其余的小組展開評議)
4、教師創設情境:這個園子的主人養的花是遠近聞名,詩人慕名前來觀賞,但是卻沒有敲開門,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樣?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艷,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又會想到些什么?
五、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展開想象,誦讀全詩
1、詩人不是畫家,但是用了28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句子?為什么?
3、再次誦讀古詩,力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進步。
4、下面我們都做小詩人,不拘形式地練習背誦古詩。
六、適當擴展,學習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一邊讀書,一邊揣摩;一邊讀書,一邊體會,不僅學懂了古詩,而且還把這首詩讀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試著用這種方法再學習一首描寫明媚春光的古詩嗎?
1、請大家看材料——《絕句》,這也是一首描寫春日景色的小詩。
2、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復練習讀古詩,看誰用最段是時間就能夠把古詩學會。▽W生自學古詩)
3、大家讀書真認真!下面我們人人都做小老師,把自己感受到的內容給同組小伙伴講一講、讀一讀、說一說。大家也可以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結合成小組,或者是和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咱們一起共同學習、交流。
4、各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5、檢查學習效果
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學習成果,可以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匯報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補充、評價,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古詩。
6、現在誰能把這首讀出感情了?學生誦讀《絕句》
7、教師總結:看來同學真的是無比的聰明,一塊合作就學會了古詩。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描寫春光的詩歌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請大家邊聽音樂,邊欣賞著美麗的春光,想想:你還能回憶起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者是想說哪些贊美春天的話?
8、放錄像,學生欣賞
9、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如果你認為古詩不足以表達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10.師總結: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贊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韻——詩歌朗誦會》。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展現出一片春色滿園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2、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5、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6、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7、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8、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 老師范讀,指導有節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 出示插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9、啟發想象:
、僭娙瞬]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趫@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濃郁的花香。
10、學生講完后,自己動手設計,畫畫。
1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12、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
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
鳥語花香蝶蜂纏,
花紅柳綠笑開懷,
紅杏出墻引客來。
13、背誦詩句。
14、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古詩一定的基礎,并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于是四行詩句,課上容易在課上完成背誦。
三、設計理念:
1. 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 “以讀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的節奏、音韻之美。
3. 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與習慣的養成。
4. 注意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五、課前準備:
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六、教學流程:
一、 激發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游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拍)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詩人,解詩題。
、谧プ盅,曉詩意。
、廴朐娋,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 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 師點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 讀全詩。
、 完整地說說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于探索。(入詩境、悟詩情)
1. 學生質疑的問題(略)
2. 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淡泊名利的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凹t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說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
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墻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著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板書:掃興、喜悅)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前兩句應該讀出掃興、惆悵之感,后兩句應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4、指名讀,齊讀。
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悅,請同學們看著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么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自擬題目,寫一則短文)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里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投影出示)(學生有感情朗誦)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
3.同學們還搜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小組選一名同學讀)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現,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
(作業: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題詩作畫)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掃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矏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2
一.揭題,介紹作者
1、春天是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用飽含深情的語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板書課題《游園不值》。
3、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4、介紹作者
二.講評詩歌
1.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2、師示范朗讀。
3、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4、借助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5、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6、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ù蟾胖魅藧巯@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矗恢Ψ奂t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7、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深化理解,體會意境。
1、啟發想象:
、佟⒃娙瞬]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ㄓ辛鴺浜透鞣N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2、作者在文中借一支紅杏來烘染滿園春色,可謂構思奇特,耐人尋味。再讀詩文,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感受呢?(對春天的喜愛)并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詩意畫畫)
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走進詩情畫意的春天——《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3
導語:剛才很多同學都寫出了屬于自己版本的“滿園春色”,我國唐朝大詩人杜甫也早已寫出了杜甫版的“滿園春色”,想看嗎?現在來看《江畔獨步尋花》。
1、總結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讀――借助工具書了解大體意思――小組交流――感悟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自主、合作學習這首古詩。
3、師生互動。學生大體說說古詩的意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補充當時的時代背景。
4、感情誦讀全詩。
[評析: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第二首古詩中遷移運用,有助于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讀兩首古詩,想想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師著重指導學生領悟語言表達方面的直白與含蓄。
[評析:語文學習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人文內涵相對來說更容易被學生認識、理解、感悟,而工具性則需要教師的特別指導,本環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加強對工具性的認識。]
六、自學本課生字。
[評析:相信學生,學生能行!]
七、課堂小練筆。
同學們,屬于你自己版本的“滿園春色”是什么樣子?能寫一寫嗎?
擴大閱讀范圍,布置作業。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評析: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好方法。此時的練筆,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感情可抒發,避免了“無米之炊”、“無病呻吟”,增強了學生對習作的喜愛之情。]
總評:
古詩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由于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豆旁姸住返慕虒W,崔老師在新課程理念的自覺引領下,知難而上,勇于探索。
本課設計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
二、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這是詩的點睛之處。老師在處理“滿園春色”時,提出“拍電視片段”,讓一幅春天美景圖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