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上冊重難點解析
六年級是《義務制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xx年版)》規定的第三學段的第二年。同學們表達性自我表現的意識基本形成,主觀意識較前兩個學段有明顯的加強。此時的美術課必須能幫助同學們在觀察、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表達思想與情感,同時學會運用美術手段與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同時必須為第四學段(中學階段)更加自主的學習和更加“專業”的學習作好準備。所以六年級美術課教學的重點,必須在嘗試運用多種多樣的技能技巧進行表現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認識理解能力和自主表現能力。六年級兩冊教材就是針對這個重點設置課程的。而如何幫助學生運用適當的技能技巧表現出自己的感受,則是第三學段整個教學的難點所在。
表達性自我表現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表現自己的所感所見所想。所以除了提升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之外,不斷獲得多樣且適當的技能技巧支撐極其重要,而這正是作為學校必修的美術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即使如此,也仍然要特別注意,不要將義務制教育的美術課程變成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學科性課程,應該時時刻刻遵循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和愉悅性四個原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結合學生興趣和生活經驗,以美術創作的形式逐步融入。
作為第三學段的承上啟下學期,其主要的任務就是注重技能技巧的多樣表現。既從內容的角度更多地向人文內涵傾斜,也從表現形式上向自主表現和多種媒材傾斜。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六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基本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都逐漸完善。同學們希望自己向成人們一樣去表達,但是尚力不從心。為此我們的教學應該順勢而為,從人文性和技能技巧兩個方面,幫助同學們找到并鞏固可以達成表達性自我表現的方式方法。我們姑且將這個階段的主題詞定位為“鞏固”——鞏固已經感受認識的知識,鞏固能夠幫助自己表達的技能技巧。
基于此,本冊作為第三學段教材的第三冊,小學階段十二冊教材的第十一冊,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概括為“基礎”與“自主”。所謂“基礎”,是指所涉及的都是最常規的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較之前十冊教材,在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體驗上更加“專業”。而“自主”則是和前兩個學段相比,明顯地增加了與人文歷史和優秀傳統相關的美術知識,明顯地增加了激發創意思維和鼓勵自主表現的內容,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創作感受,鞏固自己的創作內涵,在創作表現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更多自主的選項。能夠進一步鞏固“基礎”就可以把握好本冊教材的重點,而更多地激發“自主”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充滿興趣進行的表現的過程中克服難點。
總之,本冊課程的設計在內容上基本符合本年齡段學生的表現能力,在形式上基本符合不同地區學生的現實狀態。作為教師千萬不要拘泥于學生最終的表現結果,而要在他們的表現過程中發現他們在細心觀察、大膽表現的同時,是否越來越流暢地運用色彩或造型?進行表現,越來越注重自我表現,這正是典型?的“表達性自我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