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精選4篇)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1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通過認識柱子,了解各種柱的,使學生對柱子產生興趣,進而研究柱子的形態,結構與柱子上的裝飾。
2、制作裝飾柱,培養學生學生設計,制作及裝飾技能。
3、體會生活中的美,欣賞自己作品的美。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柱子相關知識,制作一個漂亮的裝飾柱子。
教學難點:柱子的形狀及裝飾。
教學準備:紙箱,紙卡,彩色筆,彩紙。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檢查用具準備
二、導入
1、教師黑板上畫一個柱體,讓學生回答,看到了什么!與現實生活中聯系,可以將柱體想象成什么?回答:柱子。
2、教師將柱體添上幾筆,畫成一個亭子,然后讓學生觀察并回答,亭子的主體是靠柱子支撐。(教師板書柱子作用之一:承重、支撐)
3、教師繼續繪畫,將亭子變成房子,反問學生,房子中有柱子嗎?(可以聯想古代建筑)
教師總結:柱子是我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它無論是在建筑物的里面還是在建筑物的外面,都有著承重支撐的作用。但是露在建筑外面的柱子光禿禿的,不好看,那么古代時候的人就非常的聰明,他們對柱子進行了裝飾,。
出示課題:裝飾柱
三、新授課
1、他們是怎么樣裝飾的呢?
學生回答:雕刻,鏤空,彩繪……
2、這些資料是哪里得到的?學生回答:自己收集的。
3、誰還收集到了資料,說一說。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內外。
4、今天我們也有一個任務,做一個現代的立體裝飾柱,你們愿意嗎?
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
5、欣賞書中的作品,根據書中學生的作品,想象一下自己想做什么樣的柱子。
(1)根據自己的材料,討論裝飾柱的設計形式?
。2)你的裝飾柱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
學生匯報:戲劇臉譜立體紙塑手工折紙花紋裝飾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視。
教師對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給予指導。
五、展示學生作品
小組隊長介紹自己的作品
六、教師對本課進行小結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編輯本課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裝飾柱在生活中的運用。理解美的設計來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裝飾的功能、和其文化、歷史淵源。學會用所學知識裝扮生活,陶冶情操。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1、了解裝飾柱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裝飾柱的設計、制作方法與步驟。
2、能小組合作完成裝飾柱作品。
隱性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創意的能力,培養其團隊精神。
2、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提高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裝飾柱的設計要素,即柱體造型和裝飾紋樣
教學難點:
作品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教學準備:
彩卡、剪刀、雙面膠、從前美術課上完成的設計作業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對比導入,分析裝飾柱的材質與制作方法。
1、同時出示鳳鳴實驗小學主入口立柱照片與雅典衛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學生對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區別。(一個是單純的立柱,一個是有立柱功能的裝飾柱)
2、古希臘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柱子呢?(美觀、表達崇敬之心)
教師總結得出: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柱子除了承重還有很強的裝飾功能,它們不僅美化生活還能表達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對象就是裝飾柱。出示課題裝飾柱。
3、回憶你所見過的裝飾柱、分析它的材質與裝飾方法。
材質裝飾方法
學生很可能答蕪湖鳩茲廣場上的裝飾柱巖石浮雕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木材圓雕彩繪
4、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裝飾柱相關資料。
教師播放其他裝飾柱圖片和學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質與制作方法。
填表總結共性: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材
裝飾方法主要是圓雕、浮雕和彩繪。
裝飾紋樣主要有云龍紋、花卉紋、瑞獸紋等。
二、學生作品鑒賞
1、分析書學生作品用材料。
他們在制作裝飾柱的時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時間不容許、技術不到位。)
他們用了什么替代品?你還能想到什么他們沒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蘿卜、卷筒紙芯)
三、基本型加減法
我們也找來了這么多的材料,怎么將它們組合起來呢?
老師來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減法”
1、了解柱體基本形(圓柱和棱柱)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裝飾品如繪畫、剪紙、彩球、臉譜、掛盤等)
3、減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紋樣,使其出現雕刻或鏤空的效果)
四、作業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創作一個獨特的裝飾柱。
步驟:
1、欣賞書中作品,分析其設計主題,討論你們的設計主題
要求明確。如以環保為主題設計的《莫讓水龍頭哭泣》。
以春節為主題設計的《彩球高高掛》。
2、根據主題選擇材料。
3、分工合作,組合完成。
五、評價展示
推選組員將裝飾柱到講臺上展示,讓大家評說。(自評互評結合)
說說主題、材質、設計和組合方面的優點;提出改進意見。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樣勇于承受壓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頂梁柱。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欣賞世界各地有關裝飾柱的圖片,了解他們的文化和造型特點。了解裝飾柱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裝飾柱的設計、制作方法與步驟,并于同學合作完成裝飾作品。
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立體造型設計的意義及設計要領,運用繪畫、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現心目中的裝飾柱形象,理解美的設計來自于生活中的需要。學會用所學知識裝扮生活,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設計,制作及裝飾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了古樸精美的`華表,接觸到深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都要珍愛傳統文化,讓世界知道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提高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裝飾柱的設計要素,即柱體造型和裝飾紋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具有特色的裝飾柱。
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設計制作出形象新穎別致、色彩鮮艷的裝飾柱。
教學策略: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編輯本課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裝飾柱藝術設計與生活中的緊密聯系。使學生了解裝飾柱中包含的文化和歷史,感受裝飾柱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同時了解藝術設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設計時需要進行整體思考,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設計,設計時還要關注材料,一定要考慮材料的性能。利用點、線、面組合,探求包括對材料形、色、質等心理效應。通過學生實踐進行有主題的設計,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主題。在設計實踐中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建立是本課的關鍵。創新設計就是要體現個人的特色,本課圍繞創新進行課堂設計,較好地完成了創新這一設計理念的表達。在講授時,通過欣賞世界各地的裝飾柱,了解它們的造型特點、表現內容、色彩關系等各方面,讓學生打開自己的眼界,再通過教師的演示示范,如何做裝飾柱的柱體、柱身的色彩、柱身的花紋及其象征的含義,學生可以選擇卡紙制作、泥工、剪紙、繪畫等不同的方式來展現,很大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會用所學知識裝扮生活,陶冶情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這兩幅圖片,(學校教學樓入口立柱照片與雅典衛城六女神柱照片),請同學們對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發現他們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生:一個是單純的立柱,一個是有立柱功能的裝飾柱。
師:古希臘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柱子呢?
生:美觀、表達崇敬之心。
師:其實呀!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柱子除了承重還有很強的裝飾功能,它們不僅美化生活還能表達一定的寓意。
師: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對象就是裝飾柱。出示課題神奇的裝飾柱。
師:說到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裝飾柱不能不讓我想起它──請看大屏幕。(天安門華表)
師生一起觀看,教師進行解說:北京天安門前有一對漢白玉雕刻的華表,十幾米高的大石柱上,從下到上雕刻著精美的蟠龍流云紋飾,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橫插著一塊云彩長石片,一頭大,一頭小,遠遠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間,顯示著我國古代雕刻藝術領域中技藝精良巧奪天工的本領。華表是一種標志性建筑,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
師:為什么華表上表現的是龍紋,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形象呢?
生:龍是中國的神獸,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權利的象征。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裝飾柱蘊含了什么寓意,又是用什么紋樣和造型來表達寓意的呢?
師:這是哪里你認識嗎?
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形式柱身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
師:華表寓意著吉祥,使用了什么裝飾來表現吉祥的寓意呢?
生:龍,瑞獸、云紋…….
師:這又是哪里呢?是什么裝飾柱呢?你認識嗎?
師:觀看印第安人的裝飾柱圖片,了解“天神雷鳥”與現實雷鳥的對比,找不同。
生:這些裝飾柱在制作時采用了夸張和概括的藝術處理手法。
師:裝飾柱,除了是圓柱體。那還可以是其他形體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裝飾柱。
。課件:古廟的六棱柱和八棱柱、方柱)
師:看過了這么多柱子,想一想,它們在造型、紋飾、色彩和材質上有什么特點?
師:結構又是怎樣組成的呢?
生:柱體分為柱頭、柱體、柱基三部分。
師:裝飾柱經常被人們應用在什么地方?它具有什么作用?
生:承重、崇拜、信仰、美化、裝飾、象征寓意等。
師:我們在欣賞一下教材中學生的美術作品。能用我們身邊的哪些材料來表現神奇的裝飾柱呢?
生:手工紙、橡皮泥等等。
師:他們是怎么樣裝飾的呢?
生:雕刻,鏤空,彩繪…
師:還可以用那些材料和方法制作裝飾柱?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想不想看看我是怎樣制作的:老師來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減法”。
首先了解柱體基本形,選擇圓柱或棱柱。
其次是加法,就是在基本型上添加裝飾品,如繪畫、剪紙、彩球、臉譜、掛盤等。也可以是減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紋樣,使其出現雕刻或鏤空的效果。
師:看過老師的作品,你想設計什么樣子的裝飾柱。
生:柱上可以刻畫各種人物、動物、植物、服飾、風俗等圖樣。
師:你會把設計好的裝飾柱放在什么地方呢?
生:可以放在大路邊、廣場上、公園中、博物館內。
師:誰來說一下設計步驟。
生:構思:發揮想象,突顯個性;構圖:畫面飽滿,細節完整;配色:色彩豐富,畫面和諧。
作業要求:
1.設計有民族特色和裝飾韻味的裝飾柱。
2.用學過的點、線、面的組合表現。
3.圖樣可以采用夸張、變形、重疊、重復等形式。
4.色彩可以單色,也可以復色,要求協調統一。
5.可以與同學合作完成。
師:展示學生的作品。
師:說一下自己采用的什么材料,表現的什么內容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學生互評,并提出修改意見。
師:同學們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樣勇于承受壓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頂梁柱。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4
教學目標:
了解裝飾柱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裝飾柱的設計、制作方法與步驟。合作完成裝飾作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創意和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審美情趣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裝飾柱的設計要素,即柱體造型和裝飾紋樣。
教學難點:
作品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教具準備:
紙板、雙面膠、乳膠、剪子、美工刀、彩色紙、平面及浮雕作業。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引入新課:
1、展示課件:出示一組生活中的具有裝飾效果的柱子。
提問:裝飾柱由哪幾部分組成?裝飾柱的功能?裝飾柱的材料?
裝飾柱由柱頭、柱體、柱基三部分組成
2、裝飾柱的歷史:
分析古代歐洲裝飾柱和中國古代裝飾柱的相同于不同。
作用基本相同,材料、裝飾形式不同。
3、研究設計步驟和方法:
可以運用浮雕法制作,也可以運用鏤空的方法。
三、作業要求:
一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設計制作一個裝飾柱。
四、學生作業:
各組根據準備的材料設計制作裝飾柱。
考慮作品的色彩和作為柱子的底色應如何設計。
五、評價:
各組代表介紹本組作品的特色。
說一說準備將作品展示在何處?
互相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
課后反思:
在我們的美術展區中,有上一屆學生制作的裝飾柱作品,學生經常能看到,再加上課前給學生介紹了一下裝飾柱讓學生了解這堂課的學習內容,所以在課堂的一開始,在沒有完全了解裝飾柱及其特點的情況下,學生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想開始動手做了,而且顯得特別有信心。于是,我改變了這節課原始的教學設計,向學生反問了兩個關于裝飾柱的問題,而學生因為對裝飾柱的了解還不夠,所以被我提出的問題給問住了。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裝飾柱的特點以及手工制作裝飾柱的要點進行了重點學習,而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的表現所以也學得比較認真。在這節課總結的時候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通過課堂學習,你制作的裝飾柱與你之前對裝飾柱的了解還不夠時想法有區別嗎?那種更加符合裝飾柱的特點?學生對后者表示了肯定,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學生應該能體會,任何創作主題的表現都離不開之前對這一主題的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