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范文:用乘法口訣求商(精選2篇)
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范文:用乘法口訣求商 篇1
用乘法口訣求商(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例1,課堂活動及練習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根據具體算式正確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初步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和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快到元旦節了,幼兒園正準備開聯歡會。張老師買回一筐蘋果,一共有24個。
二、小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問題
(1)(課件展示)“筐里有24個蘋果。每6個裝一盤,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筐里有蘋果24個,每6個裝一盤,可以裝幾盤?
教師:要算一共可以裝多少盤,怎樣列式?
學生:24÷6。
教師:24除以6等于幾,你是怎樣算的?4人小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蘋果分一分。學生匯報。
學生1:我是這樣想的,1盤放6個,2盤放12個……把所有的蘋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盤,所以24÷6=4。
學生2:我們想6乘幾等于24呢,因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教師板書:24÷6=4(盤)想:四六二十四]
教師: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
學生2:我開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
學生4: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
教師: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錯,你喜歡哪種方法呢?
學生:我們喜歡想口訣的方法。
教師:用乘法口訣求商,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2)“現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里放幾個?”教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24÷4=
教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來計算嗎?自己說一說24÷4怎樣算。
學生計算后,請學生說是怎樣算的。
學生:24÷4這樣算,我想4乘幾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教師板書:24÷4=6(個)想:四六二十四]
三、引導學生觀察,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小組內交流討論一下。
學生:我們發現這兩個算式里都有24,4,6這3個數。
學生:我們發現可以根據4×6=24,算24÷6=4,24÷4=6。
學生:我們組覺得乘除法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乘法算式中的積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商。
學生:4×6, 24÷6,24÷4,這3個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訣四六二十四來計算。
教師: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觀察得真仔細!你能說出幾組像這樣的乘除法算式嗎?同桌說后,請幾個同學說。
當學生說出3個算式后,教師問可以用哪句口訣來計算。
四、課堂活動
1第1題:分鮮花
教師:小朋友今天的表現非常突出,老師特地給大家送來一些禮物(出示花瓶圖)。
教師:你能根據這些禮物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
教師:能結合這個圖說一說這3個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請1人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教師:這3個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訣來算?
學生:三四十二。
2第2題:開鎖
老師把題目的鑰匙貼在黑板上,把鎖制成卡片發給部分學生。
教師:小朋友們看,黑板上有5把鑰匙,哪把鑰匙上的口訣能打開你手中的鎖,你就把手中的鎖貼在哪把鑰匙的旁邊。比一比,看誰貼得又對又快。
教師:真能干,我們的書上還有很多把鎖,你能順利打開嗎?請試一試。
(學生完成第84頁第2題)
3看卡片說得數
五、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六、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增長了什么本領?
七、教學反思
用乘法口訣求商(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習十六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
2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較熟練地選擇乘法口訣口算表內除法。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視頻展示臺、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教師: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
教師:今天,小貓的兒童用品商店開始營業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課件出示書上的主題圖)
教師:小貓的商店里東西可多啦,你看到了什么?它們分別是幾元一個?
學生回答略。
二、提出問題,探索求商的方法
1小灰兔買膠水(課件出示)
小灰兔來到商店,它拿著18元錢。小灰兔:我有18元錢,想買幾瓶膠水,小朋友,請幫我算一算,可以買幾瓶膠水?
[板書:18元可以買瓶膠水]
學生:我會算,18元可以買6瓶膠水,因為每瓶膠水3元錢,18÷3=6(瓶)。
[板書算式:18÷3=6(瓶)]
教師:18除以3得6,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同桌說一說。學生同桌交流后,請2人說是怎樣算的。
[板書:三(六)十八,商是6]
教師:計算18除以3得幾,我們只要想3的口訣就可以了。(課件出示)小灰兔:“小朋友,謝謝你們!”
2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解決
教師:你們能根據這些商品的價格,提出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嗎?
老師提要求:下面,我們以4人小組為單位,4個人輪流提問,其余的同學列式解答,看哪個組合作得。
(1)分組提問解答。(老師巡視指導)
(2)分組匯報。
當一個小組的學生在提問時,其余小組的學生要準備好作業本和筆列式計算。老師可以在視頻展示臺上把學生提的問題寫出來,當學生列式后,重點問學生是怎樣算的。如果學生提出了“誰的價格是誰的幾倍”這樣的問題,老師給予充分的鼓勵,并說: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課后思考或者我們再過兩節課來解決。
教師小結:小朋友不僅問題提得好,而且計算得又對又快,真能干!我們以后計算除法的時候,只要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就行了。
3學生獨立完成例2后面的兩個小題三、課堂練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集體算、單獨算、開火車算。
(2)練習十六第3題。
當學生獨立完成后,可以讓同桌在練習本上互相出題給對方做。
(3)練習十六第4題。
做之前同桌先說說發現了什么,再獨立完成。
(4)練習十六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評議。
(5)練習十六第6題。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教學反思
用乘法口訣求商(三)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頁例3、課堂活動,練習十七第1題至第7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進一步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
2能進一步利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現在我們一起用小棒來分一分。(每個小朋友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再互相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活動后匯報:
學生1: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2根。8÷4=2
學生2: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8÷2=4
學生3:8根小棒,每2根1份,分成4份。8÷2=4
學生4:8根小棒,每4根1份,分成2份。8÷4=2
教師:通過分小棒我們寫出了除法算式,你們是怎樣算出這些除法算式的商呢?
學生:用乘法口訣。
教師:對!用乘法口訣可以又對又快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板書:用乘法口訣求商(三)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課件出示:一群小朋友去餐廳吃飯)
教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兩個班的小朋友就餐,其中一個班是48人,每桌坐8人,另一個班是45人,坐5桌。
教師:現在,要求能坐幾桌,該怎樣列算式?
學生:48÷8=45÷5=板書:48÷8=□45÷5=□
教師:你能很快算出48÷8的商是多少嗎?怎樣算呢?
學生:用乘法口訣來算。
教師:用哪句口訣可以算出結果?
學生:想“六八四十八”,所以48÷8=6。
板書:48÷8=6(桌)
[點評:創設情境,聯系生活提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體現數學內容的現實性,并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教師:45÷5的商怎樣算?
學生:也用乘法口訣算,五九四十五,所以45÷5=9(人)。
板書:45÷5=9(人)
教師:你能結合上面的計算說一說,怎樣用乘法口訣求商?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2課堂活動展示主題圖。
小猴和小熊在數自己的小棒,小猴說我有63根小棒,小熊說我有63根小棒。
教師:看圖后你獲得了什么信息?能用自己的話說一個小故事嗎?
學生1:小猴有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幾份?
學生2:小熊有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幾根?
教師: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算式。
學生活動后交流。
教師:為什么這樣列式?用哪句口訣算?
學生1:這兩種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學生2:用“七九六十三”可以算出結果。教師:對比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都是將63根小棒平均分。
學生2:小熊是將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算算每份幾根。
學生3:小猴是將63根小棒,每份9根,算算可以平均分幾份。
三、鞏固練習
教師:接下來,我們就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吧。
1完成練習十七第6題
出示:24個小朋友乘車去春游的圖。
教師:你能不能開動腦筋幫幫他們,該怎樣租車?請小朋友在小組內商量商量。
教師:誰來說說你們的方法?
學生1:都坐小轎車,4人一輛,24÷4=6,需要6輛。
學生2:都坐面包車,8人一輛,24÷8……
教師:你是怎樣求商的?
2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教師:小朋友們的方法都不錯,讓我們和這些小朋友一起去春游。(課件出示)春游的小朋友看見公路邊一匹小馬在拉車。(練習十七第1題)
教師:你能幫助小馬很快拉完車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并說說用的口訣是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第7題
(課件出示)現在我們來到小河邊。(練習十七第2題)
教師:小馬兒遇到了什么難題?幫幫它吧。
教師: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助,可是小馬兒還有個問題想請你們幫它解決。(課件出示)
小馬兒說:我有56個大雞蛋,準備一個星期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個呢?(練習十七第7題)
學生:一個星期有7天,56÷7=8(個)。
4完成練習十七第9題
(課件出示)樹林里的兩只小刺猬想請春游的小朋友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十七第9題)
教師:小刺猬想請你們算什么呢?
學生1:小刺猬有36個梨,6次背完,平均每次背幾個?
學生2:另一只刺猬想把36個梨每次背9個,平均背幾次?
教師:該怎樣幫助小刺猬?用哪句口訣算呢?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5練習十七第3,4題
四、反思小結
教師:在這節課中小朋友們有什么收獲?
五、獨立練習。
練習十七第5題
六、教學反思
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范文:用乘法口訣求商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例1,課堂活動及練習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根據具體算式正確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初步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和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快到元旦節了,幼兒園正準備開聯歡會。張老師買回一筐蘋果,一共有24個。
二、小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問題
(1)(課件展示)“筐里有24個蘋果。每6個裝一盤,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筐里有蘋果24個,每6個裝一盤,可以裝幾盤?
教師:要算一共可以裝多少盤,怎樣列式?
學生:24÷6。
教師:24除以6等于幾,你是怎樣算的?4人小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蘋果分一分。學生匯報。
學生1:我是這樣想的,1盤放6個,2盤放12個……把所有的蘋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盤,所以24÷6=4。
學生2:我們想6乘幾等于24呢,因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教師板書:24÷6=4(盤)想:四六二十四]
教師: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
學生2:我開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
學生4: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
教師: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錯,你喜歡哪種方法呢?
學生:我們喜歡想口訣的方法。
教師:用乘法口訣求商,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2)“現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里放幾個?”教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24÷4=
教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來計算嗎?自己說一說24÷4怎樣算。
學生計算后,請學生說是怎樣算的。
學生:24÷4這樣算,我想4乘幾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教師板書:24÷4=6(個)想:四六二十四]
三、引導學生觀察,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小組內交流討論一下。
學生:我們發現這兩個算式里都有24,4,6這3個數。
學生:我們發現可以根據4×6=24,算24÷6=4,24÷4=6。
學生:我們組覺得乘除法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乘法算式中的積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商。
學生:4×6, 24÷6,24÷4,這3個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訣四六二十四來計算。
教師: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觀察得真仔細!你能說出幾組像這樣的乘除法算式嗎?同桌說后,請幾個同學說。
當學生說出3個算式后,教師問可以用哪句口訣來計算。
四、課堂活動
1第1題:分鮮花
教師:小朋友今天的表現非常突出,老師特地給大家送來一些禮物(出示花瓶圖)。
教師:你能根據這些禮物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
教師:能結合這個圖說一說這3個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請1人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教師:這3個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訣來算?
學生:三四十二。
2第2題:開鎖
老師把題目的鑰匙貼在黑板上,把鎖制成卡片發給部分學生。
教師:小朋友們看,黑板上有5把鑰匙,哪把鑰匙上的口訣能打開你手中的鎖,你就把手中的鎖貼在哪把鑰匙的旁邊。比一比,看誰貼得又對又快。
教師:真能干,我們的書上還有很多把鎖,你能順利打開嗎?請試一試。
(學生完成第84頁第2題)
3看卡片說得數
五、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六、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增長了什么本領?
七、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