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精選9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P36~P3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讀數、寫數的能力。
2、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小黑板、0~9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用0~9的數字卡片擺一擺三位數與四位數,同桌比較大小。
二、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和練習題2
(1)指題,看計數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練習。
(2)完成練習題2
找出規律,自己動手填一填,集體訂正。
2、完成3、4題的練習
(1)第3題:指題,理解題意。說說不同數位上,同一個數有什么不同。
(2)第4題:讀數時要注意“零”的讀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題
(1)理解題意,說說自己有什么信息的獲得。
(2)說說自己是為什么這樣選擇
4、完成第6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具體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培養數感。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3、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數位,練習三位數讀、寫,以及比較大小,培養學生開放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數字卡片,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游戲
學生數字游戲,4人或2人一組進行活動,用數字牌擺數。
二、練習
1、完成習題7、8題
(1)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作業。
(2)完成習題8,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習題9
學生估計,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約有500字左右。
3、完成習題10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數學游戲:
(1)學生用抽簽的形式代替轉盤,自己做這個游戲
(2)說說這樣贏的機會比較大?
5、實踐活動:
學生估計有多少片樹葉,說說自己怎樣估計。
三、這節課同學們通過練習都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測量
一、教學內容:
P40~P48
二、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的長度。
2、在測量中,統一建立度量單位。
3、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
4、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6、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并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2、難點: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3、關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課時劃分:
6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8~9周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頁練習七第6-10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減法的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熟練的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減法的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熟練的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筆算減法,誰來說一說,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今天這節課我們進行練習。
(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計算練習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說說口算過程。
2.完成練習七第6題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開火車說答案。
3.完成第7題。
1)師出示題目。
問:左邊三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邊三題呢?
你能猜一猜它們的差會有什么特點嗎?
2)生獨立計算。
3)指名匯報。
4)說一說:在計算時,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互說后匯報。
5)師:被減數不變,減數越大,差就越小;減數不變,被減數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七第8題。
1)女:這位女宇航員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記錄。她把
記錄提高了多少天?
2)你對題目有什么疑問?
師問:什么叫“她把記錄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這題,指名板演。
4)集體核對答案。
2、完成練習七第9題。
1)生觀察圖片以及文字。
2)通過這圖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師要我們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4)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5)小組互說。
6)互說后在全班匯報。
3、完成練習七第10題。
1)指名生自讀題。思考:求雞的只數是指求什么呢?怎樣求兔的只數呢?
2)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核對訂正。
4)指名說解題思路。
4、在解答這兩題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
四.課堂
這節課你獲得了什么?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乘法應用題(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1、師:小朋友,六一節要到了,大家為了布置教室扎了許多花,我們一起來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課件顯示一個花籃里裝了一些藍花、紅花、黃花)
大家起來書數數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顯示從藍里拿出有2朵紅花有4個2朵黃花有3個2朵
2、理解: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我們就說,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黃花有3個2朵,可以怎么說?(指名回答)
3、擺一擺
學生拿出小圖片。
(1)要求第一行擺2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
問:第二行要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擺了幾個圓片?你是怎樣相的?
板書:3個22×3=6
(2)要求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塊討論:你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擺的?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1、看顯示:藍花有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你能說出黃花有多少朵嗎?你是怎樣想的:(四人一組討論)
交流: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背,黃花的朵數用2×3=6,因此黃花有6朵。
2、想想: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紅花有幾朵?
(組內互相說說)列出算式:2×4=8
3、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這個數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計算。
三、形行應用,加強實踐
1、課本第82頁、83頁“想想作做”第1、2題,看圖理解圖意并填空。學生獨立完成。
2、第3題,學生邊擺邊列式。
3、游戲,變蝴蝶(把第5題做成頭飾,學生根據題目選擇)
5的4倍5×4,2的3倍2×3
3個43×4,4的2倍2×4
四、自我評價,加深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五、課堂作業
第83頁第4題
教學后記:學生理解得不好。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練習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鞏固1m的實際長度觀念。
3、在經歷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4、在測量活動中初步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在經歷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難點:
鞏固1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量一量
1、練習十二第3題。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組活動。連續作5次立定跳遠,并把每次跳的距離記錄在書上的表中
⑵小組交流。跳得最遠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練習十二第4題。
⑴同桌活動。把兩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兩臂間的距離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饋。你發現了什么?
二、議一議
1、練習十二第5題。
⑴、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組交流。蝸牛賽跑的距離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饋。全班交流
2、練習十二第6題。
⑴、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組交流。繩子原來有多長?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饋。全班交流
3、練習十二第7題。
可以用哪些辦法量出樹干一周的長度?全班交流
三、家庭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60-61頁練習五第1-10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課題)
二.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2題。
1)生自己看圖,完整口述題意。
2)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核對。
4)生說一說解題思路。
2.完成第4題。
1)指名生自讀題。
2)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核對訂正。
4)指名說解題思路。
:在解答這兩題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
3.完成第9題。
1)生自讀題。
2)指名說題意:女孩比左邊的男孩矮15厘米,右邊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體訂正。
5)指名說解題思路。
4.完成第10題。
1)生自讀題,獨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指名說解題思路。
5.你認為在解以上這類題目時要注意什么?
:要先理解題意再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練習
1.完成第1題。
1)生獨立完成。
2)開火車集體訂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幾百加幾百,再估算結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計,師板書。
2)將加號改為減號,你能估計出結果嗎?
3)像這樣的減法,如何估計出結果?
3.完成第5題。
1)生獨立完成
2)集體核對。
師提醒注意“約等于”的書寫及格式。
4.完成書上第3、6、7、8題。
1)生獨立完成以上四題。
2)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小組交流討論,說各自想法。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方向與位置,課本第65~66頁。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2、經歷探究辨別方向與確定位置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合情感。
教學重點:
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任意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時重點加強學生練習的活動性,讓學生面向給定的方向站好,再說出其他三個方向。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分別面向不同的反響,確定其他三個方向,鞏固辨認方法。
2、自主練習2.3。
這是實踐性的題目。練習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與實踐開展必要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辨認方向。
3、自主練習4。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4、自主練習5。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全班交流,鞏固看路線圖的方法。
5、自主練習6。
先讓學生描述路線,然后再計算路程。
6、小資料。
學生自己了解。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課本第38頁練習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有個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他不知道三位數相加的筆算方法,誰來告訴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練的做三位數加法,應該怎么辦呢?
今天,我們就帶著他來練習有關的計算。
二.計算練習
1.練習五第1題,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學生自己口算。
2)同桌說一說,第二行的幾道題你是怎樣算的?
3)比一比:每組題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計算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進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題
1)獨立計算。
2)匯報。
3.練習五第4題。
1)讀題目。
2)從涼亭到葡萄園可以怎樣走?有幾條路?哪條路比較近?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3)同桌互說:從涼亭到梅花園呢?哪條路近一些?指名說。
4)從涼亭到葡萄園近還是到梅花園近?
提示:比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進行比較。
4.練習五第5題
1)說圖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問:怎樣列式?
3)獨立計算。
4)匯報。
三.課堂
在計算不進位加時要注意什么?
四.作業:練習五第3題。
教學后記:
二年級上冊數學練習二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P68~69
二、教學目標:
1、熟記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出直角、銳角、鈍角。
2、培養樂于交流,合作的意識。
3、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準備:
放大鏡和一塊手表。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角的練習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習題2: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怎樣判斷。
3、完成習題3:學生獨立完成,投影儀出示答案
4、指導學生完成習題4:收集學生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口述方法。
5、指導完成習題5:
(1)觀察3:00與9:00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的角是否一樣大。
(2)分組撥一撥,找出哪兩個時刻時針、分針所成的角是一樣大,并把角的名稱寫下來。
(3)發現什么規律,兩個時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習題6、7
(三)全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