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節日廣場》及課后反思(精選2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節日廣場》及課后反思 篇1
教學目標:1、系統整理與乘法有關的知識,熟練運用2~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系統整理復習一、二單元的乘法知識。
2、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體會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最優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新教室上課,猜猜為什么要到這來上課呢?這是因為今天我們要參觀一個節日廣場。十月一日是什么節日?國慶節的時候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有一個節日廣場更是熱鬧非凡。想去看看嗎?
二、整理復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上畫些什么?有一個老朋友他也來到了節日廣場,他是誰?智慧爺爺說了什么?
1、 整理復習乘法知識。
(1) 什么是乘法?怎樣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舉例說明。老師也想了一個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嗎?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數叫什么?(積)那求積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樣算出乘法算式的積的?乘法口訣熟嗎?開火車對口訣。
(3)有個同學在計算4×6=?一時忘了乘法口訣了,該怎么辦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們的樣子不一樣,意思卻完全一樣,結果也一樣。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第一幅圖。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氣球每束有8個,4束一共有多少個?
4×8=32(個)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師:這些花分幾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種顏色有8盆,有4種顏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觀察第二幅圖。
生1:每列有3個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種顏色的衣服有6人,有3種顏色,一共多少人?
觀察同一幅圖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旁邊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來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這個算式還可以寫成什么?生:4×6-1=33說說你怎么想的?
(3)請你來當小老師提問。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有幾個人?4×3=12(人)
(4)請你在本子上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3、小結。
今天你在節日廣場玩得高興嗎?學到了什么?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得知道什么?解決乘法問題的2個數學信息之間必須有什么關系?(是幾個幾的關系。)
課后自評:
這節課是一、二單元的整理復習課,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有2個:一個是對乘法知識的系統整理,一個是運用乘法知識實際解決問題。在復習乘法知識時,主要抓住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乘法口訣這幾部分知識。在解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通過第一幅圖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和較為復雜的問題。第二幅圖解決觀察同一幅圖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第三、四幅圖請學生來當老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學生在作業本上自己提問解決問題。
上完課后,我發現自己語言還需要錘煉,更精煉些,提問更準確些。在處理學生解決問題時,時間的調配還掌握得不夠好,對于簡單問題應該很快的一筆帶過。把精力重點放在解決復雜問題,解決學生思維的爭議點,學生的出錯的地方。
在教學觀念上,還應該更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做。如,在解決完第一幅圖的觀察后,簡單的、復雜的問題都已經討論了,可以進行一個小結。這時放手讓學生去提問,在練習本上解答。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節日廣場》及課后反思 篇2
《節日廣場》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冊p30的內容。
新的課程標準對“用數學”內容的呈現,注重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和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是《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要求。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為學生創設發現數學問題的情境,組織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收集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觀察,初步提出問題。還要注意緊密聯系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投影《節日廣場》的掛圖,讓學生從畫面中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匯報解決的方法,學生自由提問。在此環節中,重點強調乘法的含義。讓學生在思考中,在師生交流中,明白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白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二、創設問題情境,復習舊知識。
投影出示節日廣場的圖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實踐練習。
設計了兩個情境:1 小兔子采蘑菇 學生根據圖上的信息自己提問題并獨立列式計算。使學生逐漸清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 肯德基的圖片
學生很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對這個情境比較感興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拓展練習。
學生聯系身邊的事,自己編一道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數學形式,真正提高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時,應注意指導學生看圖的方法,教師的語言應該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