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秘密(通用2篇)
線的秘密 篇1
教學內容
第7課 線的秘密 教 學
目
標
1.掌握墨線的各種變化,簡單了解國畫用筆的方法; 2.學會欣賞自然界以及美術作品中的線條,感受線條的魅力和多變的特點; 3.能夠把線條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去,表現身邊的物體。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墨線的各種變化
難點:能夠把線條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去,表現身邊的物體
教學準備
水墨畫工具;線條范例;欣賞作品
教學時間
5課時
教研組長簽字
美術課時備課
教學過程:
第15課時
一、引入:
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水墨的滲透、擴散特性,潑墨畫技法。展示部分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到水墨畫其實并不難,我們也能畫好水墨畫。激發興趣和信心。
二、作品欣賞,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欣賞我國的彩陶的外形及紋樣。
不同地區的彩陶具有各自的風格特點,大致分為半坡型、廟底溝型、馬家窯型、半山型、馬廠型等幾個主要類型。彩陶的紋樣取材廣泛,以幾何紋樣最為多見,如網紋、三角紋、旋渦紋等。
2.出示陶罐實物,進一步欣賞線條組織的紋樣。
三、師生添畫,學習反饋。
1.請一位學生上臺添畫紋樣。教師也同樣選出另一位學生的作業添畫紋樣。
2.討論師生各自添畫的紋樣。
3.小結添畫紋樣地方法。
方法一:用各種點、線、形重復排列或交叉、交叉排列。
方法二:將大面積空間分割后,再用點、線、形進行裝飾。
4.出示兩張作業、選擇辨析。
你最喜歡那張畫,問什么?第一張作業壇子畫的很小,線條組織稀疏。第二張作業壇子畫的較大,構圖合理,體現了線條組織的疏密對比關系。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16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作業要求:用線描的方法畫一畫壇壇罐罐。
2.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三、 作業展示,評價交流。
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作品。
1.互相談一談自己畫壇的感受和體會。
2.你發現其他同學有哪些獨特的創意,請你說出來。
3.教師補充評價,表揚大膽創新,善于發現別人優點的同學。
四、總結。
第17課時
一、 出示課題《多變的線條》。
思考:為什么叫做多變的線條呢?
二、體驗:
1.對比以前學過的鉛筆畫、蠟筆畫、彩筆畫中的線條,感受墨線的多變:
請幾位學生上臺,分別用鉛筆、蠟筆、彩筆畫一條s線,而老師則用毛筆來畫,請臺下的學生仔細觀察,墨線與其他筆畫出來的線條有什么區別。從中感受墨線的粗細變化。
2.感受墨線的粗細變化:小比賽,誰能畫出最細的墨線?誰又能畫出最粗的墨線呢?讓學生自己研究怎樣才能畫出老師要求的效果。然后請學生上臺示范,引導觀察他們的用筆,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的區別。再嘗試畫一條有變化的曲線,兩頭粗中間細,并引導反思:在畫這條線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感受提筆與按筆的區別。
3. 感受墨線的曲直變化:在這個環節里,我們除了學會畫直線、折線和曲線外,還要懂得不同線條給人的不同感覺。我們先通過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線條的區別。大致的感覺是,曲線柔和、柔軟,直線平穩、硬朗。但欣賞名作時教師不宜多說,應該是多問。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感覺來。這樣他們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在有了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畫圓圈和正方形。圓圈要注意手腕的轉動和中鋒用筆,方形則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鋒。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實例觀察、對比中引導學生掌握。
4.感受墨線的干濕變化:方法與上面同。主要在練習時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5.作品欣賞: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們的作品,找找他們運用了哪些線條,并猜猜他們是怎樣畫出這些效果的。
三、表現:
自選一主題進行創作,把你在本節課發現到的線條運用到創作之中。
四、回顧:
1. 作品展示。
2. 自評和教師點評:說一說,你在作品中運用了哪些線條?為什么要這樣運用?
第18課時
一、欣賞發式,揭示課題。
觀察班上同學的發式,說一說印象。如:筆直的長發、扎著兩個小辮;齊耳的短發;小平頭等。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
二、教師示范,學生添畫。
1.引導學生比較小平頭與盤發。
2.教師分別示范。
3.教師用梳子給同學和自己梳頭,引導學生了解發式可以通過梳理將外形分塊處理。
4.評析學生的添畫作業。請學生回顧師生合作畫發式的步驟方法。
5.教師小結板書:外形——分塊、分方向——組織線條。
三、辨析選擇,掌握方法。
1.出示發式圖片
(1)線條組織稀疏。
(2)線條組織雜亂。
(3)線條組織疏密得當,而且表現了一定的梳理方向。
2.學生辨析討論。
四、總結。
第19課時
一、作品欣賞,拓展思路。
1.認識生活中并不常見的發式。
2.教師給學生戴假發:外國人的卷發和古代仕女的盤發。
引導學生人是兩種發式的特點。
3.啟發學生想象各種各樣有趣的發式。
出示未完成的范畫(1),在小女孩發式的正側面添畫小辮,可以改變原來的發式。
出示未完成的范畫(2),在小女孩發式的背面添畫小辮,可以改變原來的發式。
二、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作業要求:用水彩筆或鋼筆畫一畫美麗的發式,可以是生活中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2.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三、作業展示,評析交流。
學生自主介紹自己的作品,談學習感受。
線的秘密 篇2
[分析]線的秘密
一、教 材 分 析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下冊:07課 線的秘密
線條是視覺形式中最基本的語言,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下冊:07課 線的秘密也是最簡便、最直接用于表現形象的繪畫手段。線的秘密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不用教,生來就會用線繪畫,而怎樣引導學生用線傳情達意呈現美感,是教學活動體現美術教育功能的關鍵。本課線的秘密以線繪畫為造型訓練的手段,引導學生了解、掌握、運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組織原理進行創造表現。
在本課線的秘密之前就有許多結構比較松散的以線造型的相關課目,本課學習更傾向于引導學生發現線條組織的秘密,感受線排列組合產生的節奏、韻律美感,相應集中地采用串聯遞進的方式設置了多個活動,進一步挖掘感性的因素,在繪畫表現中體現理性的指導。
活動一強調對視覺感受的積累,讓學生憑感覺和自我經驗去了解線的性質。線具有長度、密度與厚度,它的本質特征是長度,線的粗細、長短、速度、質感以及線的組合形式能表現不同的畫面。自然界中線的視覺感受是無處不在的,它們的存在為美術作品中線條的表現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參照教材圖例: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條條蜿蜒的“線”,由疏漸密伸向遠方;碧綠的梯田裹上了一層層排列的“曲線”,時而相互環繞,時而相互伸展;無數沖開散落的煙花為靜寂的黑夜劃上明亮的光線,凝聚的“線”向四周分散傾瀉;挺拔的松枝在清冷的冬晨依然堅毅,粗細穿插的“直線”盡顯剛強與力量。自然界的美麗圖形和紋理真是千變萬化,是用線繪畫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些有機的或無機的,從自然到人工的景物,無不以各自特有的生長和組合結構“切割”著空間,線的排列與組織傳達了一定的情感氣氛。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圖片,依據直覺獲得信息后,可根據學生的起點能力定出作業要求:可以是無主題的用線組合排列;也可以是嘗試用線排列畫出圖片中的自然物象、景象。
活動二在感性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將學生隨意的用線排列引至有目的的用線排列與組織,采用具象與抽象結合,裝飾性與表現性結合的方式,以壇罐為主題進行作業練習。本活動是在欣賞我國新石器時期彩陶及其紋樣的基礎上設計壇罐和學習線的組合裝飾。我國的彩陶造型豐富,花樣瑰麗,其外形的主要變化為:口、頸、腹、底、耳(把、環)等部位的粗細、長短、大小以及耳的位置、多少。此外,彩陶紋樣也很美麗豐富,大多是用各種重復的線組合而成,學生作業的步驟可以是:1. 設計壇壇罐罐的形狀,加畫耳(或把、環)。2. 分出各部位,并在主要部位畫出紋樣的主線。3. 添畫各部位的線紋樣。4. 修飾整理時可根據需要加粗主要線條,并且用線或點補充某些紋樣。畫壇壇罐罐的想像空間很大,比較注重線的疏密對比關系的處理。
活動三同樣是借助生活經驗,以發式為主題進行作業練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將自己的頭發進行梳妝打扮,顯現自己的個性特征,那飄逸的長發,整潔的短發,俏皮的小辮真是各有特色,怎樣運用線條表現美麗的發式呢?學生可以大膽想像設計,但同時也要受到頭發固有的生長方向與頭部表現統一的約束,因此在繪畫表現時,無論是用短短的直線排列,還是用長長的曲線排列都應注意線條的組織方向與頭發生長方向的一致性,發式也因頭部所呈現的正面、半側面、正側面的角度不同而產生變化。
二、教 學 目 標
*觀察自然界的美麗圖形和紋理,感受線的節奏美、韻律美。
*欣賞并參考彩陶紋樣,掌握用線裝飾物體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描繪出壇壇罐罐。
*能運用流暢的線條合理組織畫出有趣的發式。
*能具體細致地裝飾描畫對象,在線的疏密關系的對比處理中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表現能力。
三、教 學 設 計
兒童用線繪畫的造型特點具有游戲性、隨意性、象征性和裝飾性,教學設計既要考慮線繪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傳授,又要考慮學生感性獲得的條件和自由發展的空間。
活動一并不強調對具體物象的描繪和表現,而重在對線條感覺的體察,因此教學以欣賞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審美情趣,教學過程的安排可考慮:收集資料、引導觀察——交流評析、豐富感受——嘗試表現、深化體驗。師生在課前共同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從宏觀到微觀的攝影作品都可用來作為欣賞材料,采用直觀教學、比較教學等方法,可以邊放音樂邊配上相關圖片,強化視聽感受;可以出示有規律的地貌構成的攝影作品并配上相應的線條排列范畫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建立生活物象與線條表達的聯系,學生認識到線的粗細、曲直、長短、疏密、組合的變化,感受多了,自主表現就會有所選擇,嘗試繪畫更多傾向于即興的線條排列與組織,僅僅是為活動二、活動三的學習作簡單的鋪墊。
活動二的學習內容想像的空間很大,知識學習既要考慮以線造型的訓練(即壇罐的外形設計),又要考慮讓學生掌握線、形裝飾物象的方法(即紋樣的描畫),教學中應注重知識的獲得與建立。教學安排可考慮:欣賞感受——討論分析——掌握方法——拓展思路——自主表現——交流評析。通過欣賞彩圖圖片或壇罐實物,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了解壇罐的基本外形結構,通過示范或個別指導,提供榜樣的學習方法,掌握畫壇罐的基本步驟,再拓展思路,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壇罐的外形,運用線的重復、變化組成紋樣進行合理裝飾。
活動三的學習內容兼容了想像性繪畫與寫實性繪畫的內容,部分學生可能傾向于觀察性繪畫表現,也有部分學生可能傾向于想像性繪畫表現,教學應照顧到這兩種繪畫傾向,因此教學安排可考慮:觀察分析——嘗試表現——示范指導——思維拓展——自主表現——交流評析,在課堂上直接引導學生相互觀察師生的發式,通過嘗試畫某一學生的發式,發現繪畫表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線排列不夠密、線的組織無方向性等,教師的直接示范既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表現的基本方法,又能幫助學生認識學習難點,在畫發式時應根據頭發梳理的走向來組織線條,通過欣賞各種古今中外人物的發式和學生范作,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其再次自主表現,兩次作業對比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意義。
評價滲透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可以自評或互評的方式展開交流,才有收獲。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的學生作業特別要強調線的疏密對比關系,可采用正誤作業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辨析,掌握合適的線的組織方法。
*本課要求學生認真用線去排列,鍛煉兒童踏實認真做事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巡堂指導中,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逐一進行幫助鼓勵,注意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畫壇罐時可利用示范或步驟圖讓學生明白裝飾的基本方法,如可以用各種點、線、形重復排列或交叉、交錯排列,也可以將大面積空間用線分割后,再用點、線、形進行裝飾,并做到啟發學生創造性地發揮表現。
*學生作業一般具有夸張表現性、主觀處理表現性、裝飾性等特點,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將錯就錯,隨意描畫形象,順勢發展畫面,如有的學生發現自己畫的壇壇罐罐不對稱,會很著急,可指導他再補畫一根線條,將已畫的線作紋樣裝飾處理。
*本課學習應考慮到學科工具性以及學生線控能力的訓練,活動二和活動三適宜用硬筆畫線,指導學生作業既要大膽果斷,又要仔細認真,線的排列不要混亂,如用長線運筆要慢、穩,一筆到頭,筆筆都要交代清楚,運用線的方法當然可以靈活多變。
(楊群芳)
[教案]柳州市公園路小學董國靜老師的教案
教學目的:
1、 掌握墨線的各種變化,簡單了解國畫用筆的方法;
2、 學會欣賞自然界以及美術作品中的線條,感受線條的魅力和多變的特點;
3、 能夠把線條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去,表現身邊的物體。
重點難點:在無形的體驗游戲中掌握墨線的變化和筆法;能夠在自然界以及藝術作品中發現線條,欣賞線條,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線條。
課前準備:水墨畫工具;線條范例;欣賞作品
作業要求:嘗試用你發現到的線條創作一幅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水墨的滲透、擴散特性,潑墨畫技法。展示部分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到水墨畫其實并不難,我們也能畫好水墨畫。激發興趣和信心。
2、 出示課題《多變的線條》。思考:為什么叫做多變的線條呢?
二、體驗:
1、 對比以前學過的鉛筆畫、蠟筆畫、彩筆畫中的線條,感受墨線的多變:
請幾位學生上臺,分別用鉛筆、蠟筆、彩筆畫一條s線,而老師則用毛筆來畫,請臺下的學生仔細觀察,墨線與其他筆畫出來的線條有什么區別。從中感受墨線的粗細變化。
2、 感受墨線的粗細變化:小比賽,誰能畫出最細的墨線?誰又能畫出最粗的墨線呢?讓學生自己研究怎樣才能畫出老師要求的效果。然后請學生上臺示范,引導觀察他們的用筆,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的區別。再嘗試畫一條有變化的曲線,兩頭粗中間細,并引導反思:在畫這條線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感受提筆與按筆的區別。
3、 感受墨線的曲直變化:在這個環節里,我們除了學會畫直線、折線和曲線外,還要懂得不同線條給人的不同感覺。我們先通過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線條的區別。大致的感覺是,曲線柔和、柔軟,直線平穩、硬朗。但欣賞名作時教師不宜多說,應該是多問。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感覺來。這樣他們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在有了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畫圓圈和正方形。圓圈要注意手腕的轉動和中鋒用筆,方形則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鋒。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實例觀察、對比中引導學生掌握。
4、 感受墨線的干濕變化:方法與上面同。主要在練習時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5、 作品欣賞: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們的作品,找找他們運用了哪些線條,并猜猜他們是怎樣畫出這些效果的。
三、表現:
自選一主題進行創作,把你在本節課發現到的線條運用到創作之中。
四、回顧:
1、 作品展示。
2、 自評和教師點評:說一說,你在作品中運用了哪些線條?為什么要這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