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吹過(通用2篇)
風兒吹過 篇1
金華市金東區東關小學 金豐群
教材分析:
“楊柳岸曉風殘月”、“吹面不寒楊柳風”、“風吹草低見牛羊”……,自古以來“風”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總是飽含著浪漫的氣息。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既可以造福于我們,也可以毀壞我們的家園。
課本上的圖片主要分為三個大塊:第一塊是照片,利用照片中迎風招展的紅旗和乘風破浪的帆船來啟發學生聯想還見過哪些風吹過時自然景物的變化。第二大塊安排了三幅畫家的作品,用國畫、雕塑、油畫等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風,引導學生思考畫家是從什么角度來刻畫風的。仔細觀察畫面,發現畫家并沒有直接畫風,而是通過對竹葉、大樹被大風吹拂的動態來表現風的。第三塊是學生作品。第一幅作品把風想象成像獅子一樣的怪獸的頭,強勁卷曲的線條突出了狂風的兇悍,運用了油畫棒加淡彩的技法,藍紫的色調渲染出狂風會毀壞我們家園的凄慘景象。第二幅作品直接用具象的線條非常直白地畫出了風,大風襲來,人在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中步履艱難,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
圖片中不同程度的風力引起物象的不同變化,教師教學時應啟發學生的想象、記憶和聯想,借風作用于不同的景物時所呈現的形象,將刮風的景象表現出來。使孩子們更親近大自然,主動觀察、探索風起時自然現象的變化,初步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一般來說人們總認為風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用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呢?筆者認為可通過開展一系列風的活動(感受、探究“風”;聆聽、表現“風”; 尋找、欣賞“風”;、想象、創作“風”;展示、評價“風”),誘發學生借助刮風時可視的場景進行豐富的想象,畫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啟發他們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積累經驗,作畫時將生活感受用概括、集中、強化、夸張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現出來,借此鍛煉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為此,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如下6個環節:
一、感受、探究“風”
創設情景,讓學生制造強度不同的風兒(吹、扇等方法)吹拂事先準備好的景物,并觀察、探究大小不同的風兒吹過,物體的形態會發生什么變化,身體對風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親身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探究能力,使他們對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風中物體的形態變化有直觀的認識、感受。
二、聆聽、表現“風”
借助聆聽不同的風聲(微風——大風——颶風),誘發學生記憶在大小不同的風中,物體的形態發生什么變化。并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假如自己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顆小樹……),請同學們用肢體語言表現出在不同風中的形態,也可以選擇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顏色,運用簡單的線條畫出所聽到的風。在鍛煉學生記憶、想象能力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多形式地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尋找、欣賞“風”
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同“風兒圖片“的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培養觀察、探究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尋找”風,進一步了解風的知識,強化感受自然界中不同風兒吹過,物象所呈現出的不同形態。畫家作品賞析,體會中西藝術的不同,學習、借鑒作者的表現技巧,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為創作鋪墊。
四、想象、創作“風”
學生自由創作,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
五、展示、評價“風”
采用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自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的喜悅。互評:學生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借鑒“海選”的形式,自主選出最喜歡的作品。教師簡評:根據激勵性原則,肯定孩子的努力,保護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并對一些優秀作品進做重點講解。)
六、拓展、升華“風”
自古以來,有關風的作品就十分繁多,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繪畫作品之外,還有雕塑、版畫、裝飾、音樂,詩歌……,風可以給人類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可以毀壞我們的家園。如何讓風更好的造福人類?問題引發大家的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尋找來豐富學生對風的感知,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
2、進一步提高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風吹時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表達出自己對風的感受。
3、培養學生對自然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記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動態變化。
教學難點:運用線條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教學準備:
教師: 課件 盆栽 中隊旗 水盆 彩帶 香爐學生: 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感受、探究“風”
(一)、當風兒吹過事物時,它們在風中的形態和平常有什么變化?
1、分組探究:用繪畫紙或嘴巴吹、扇事先準備好的事物,討論交流。(盆栽、中隊旗、水盆、香爐、彩帶……)
師:細心地同學都發現了,今天老師在美術桌子上都擺放了……桌子上的這些朋友為了參與到同學們的美術課中來,已經靜靜地等了很長時間了,所以我建議讓他們先活動活動。在手不能接觸事物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中隊旗、彩帶、樹葉等飄動起來?
生:吹、扇……
師:我們可以借助“風”的力量。板書:“風兒吹過”。
師:請同學們用嘴巴或繪畫紙制造風,注意觀察大小不同的風兒吹過,桌子上的物體的形態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生:……
小結:事物在風中與平常是不一樣的,風越大物體形態變化也越大。
2、討論大小不同的風兒從我們身上吹過,我們的身體有什么感覺?
師:風兒吹過你的身體,有什么感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
小結: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到風,用身體感受到風。那我們能用耳朵聆聽到風,用你的身體或筆表現出風嗎?
二、渲染氣氛,引發思維
聆聽、表現“風”
(一)、請同學們在聆聽風的時候,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假如自己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顆小樹……),請你用肢體語言表現出在不同風中的物體形態,也可以選擇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顏色,運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你所聽到的風。
1、 微風吹過……
師:風兒吹過,風鈴發出了“叮叮咚咚”的聲音,你覺得這是什么風?
生:用自己的語言表現“風”……
2、 大風吹過……
師:風兒變大了,天空的顏色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生:用自己的語言表現“風”……
3、 颶風吹過……
師:這一陣風又該怎么來表現呢?生:用自己的語言表現“風”……
小結:每個人對風都有不同的感受,其表達方式也不一樣。自然界的風就像是個魔術師,千變萬化,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形狀也不相同。
三、欣賞發現,理解深化
尋找、欣賞“風”
(一)、自然界圖片賞析
1、圖片
師:從太空中看地球上的風,像個大旋渦。圖片的中心叫風眼,風眼的周圍是風力最大的地方,根據風力的大小,風又分為不同的級別和類型。生:……
2、圖片
師:強風的出現往往天空的顏色也會發生改變,天空變成了什么顏色?生:……
3、圖片
師:龍卷風爆發的時間很短暫,它的形狀像一個“大象鼻子”,從云底向下伸展,龍卷風經過水面時,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稱“龍取水”。龍卷風所到之處,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生:……
4、圖片
師:我們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風很大?在這樣的風中人們的心情會怎樣?生:……
5、圖片
師:微風吹拂,這樣的天氣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心情?生:……
小結:不同的風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心情。那么在大畫家的眼中,風兒又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
(二)畫家作品欣賞
1、比較圖片:徐悲鴻的《逆風》與柯羅的《陣風》,思考畫家是如何來表現風的。
《逆風》:這張作品大致創作于1936年,當時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的政策,徐悲鴻非常反對,作品《逆風》畫面中幾只小麻雀正迎著狂暴的逆風,振翅疾飛,作者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歌頌人們(小人物)的反抗精神,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陣風》:該畫通過向左側強烈傾斜的樹木,明確地表現出陣風吹過的情景,搖搖欲墜的樹木好象要被連根拔起,灰色的天空烏云密布,地面上吹起的灰塵隨風飄蕩,似乎聽到陣風在呼呼作響,向我們展示大自然嚴峻。
2、欣賞:盧梭的《熱帶風暴中的老虎》
《熱帶風暴中的老虎》:畫面極富想象力,叢林在風暴中搖擺,一只老虎若隱若現,絢麗多姿的色彩,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崇高敬意。
3、學生作品欣賞
第一幅把風想象成像獅子一樣的怪獸的頭,強勁卷曲的線條突出了狂風的兇悍,油畫棒加淡彩的技法,藍紫的色調渲染出狂風會毀壞我們家園的凄慘景象。
第二幅是直接用具象的線條非常直白地劃出了風,大風襲來,人在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中步履艱難。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
四、尊重個性,自由創作。
想象、創作“風”
補畫的形式
1、記憶和想象刮風時的情景,通過繪畫的方式,運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對不同類型風的感受。
師:出示作業要求生:討論、交流生:進行創作師:巡視指導
五、多元評價,交流提高。
展示、評價“風”
(一)、作品分為“微風”、“大風”、“颶風”三大類進行展示。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貼到相應的展版上,彼此互相交流,欣賞。
生:自主介紹,分享創作樂趣
生:借鑒“海選”的形式,自主投票選出最喜歡的作品。
(二)師生互相評價,小結提高。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師:風是自然界中偉大的魔術師,自古以來,人類對風既敬畏又充滿幻想。人們運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風的內心感受。
(一) 欣賞版畫、雕塑、裝飾等以風為主題的作品。
(二)了解、分享有關“風”的其它作品、知識。
師: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風”的作品,如詩歌、音樂、成語、文章……?
生:……
小結:這些風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感受,在大自然中風也可以造福人類,我們可以利用風能發電、帆船借助風行駛……,我們浙江每年7——9月份的臺風,給干旱的夏季帶來充沛的雨水,給人們送來清涼。但是風也可以給人們帶來災難(出示圖片),我們有沒有什么辦法來減少災難?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課后去探究。
試教體會:
豐富學生對風的感知,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是學生創作“風”的前提。在試教中,我充分調動學生不同的感官(視覺、聽覺、肢體語言等),多角度地“感悟風”,通過觀察、記憶、想象等方法,使學生形成對風的獨特認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整堂課學生參與地積極性很高,教學環節緊湊,整體性強。但從個別環節設計的教學效果來看,還有些問題值得深思,使之更趨向完善。如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教學中采用“海選”的形式,讓學生自由投票,現場氣氛很熱鬧,在評選中怎樣引導學生發現那些優秀的作品,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參與其中,但同時又不影響學生的自主評價,把這個問題巧妙的解決了,可以為后面隨堂作品欣賞節約時間,使教學流程顯得更厚實,使整個課堂顯得更飽滿。
風兒吹過 篇2
第八課 風兒吹過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尋找來豐富學生對風的感知,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
2.進一步提高用線條進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風吹時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表達出自己對風的感受。
3.培養對自然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風的形成和特征。
教學難點:進一步提高用線條進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風吹時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表達出自己對風的感受。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細水彩筆、油畫棒、色卡紙。
(教師)刮風的錄音、錄象帶、下載各種風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播放播放各種風聲的錄音:聽風。
大風時樹葉的沙沙聲;西北風的呼號;狂風嘩嘩作響……
這是什么風?(觸動學生的記憶)
2.風雖然抓不到,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到風、用身體感覺到風、用耳朵聽到風。
回憶各種風吹到身上的不同感覺(最好能出示相關的畫面)。
炎炎夏日,輕風吹來格外舒爽;
寒冬臘月,西北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
風雨交加、狂風大作時,雨傘都會被掀翻,寸步難行;
乘坐在汽車或摩托車上疾馳,疾風會讓人感覺呼吸困難;
如果龍卷風來了,我們會非常緊張、恐懼……
(二)探究學習。
1.認識各種級別的風。
出示氣象預報的風力級別:風向,偏北風3——4級。
風有大小的級別,你還能說出什么級別的風?
結合“蒲福氏風級”,認識12級風。
2.觀看《龍卷風》片段,了解風的小常識:
簡單了解臺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龍卷風、颶風的不同。
(1)四人小組討論:
江浙一帶每年7至9月都會有臺風,我們是怎樣對臺風命名的?
結合圖片:卡特里娜颶風席卷美國新奧爾良市,造成嚴重的后果。
臺風過境的慘狀,人們在抗臺中自救。
(2)請學生介紹自己搜索、了解到的有關熱帶風暴、龍卷風、颶風的知識。
(3)雖然臺風、龍卷風、颶風有很強的殺傷力,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害和威脅,但也可以作為一種能源來利用,造福于人類。請學生簡單介紹風車拉磨、風力發電、帆船行駛等。
3.欣賞畫家作品,畫家是怎樣表現風的。
(1)比較圖片:鄭板橋的《竹》與徐悲鴻的《逆風》。
這兩幅竹都是以國畫形式表現的,你從什么地方感覺到徐悲鴻的《逆風》風很大?
比較莫奈的《樹》與柯羅的《陣風》
《陣風》中畫家是怎樣表現大風中的樹的?
(2)欣賞畫家對風的表現。
如盧梭的《熱帶風暴中的老虎》
欣賞學生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風的。
4.嘗試用線來表現風起時水面或柳枝的變化。
微風時——大風時——狂風時的不同的狀態
(三)畫畫風。
1.用我們手中的線條可以畫出各種風的感覺,你想試一試嗎?
出示一組事物,你覺得哪幾項適合表現風?哪些不太合適呢?
2.作業要求:記憶和想象刮風時的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3.教師巡回指導。
4.作業展評。
(1)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
(2)根據老師的導向性提問來評價。
評一評哪些作品有風來的感覺,哪幾件作品還需要改進的?
(四)課后拓展。
1.欣賞風蝕地貌。
2.說說有風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