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圖案》教案(通用2篇)
《吉祥圖案》教案 篇1
課題
第11課 吉祥圖案
授課時間
5/4 三(4)三(3)三(1) 5/5三(2)
教學目標
1、了解吉祥圖案的基本特點。 2、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吉祥圖案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吉祥圖案的特點及設計制作方法。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相連。
教學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水彩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教學新課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引入:同學們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紙,它可以變化出無數種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來看看(師邊說邊示范)。 教師:為什么這個小小的彩紙有這么神奇?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小結:原來這些彩色紙通過折剪,就變成美麗的圖案。 揭示主題: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原理,學習制作美麗的吉祥圖案。 三、新授(1)欣賞分析。 教師:為什么我叫它“吉祥圖案”呢? 它和其他剪紙有什么區別呢?請你從作品中尋找答案。 a:這些圖案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b:這些圖案的內容分別是什么?小結:我國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形式和題材多種多樣,它們色彩鮮艷、構圖飽滿。人們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圖案與其相關事物名稱的諧音,寓意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2)合作探究。教師分組發已做好的吉祥圖案。 請每組同學完成任務。教師組織介紹教師:大家在制作吉祥圖案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了嗎?我們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內容、剪法的吉祥圖案,你們可真棒! ③學習借鑒。 提問:課本上的吉祥圖案中主要有哪些內容?還用了哪些方法? 五、創作實踐。 教師布置創作實踐 1、開放思維。 教師: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張張美麗的吉祥圖案,請你說說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們可以用它裝飾哪里呢? 六、展示評價 1、展示: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手多巧!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吉祥圖案 3、欣賞:民間藝術剪紙及現代剪紙,講述有關剪紙的故事。如果你已經喜歡上了剪紙藝術,我們以后繼續研究。大家介紹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圖案有什么寓意? 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圖案還有哪些? 檢查自己準備的用具穩定情緒觀看老師示范剪紙思考老師的問題,為什么彩紙對折了剪,就變成美麗圖案。通過欣賞各種的吉祥圖案,了解什么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根據老師的問題仔細欣賞吉祥圖案。根據已做好的吉祥圖案,對其內容、形狀特點,進行研究,并試著制作。 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所研究的吉祥圖案的制作方法。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總結歸納哪些問題。剪、刻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或創造一種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圖案。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發散思維。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圖案有哪些。 創設情景,指示課題。探索學習,學做吉祥圖案經過討論\學習領會本科知識的重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開闊學生的思路。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的能力。 板書: 第11課 吉祥圖案剪、刻(圖略)
課題11、吉祥圖案
學情
分析 吉祥圖案應用極廣,無論是雕刻、織繡、繪畫、印染、等都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學習,了解吉祥圖案豐富多彩題材和千變萬化的造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制作等過程,充分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教材
分析 這節課是以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種多樣的并且蘊含著吩咐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從而設計、制作出形象各異、題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圖案,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和審美能力,進一步吩咐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1、了解吉祥圖案的基本特點。2、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吉祥圖案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課時
安排共2課時
《吉祥圖案》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欣賞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吉祥圖案,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文化及其發展。知道部分典型的吉祥圖案,了解它們的造型特點及所表達的含義。
應會:能用繪畫的形式設計吉祥圖案,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對吉祥圖案的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及吉祥圖案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
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與態度,以及形象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文化,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了解。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設計吉祥圖案,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愿。
難點:圖案的造型要生動、有趣,并且能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
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吉祥圖案的圖片和資料。
2、制作教學課件。
課程設計思路
教學基礎
1、學生們對于圖案的造型色彩方面有初步的欣賞和繪畫能力。
2、在該課前,已學習上一課《中國龍》,對于“吉祥圖案”有初步認識。
3、課前要求搜集有關“吉祥圖案”的資料,學生們都表現積極,興趣甚濃。
作業設計
該課原作業設計為剪紙,但鑒于在一節課內既要了解吉祥圖案的歷史、討論吉祥圖案的設計內容、表現形式、表現手法等,又要講述剪紙的形式和表現手法,內容繁復,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吉祥圖案的設計上,把圖案設計作為該課的堂上作業,把剪紙作為課后練習。
教學活動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1、小結上一節《中國龍》的學習情況,簡述本節內容,激勵大家學好本課。
2、討論:你搜集了什么吉祥圖案,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講授新課
一、提出問題
1、師:剛才大家討論得很熱烈,說明大家課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對吉祥圖案有了初步的了解。
2、師:那老師現在要考考大家了,請看屏幕——
3、播放圖片1,提問:這個圖案里主要畫了什么?(小朋友、魚、荷花)
4、播放圖片2,提問:在很多的吉祥圖案里都有荷花和魚的,我們把荷花稱為“蓮”,那么“蓮”的諧音是什么?(年)“魚”的諧音呢?(余)這種方法叫“諧音法”。這種把荷花和魚畫在一起的吉祥圖案的寓意是什么?(年年有余)
5、師:“年年有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一般我們不能直接把“年”和“剩余”畫出來的,如何以繪畫形式來表達這個愿望呢,我們聰明的祖先就創造了這種好方法,真厲害!下面請繼續觀看以下的吉祥圖案,要注意畫面的含義哦。
6、播放圖片3,討論“室上大吉”的諧音法。
7、播放圖片4,討論“松鶴延年”的比喻法。
8、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吉祥圖案,那么什么叫吉祥圖案呢?
(播放圖片5)
二、了解歷史
播放圖片6——23,引導學生從吉祥圖案的內容、表現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來思考,沿著吉祥圖案的歷史長河,自近而遠地欣賞分析不同時代的吉祥圖案的藝術特點,板書部分關鍵詞語:設計內容、表現形式、表現手法。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邊播放圖片,邊用語言提示各圖案的特點。
三、小組討論
1、播放圖片24,要求根據剛才看到的圖片以及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按四個小組分別討論四個問題。
2、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4、教師小結,播放圖片25。
四、思考探究
1、播放圖片26,提問:為什么這個圖案叫“四季平安”?它是怎么設計的?
2、播放圖片27,說明“四季平安”的設計方法,并引申: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就是“用美好漂亮的事物來表達美好的心愿”。
五、布置作業
播放圖片28,布置作業。
六、學生設計
播放音樂,學生設計作業,教師巡堂指導。
七、作業評講、小結
1、部分作業自評、他評。
2、教師小結,并鼓勵大家課余學習用剪紙的方法來設計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