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目標的價值取向——《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兩種教學思路的比較
而教例二則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在這節課里,教師沒有把“掌握長方形的特征”作為學生學習的終極的知識目標,而是關注學生的數學素質發展,關注學生知識形成過程。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喚醒了學生的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提出問題,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獲得了新知。在這整個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濃厚的,這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學生自己自主探索獲得的,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情境,探索問題的平臺,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情境氛圍,使得課堂的生成與教師的預設相得益彰,時時迸發出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火花。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數學探索給予了較多的人文關懷,使課堂的目標定位趨向多元性、開放性,使得這節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斷為學生提供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時空,絕不能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數學課堂成為教師機械執行教案的場所。改變過去那種片面追求知識的單一目標,而要關注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性、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使數學課堂目標的價值取向走向多元,才能使新課程改革不流于形式、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