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奇數數列之和與正方形的關系》導學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0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體會數與形的聯系,進一步積累數形結合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意識。
2.體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價值,激發學生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感受數學的魅力。
3.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掌握數形結合、歸納推理等基本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積累數形結合數學活動經驗,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激發興趣。
教學準備:課件,不同顏色的小正方形。
學具準備:不同顏色的小正方形,吸鐵板,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教師:最近老師發現,我有一項非常神奇的本領。什么本領呢?我發現只要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相加,比如,1+3,1+3+5……像這樣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別快。你們信嗎?
教師:不信也沒關系,我們現場來比一比。
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
教師:這個方法快嗎?你們想不想也像老師一樣算得快呢?
教師:老師給你們一點點提示,我是借助圖形發現這個方法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數與形(板書)。
【設計意圖】從談話導入,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課題。
二、動手實踐,以形解數
1.教師:我先根據算式中的加數拿出若干個圖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個小正方形,再拿三個小正方形(貼在黑板上),我發現這些數量的小正方形剛好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們拼成一個大的正方形。
教師:接著,我觀察圖形和算式之間的關系,就發現了可以快速算得結果的方法,你們想不想自己試試看?
教師:先來兩個加數的,再來三個加數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個小組最先發現老師的方法。
2.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全班交流分析。
先討論1+3,再討論1+3+5。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匯報,大家認為1+3=22,1+3+5=32。除了這兩組同學的匯報,你們還有其他發現嗎?
學生:算式中加數的個數是幾,和就等于幾的平方。
教師:你們認同他的方法嗎?能不能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一說?
學生1:1+3+5+7+9=52。
學生2:1+3+5+7+9+11=62。
教師:那我們從頭來看一看。請看屏幕:1+3+5+7+9=(52)。
教師:一個小正方形可以看成12,想要拼成一個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1個是不夠的,增加的個數要比前一個加數再多2(也就是3);想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3個是不夠的,還要比3個再多2個(也就是5個),此時是1+3+5;再往下去,要加7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依此類推,加到了9,就能排成每行、每列的個數是5的大正方形。
教師:那看來只要是1開始的,連續的奇數相加,就能排成每行、每列個數是幾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幾的平方。
4.練習。
(1)1+3+5+7+9=( )2;
1+3+5+7+9+11+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