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學設計(精選6篇)
《估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 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 153÷4≈
2、 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 學習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shù)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 學生獨立完成。
課后反思:
1、學生接受有困難,只有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掌握了。
2、學生估多估少的意識有待提高。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情況下該估多,什么情況下該估少。
3、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估算有了初步認識,能夠解決較簡單的問題。
《估算》教學設計 篇2
第三課時:加、減法估算
課題:加減法的估算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31
教學目標:
a) 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b) 增強數(shù)感;
c) 通過同d) 學之間的交流,e) 體會算法多樣化;
f) 通過學生之間的及時評價,g) 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難點:估算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預計學生活動 課堂摘記
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激活思維
昨天老師去買了些東西,我們來猜猜它的價格好不好?
鏡子、手電筒、鬧鐘……
小朋友都能通過自己平時生活的經驗來估計出老師手中物品的價格。(板書:估計)
估計一下老師大約花了多少元嗎?
為什么你不進行計算呢?
你是怎么想的?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估算,那么誰能來說一說什么是估算?
2、 提供材料 發(fā)散思維
1、媽媽買用品
出示情景圖
從圖中你了解到什么?
媽媽帶了100元錢去商店買下列生活用品。
媽媽帶的錢夠嗎?你是怎么想的?
趕快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比一比誰的方法多。比一比誰的最合理。
哪一組來把你們小組的想法和大家說一說?
2、小游戲
同學們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現(xiàn)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站起來,估計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數(shù)比80大。如果你覺得它比80大,就請往右靠一靠。(是不是太做做了,哈哈)
3、 解決問題
1、 從圖中你看到什么?
你估計他們每班各幾人?
二年級大約有多少人參加學校運動會
2、 練習六第二題
現(xiàn)在小明大約有多少支水彩筆。
3、 電腦室里擺放著很多電腦,4、 估計一下,5、 這大約有多少臺電腦?
6、 練習六第三題
4、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估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重難點: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口算除法
60÷6 240÷8 320÷4 450÷9 630÷7
360÷6 120÷3 160÷4 280÷4 250÷7
方法小結:想乘法 把被除數(shù)看成幾個十
求近似值
148≈ 193≈ 87≈ 93≈
≈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 提出問題
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這個問題和以前提出的有什么不同?關鍵字是什么?
生:大約
當我們不需要知道準確結果或是不方便很快的計算出結果的時候,可以估算。估算的結果用≈表示
列式:124÷3≈
2、嘗試估算方
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鞏固練習
書p16做一做
獨立完成 思考準確答案的范圍是什么?為什么?
獨立估算,說說你怎樣想的?
4、小結:引導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拓展提高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shù)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課后反思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估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乘法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的設計中,我首先復習了口算除法,求近似值的內容,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然后根據教材情境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并在多樣化的方法中進行優(yōu)化。經過鞏固練習,掌握估算方法后,小結。最后進入拓展環(huán)節(jié),引入實際生活中需要用估算的知識解決的問題。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估算的方法掌握比較好。也能從多樣化的方法中優(yōu)化出他們最方便最準確的答案。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舊知和新知的聯(lián)系
開課時復習口算除法是為了本節(jié)課的估算做鋪墊。如果在學生把124估成120時能馬上引導學生溝通和上節(jié)課的聯(lián)系,把124看成120就是把不方便口算的被除數(shù)估成方便口算的數(shù),這樣就能馬上得出近似值。這樣也體現(xiàn)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讓知識融會貫通。
2、注意特別關注基礎薄弱,理解較慢的學生。
在學生找到估算的方法并進行選擇后,可以帶領學生回到課本,再說一說書上男孩女孩的估算方法是否和我們做的一樣,有什么區(qū)別,他們是怎么想的。事實上是把知識進行了回顧,讓理解較慢的學生能再次體會估算的過程。同時也是訓練學生用規(guī)范數(shù)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3、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78÷4 把78看成80,所以88÷4≈20。這樣的回答是錯誤的。我雖然找到了問題,但是并沒有詳細的進行對比板書講解。所以學生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比較模糊
4、估算的必要性
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少用到估算。平時在自己的計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離譜的錯誤答案。其實,如果用到了估算的知識,自己在檢查的時候應該很容易知道自己算錯了。除了題目要求,或是看到了特別的提示,他們一般都不會用估算來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我也想將估算的必要性體現(xiàn)出來,可是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5、關于拓展的題目
很遺憾課上沒有時間把這兩道題講完。我覺得這兩題才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將估算合理的運用于實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課堂上,如果部分問題處理得緊湊些,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我會再利用練習課的時間來完成它。
《估算》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 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 153÷4≈
2、 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 學習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shù)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 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小結,學生談體會。
教學設計說明: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為學生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的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買“筆記本”和、“解決住宿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解題能力.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估算》教學設計 篇5
本課是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數(shù)學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會利用鄰近的整十數(shù)進行兩位數(shù)的估算。2、能利用估算估計計算結果在哪兩個整十數(shù)之間。3、能利用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著重對全體學生強調:打好基礎,學會應用,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上這堂課時,我先利用在一年級時學過的知識“鄰近的整十數(shù)”,他們利用數(shù)射線會做“進到下一個整十數(shù)”,“退到上一個整十數(shù)”的題。現(xiàn)在可以利用這一知識進行估算。這里的估算主要是利用鄰近的整十數(shù)滲透湊整的思想。而湊整又有三種方法:“進到下一個整十數(shù)”(進一法),“退到上一個整十數(shù)”(去尾法)“進到或退到鄰近的整十數(shù)”(四舍五入或五舍六入法)。
教學時,利用課本之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估算的興趣,并考慮進行估算的方法。“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根據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學理論,在上課時,通過幾組學生去超市買物品的練習,
如:(1)籃球 足球 (2)蘋果 香蕉 (3)筆袋 書包
18元 37元 14元 25元 12元 21元
然后要求學生回答出,買每一組物品,大約要帶多少錢?你是怎么想的?他們的回答很踴躍。雖然他們人小,但他們基本上都去過超市,有過買東西的經歷。因此對這樣的學習很感興趣。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發(fā)現(xiàn)個位是5的數(shù),個別學生有些困難,因為“5”在1~10的中間,沒有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所以有的學生把它進到下一個整十數(shù),有的學生把它退到上一個整十數(shù),這時我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當個位的數(shù)是1~4時,退到上一個整十數(shù),當個位上數(shù)是5~9時,就進到下一個整十數(shù)。在這堂課里,學生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知識,領悟學習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而現(xiàn)在,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生活中想要發(fā)現(xiàn)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fā)現(xiàn)、探究、認識和掌握數(shù)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興趣盎然。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shù)比較接近的近似數(shù)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估算》教學設計 篇6
估算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 ,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 鞏固練習: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 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