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案(通用2篇)
《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案 篇1
一、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1、創設情景
出示掛圖
紅紅去體育商店買乒乓球
2、收集信息
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學生看圖說已知條件
根據出示的掛圖收集信息
3、提出問題
買一袋乒乓球多少元?
6袋乒乓球多少個?
買6袋多少元?
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4、完整出示例題。
出示小黑板,完整的例題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怎樣解決呢?
拿出練習本,動筆算一算
參加小組討論
獨立列式解答
2、匯報交流:
指名回答
(1)學生說師板書
說出每步計算的意義
板書
方法1、
6×5 =30(個)
30×2=60(元)
(2) 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方法二、
5 ×2=10(元)
10×6=60(元)
(1) 強調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反復讓學生說
三、嘗試練習,拓展深化
1、出示小黑板
工地有3輛汽車在運水泥,每輛車每天要云6噸,如果要運4天,一共要運多少噸?
(1)3輛汽車一天運多少噸?
(2)一輛汽車4天運多少噸?
前兩個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師問:第三個問題你可以怎么提?
有學生提出:3輛車4天共運多少噸?
全體列式解答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方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2)獨立思考 相互檢查
(3)行間巡視 根據練習情況講評 口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答案
(3)聯系生活,說說如果在我這邊的樓上放花,共要放多少?
四、課堂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案 篇2
前些天,我一直在琢磨這節課,《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對這個知識點我很疑惑——這部分的解決實際問題和后續相應知識點有什么相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程度如何?我要讓孩子們明確的掌握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具體怎么教學?
問題縈繞了我好久。
秦老師就解決問題的話題,也指出了我平時教學這部分內容時不正確的一些做法。
陳老師則講了關于建構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多種路子。
我思量著,怎么把他們講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路?
一番也許比較膚淺的思量后,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課我定了這樣三個目標:
1、學生能全面搜集信息
2、學生能找到相關聯的兩個量,并能提出問題(即中間問題)。
3、學生能較完整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
教學重點:正確解題,并找出中間問題。
教學難點: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
【課前趣題】
課前,我在黑板上出了老船長帶7只小貓、8只小狗、5只羊出海,問老船長多少歲的題目。孩子們一看就興高采烈的列了很多算式,廣益看了題后忍不住走過來悄悄跟我說,老師,這里老船長的歲數只是他自己的歲數,我們不能根據這些沒有聯系的條件求出來。
我組織孩子們交流后,我又追問了一下,為什么這里不能求出老船長的歲數?
孩子們明確了,針對一個問題,只有相關聯的量才能解決問題。
(綠水:這里主要讓孩子們體會信息對于問題而言的關聯性。)
【教學例題片段】
例題:有6袋乒乓球,每袋5個,每個2元,求6袋一共多少元?
(教材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并且第二個信息隱藏在圖中。)
師:誰來說說這里的信息。注意說全了。
蘇蘇:有6袋乒乓球,每個2元。
融融:還有一個信息呢。每袋乒乓球5個。
師:你怎么知道的?
融融上臺指。
師:我們搜集信息時不能只看文字,還要聯系文字看看圖。
(綠水:本節課的題目都有信息隱藏在情境圖中,所以,孩子們的解題習慣需要平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西西,滲透——還包括一種習慣的養成吧!)
師:同學們先觀察思考題中的信息,再獨立解題,可以多種解法,最后小組交流你的解法,說說先求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活動。
(我看到很多小組都用了3種解法,、分別是——
5×2=10(元)、10×6=60(元);
6×5=30(個)、30×2=60(元)
2×6=12(元)、12×5=60(元))
(綠水:在這里巡回時,我看到孩子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很輕松就列出了算式,大部分能列出第一第二種,小部分還列了第三種。所以,我把教學重點側重了一下——學生能較完整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
集體交流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派代表來發言,組員自告奮勇上臺補充。孩子們勁頭十足,為了防止有孩子不投入,我只說了一句話,善于聆聽別人的發言,能立刻舉手發表觀點,是老師評價你們聰明的唯一標準。范老師就在一邊等著欣賞你們的智慧啦!
小海小組說了第一種解法。融融愛表達,但表達不清,小海沖到前面表達清晰,孩子們沒有異議。我追問了,為什么可以先求一袋乒乓球的價錢?
嘉歡小組說了第三種解法,嘉歡說完,底下孩子的神態千奇百怪,有迷茫,有認同,有急著也想說的。
我讓嘉歡說了思路,原來,他們是這樣理解的。2×6=12(元)就是每袋中拿一個乒乓球出來的錢數。12×5=60(元),就是5次拿完也就是6袋一共的價錢。
嘉歡說完后,小敏上臺指著把他們的意思說了一次。
底下有些孩子說著,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綠水:如果單純看文字呈現的信息,我還真想不出有這樣的解法,我表揚了部分孩子善于從圖上搜集信息。但是,為了防止作業中學生不思考,胡亂把數與數乘,所以,我建議他們一般不用這樣的思路解題。)
小雨小組介紹了第二種算法。表達不錯,就是幾個孩子輪回著說著補充著,挺費時的。
綠水反思:在這節課,孩子們體會最深的就是要找出相關聯的兩個量并提出問題。課末,再回到老船長的問題上來,孩子們都清楚了解決實際問題,不是單純的數之間相加相減,乘乘除除。需要理解才能解決。
在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開始用lexin姐姐說的問題意識去引導孩子們,江蘇教材沒有的,我們就在課堂上滲透多些些啦!
綠水疑惑:蘆葦說她在二年級時教孩子們用每份數、份數的概念去找數量,解決應用題,我不知道具體怎么操作,不知道這對孩子建構知識是起著提煉的作用,還是壓制的作用,期待指點,期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