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8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中的“閱讀”不同于生活中的“閱讀”,它承載著識字學詞、訓練語言、積累語感、習得讀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務,因此,本設計力圖追求閱讀課的教學意義,注重識字、寫字教學,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在對內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語言的訓練中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2、學生準備:
收集、了解西方過圣誕節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課題導入,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
學生齊讀。
同學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樹,見過這種樹嗎?補充板書“給予”。
指導學生讀準“給予”一詞。
知道“給予”是什么意思嗎?想象一下,“給予樹”什么樣?會有什么用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地方。
3、學習生字新詞:
⑴ 投影打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⑵ 在認讀“圣誕節”一詞時,讓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
⑶ 在認讀“沉默不語”時,讓學生找出書上含有這個詞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⑷ 在認讀“援助”一詞時,投影打出有關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教師直接做出解釋:“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⑸ 在學習“如愿以償”、“仁愛”、“體貼”等詞語時,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指導學生讀好。
設計意圖:不識字不能讀通課文,而“讀通”課文是閱讀學習的根本,本固才能枝繁葉茂。因此,從新課導入時就開始學認生字新詞,且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在不同階段將一些詞語隨文而學,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能有機、多變地讓學生讀相關的課文,把課文讀通、讀熟,在整體感知中培養語感。
二、再讀課文,粗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
要求:
⑴ 讀通課文,把不易讀準的地方多讀兩遍。
⑵ 想一想,課文中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來之前,( )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 ),送給了一個( )的女孩。金吉婭是個( )的孩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通全文的過程中,解題審題、學習字詞、了解層次、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為深讀課文打好基礎,應是第一教時──初讀課文階段所追求的教學目標。而“粗知大意”,也未必只有“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這一種方式,本教案采取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根據自己的理解填一填,說一說,既訓練了思維,又訓練了組織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