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8
板書:
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你怎樣理解“如愿以償”?想象一下,那個得到圣誕禮物的小女孩會怎樣想?你能替她說兩句感激的話嗎?
如果你們就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當得知這一切,你們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互動,進行口語交際。
師:在這個圣誕節,你認為除了棒棒糖,大家還“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話。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多次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這其間,既有想象力的培養,又有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既有分析能力、朗讀能力的提高,又有高尚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水乳交融。
三、深入解讀,適度拓展
1、師:課文讀到這里,談一談你怎樣理解“給予樹”的含義?它到底“給予”別人的是什么?
教師板書:
2、從下列口語練習中選擇一條,練習復述:
⑴ 如果你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樣對你的同學說起這件發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 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回到家里,在與家人聊起這件事時,你又會怎么說呢?
⑶ 如果你就是金吉婭的媽媽,第二天早上一出門,就遇到熱心的鄰居,“聽說昨天你的女兒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能說給我聽聽嗎?”你該怎么說?
⑷ 如果你就是那個得到禮物的小女孩,你又會怎樣對別人提起這件事呢?
3、師小結:
一棵給予樹,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有形的禮物,更是無形的愛心和美好的品德(勾畫板書,畫出心形圖案。),讓我們記住這個感人的故事,記住小金吉婭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結尾處設計的教學環節,意在通過進一步挖掘“給予樹”的內涵,帶給學生思想的啟迪,激起學生向善的情感和愛心。另外,課文中有很多凝練、優美的語言,應讓學生吸收、內化,因而設計了口語練習,意在挖掘更大的空間讓學生人人參與,從不同角度練習表達、積累語言,體現語文學習的本體目的。同時,這一設計也力圖起到進一步理解深化主題的作用。因為文章寫的是金吉婭的愛心,而這愛心卻與金吉婭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不無關系。細細品味,母子之愛,手足之愛溢于字里行間,更襯托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的可貴。因而站在家人的角度講述金吉婭的故事,為金吉婭的行為感到驕傲,也在情理之中。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式的板書設計,簡潔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難點,又體現了本課情感的目標。心形簡筆畫,暗示了課文的主題,意在以鮮明的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特別建議】
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本設計突出體現了在情境創設中激起情感,在情感的不斷升華中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因而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所需的課件,除本課需掌握的生字新詞以及相關的重點語句要做成演示文稿之外,愿望卡的制作和圣誕音樂的插入都應提前做好準備。教學中做到使用適時、適度、自然、流暢,與語言學習整合起來,成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本教案多處設計運用語言練習表達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地給予恰當地評價,既激勵學生勇于表達,又要幫助學生更準確地運用語言,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