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槐鄉的孩子》的教學設想
開學馬上就滿兩周了。我和新班級的新學生也接觸了快兩周了。這期間,我和學生一直在磨合,讓他們適應我的教學方法,也讓我適應他們的學習習慣。今天學習《槐鄉的孩子》一課。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呵呵,上面兩段是教師教學用書中的原話。)
昨天布置他們預習了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今天早自習批改預習作業時,發現很多同學不懂其中的詞語:槐鄉、花苞、米粒、縷縷炊煙、滿載而歸等。也有同學提出的問題很有討論價值,如:作者為什么要寫“天多熱”?
不論他們提的問題怎樣,他們能提問了,我很欣慰。
下面是幾個自認為還好的教學環節:
★理解“槐鄉”。
1、“槐”字怎么寫?槐是一種樹,就是槐樹。種滿槐樹的地方,我們可以稱之為槐鄉。專門種植橘子的地方,我們可以稱之為橘鄉。還有果鄉,魚米之鄉,江南水鄉等。(這樣一拓展,學生的興趣就來了。)
2、怎么來理解槐鄉的槐樹多呢?
我引導:孩子們的房前屋后種的是(槐樹)。出門,大街兩旁種的也是(槐樹)。走進校園,操場兩側長滿了(槐樹)。遠處,也是滿山的(槐樹)。所以說,槐鄉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槐鄉的孩子,靠著槐樹上的槐米來換回學費。他們是多么(懂事)啊!
這樣的形式,就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說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呢?
★體會槐鄉孩子的勤勞。
1、八月,天多熱。槐鄉的孩子都做些什么呢?自讀課文,找出寫槐鄉孩子的句子,用“ ”畫出相關的句子。
2、比較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勞動。
男孩:爬 削
女孩:撿(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
塞(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不論男孩女孩,都是那么勤勞。他們為學費而辛勤勞動著,顧不上八月的炎熱。
★體會“快樂”。
出示小練筆:
快樂在哪里
快樂在哪里?
她不在 ,
她不在 。
她在 ,
她在 ,
她在 ,
她在 。
啊,快樂,
她就在 !
班上張禾昕同學的腦子轉得超快,馬上來了一首:
快樂在哪里?
她不在悲傷中 ,
她不在玩耍中 。
她在 勤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