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讀古詩時,和著音樂的氛圍來吟誦時,會更容易走進詩的世界。聽。(音樂《寞》,師朗誦《靜夜思》)生靜聽
師:大家也一起來和著音樂的氛圍來讀。
生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說說你感受到什么?(學生舉手)
生:感受詩人李白在深深的思念著故鄉。
生:感受詩人心里的憂傷。
生:覺得詩人對故鄉非常的思念。
師:是啊,每見月圓,詩人總會對故鄉思念不已,每逢佳節啊,對故鄉的思念更是深切啊。今天是(板書: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學生紛紛舉手)
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
師:關于這個節日,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重陽節要登高吃重陽糕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過別人過重陽節
師:會觀察,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有誰知道?
生:重陽節要登高插茱萸。
師:你又怎么知道?
生:我從注釋里知道的。
生:我還知道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過重陽節時的習俗。古人啊還要在這天帶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繼續看老師寫。(板書:憶)憶就是思念。(板書:山東兄弟)重陽節詩人在思念誰?(學生紛紛舉手)
生:詩人在思念山東的兄弟。
生:詩人在思念故鄉的兄弟。
生:詩人在思念遠在故鄉的親人。
師:題目中的山東就是?(學生舉手)
生:山東就是王維的故鄉。
生:山東就是華山以東的地區。
師:現在指?
生:現在的山西永濟。
師:詩人在思念故鄉的兄弟,(邊說邊圈出“憶”),那么這個題目應該這樣讀呢?
生:應該讀得慢一點。
生:應該要把聲音放輕一點。
師:好,誰來讀?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誰來評評?誰再來試試?
生:讀還是要放慢速度。
(生放慢速度,沉下氣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把聲音放輕,速度減慢,古詩的味道可以讀了出來,思念的感覺也就讀出來了。我們今天就用這種方法去讀讀這首詩。要讀正確流利。
生自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如果你認為你能讀好這首詩了,就請你舉手。
生讀
師:誰來評評?
生:他讀的慢慢的,有一點詩的味道。
師:在讀詩時,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詩人在思念著故鄉。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詩人對故鄉的親人非常的思念。
師:是啊,整首詩里都含著詩人對故鄉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啊(板書:思)。這思念是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的嘆息,又是詩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剎那間沉吟。讀讀詩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見詩人在作什么?
生默讀想象。
師:你看見了當時詩人正是怎樣的處境啊?(學生紛紛舉手)
生:詩人當時一個人在異鄉,心里覺得很憂傷。
師:你很理解詩人的心情。你還看見了什么?
生:我還看見了詩人獨自一個人在旅店里舉杯消愁,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著親人。
生:我還看見了詩人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過著節日,因為詩里說他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因為思念,詩人的心是那樣的憂愁,那樣的冷清啊,誰來讀讀這兩句啊。(學生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你已經懂得了詩人的憂愁了。還有誰?把聲音再沉下來一點,速度再慢一點。誰還能讀,把詩人心讀的更加沉點,愁一點?
生:
生齊聲讀
師:佳節重陽,詩人身邊的人們正在干什么?
生:異鄉的人們都在團團圓圓過節。
生:他們帶著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興興。
生:他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重陽糕,和著美酒,非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