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教材分析:
古詩的學習到了三年級,開始引入了注釋。因此,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應當恰當地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注釋進行學習理解。《夜書所見》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農家院落里寧靜悠閑,秋風中的梧桐傳達著秋的寒意,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表達了作者重陽節那天倍加思念親人,惆悵孤獨的思想感情。學習這兩首古詩,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學懂詩意,更要讓學生體味詩中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認識“促 憶”等7個認讀字,
2、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能夠正確地朗讀、理解古詩,并體會古詩的意境。
3、通過自主探究,會寫“憶 異 逢 佳 倍 遙 遍 插”等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情:許多作家詩人都用他們的筆描繪秋天。秋天不僅是個豐收的季節,美麗的季節,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離別意,相思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寄托著離情別緒的古詩。
2、揭題,讀題。
二、自學古詩,相機學習認讀字。
1、自學課文
建議:⑴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難讀好的字,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次。
2、自學(巡視指導)
3、大組交流
⑴分節讀課文,相機學習。
促:讀準平舌音,對照注釋理解“促織”
憶:擴詞,理解九月九日憶上東兄弟中“憶”的意思,說說課題的意思。
遙、遍、逢:換偏旁,寫一寫
三、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課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詩人對著遠方,若有所思,吟頌著……
2、自學:對照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或詞打上問號。
3、交流:
重點:異 獨 倍 遙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4、品讀古詩
⑴再次出現課件,體味意境(重陽本應該是團聚的日子,詩人卻遙在他鄉。他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非常思念家中的親人。)
⑵想象當時作者的所思所感。
⑶小結:在這重陽佳節,作者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名句。
⑷品讀,朗誦
四、寫字:
你覺得在這首古詩里還有哪個生字寫起來還覺得有困難
重點指導:插
說說你怎么記,觀察田字格,找出結構特點,主要筆畫。范寫,練寫。
五、總結:
學懂一首古詩常常需要借助注釋,另外要展開想象,才能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就叫做畫面想象法。希望同學們能運用這兩種方法,學懂更多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