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本課的2個生字;理解11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課文運用數據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及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新詞,學習"提示",給課文分段,細讀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同學們,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們天天都能見到太陽,可是關于太陽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篇介紹太陽知識的課文.(板書課題)
根據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作板書,)
接下去我們來看看課文,是不是寫這些東西.
二,自由朗讀課文,自學:
(1)一邊讀,一邊對照剛才的問題在課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寫什么.
(2)自學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識記字形.
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 chuán(傳說,傳遞) 都dōu(都是太陽送來的)
zhuàn(自傳,水滸傳) dū(首都,都市)
差 chà(差不多) 漂piāo(漂浮)
chā(差數,差錯) piào(漂亮)
chāi(出差)
三,證實審題推測.理出課文思路.
根據審題時學生推測的內容,逐一與課文有關段落對應起來.
板書:
遠(1)
特點 大(2)
熱(3)
太陽 動植物(4)
關系 天氣變化(5-6)
(4-8) 防治疾病(7)
總結全段(8)
四,學習"提示",對照以上板書,明確閱讀訓練重點,給課文分段.
1.看板書,說說課文安排哪幾方面的內容,課文可以分幾段.
2.齊讀"提示",對照剛才的歸納,看看是否歸納正確,強調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了解課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檢查字詞學習情況(詞浯表中11個詞語),重點教學"繁殖","水蒸氣"兩個詞.
六,細讀第一段.
1.默讀第—段,邊讀邊填寫表格.(表格見《教參》65頁)
2.討論填表的情況,然后齊讀表格的內容.
3.讀讀下面的句子,給加點的詞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a.其實(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b.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 )它卻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溫度估計( )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課堂練習:
①用數字說明天氣很冷或很熱,火車行駛很快,塔樓很高,樹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籃球運動員身材很高,用數字或比較的方法,具體說明很高.
③公園有一棵老槐樹,樹干很粗,用數字或比較的寫法,說明它很粗.
七,作業
1.抄寫課后習題4中的詞語,含生字的詞多寫兩次.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細讀課文第二段,完成部分書面作業.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太陽有哪三個特點 用數據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二,細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 (總分總)劃出總起句和總結句.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從哪些方面具體說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
邊討淪邊板書:
(1)動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陽
關系(2)云雨雪是太陽帶來的,
密切(3)熱冷風是太陽帶來的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么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 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