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反思 人教版第五冊
而體驗放風箏的快活,我作了以下試想:放風箏時的快活讓學生自己暢快的呼喊吧,發揮想象力,當看到風箏翩翩飛舞在藍天之上,他們會快活地喊叫什么?如果一個孩子的力量不夠,就讓我和他們一起站起來,帶著美美的感覺,自由地、快活地喊一喊吧!
找風箏的這一環節體現了孩子們的心情變化,那難懂的成語,像“垂頭喪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吧!如果把成語的復雜理解,改變為動作表演,應該很直觀的參透其中的意思,與此同時,也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一舉兩得。
課文最后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這是文本中的一段空白,很難得的練筆內容,同樣是語言訓練的延伸,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在這里我處理的方式是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達到把所想的變成文字抒發出來,從想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鋪墊。
終于,心中的備課思路逐漸清晰明朗,我早已按捺不住,也有些擔心年齡尚小的孩子們,唯恐難以接受我的理念。
周二的第一節語文課,我和我的孩子們開始了一次快樂的童年之旅。課堂上,有歡聲笑語,有瑯瑯書聲,有小勇士表情展示,更有我和孩子們的盡情呼喚。精致的課件中,我們的風箏,連同作者的風箏,飄在了語文的課堂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示范課早已結束,那份心頭的重擔卸下了許多,似乎應該輕松。風箏的份量是輕盈的,隨風而飄,自由不受羈絆。可是,經歷了這樣一次備課的蛻變,詩意語文的彼岸,籠罩在山水之間,忽明忽暗,而我即將撐一支尋夢的小舟,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