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實錄及評析
(生默讀)
師:你有找到感覺嗎?秋的聲音在哪兒?
生: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
師:秋的聲音還在哪里?同學們想一想,寫在課文空白處。
(生自由想象,教師巡視)
師:好,請同學來講講。
生:在歌曲里
生:在每一顆星星里
生: ......
生:在每一株小草里,在每一棵花朵上,在每一張笑臉里。
師:寫得真好,我們閉上眼睛,再聽聽秋的聲音(請這位同學上臺朗讀)
生:(掌聲鼓勵)
師:我們全班齊讀最后兩小節。
生:(齊讀)
師:最后一節“匆匆”怎么讀?
(請兩個同學試讀)
感到“匆匆”嗎?
生:好象沒感覺到。
師:我們再讀一讀。
(全班讀最后一節)
師:這遍好多了,我們再整體讀讀,把它背下來。
(全班背誦)
教學評析: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秋天。而三年級是低年級寫話的延伸與提升,是寫完整習作的重要開端。針對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教師設計的教學流程中突出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寫作等能力。在朗讀、分析、指導中有合適的側重點,讓學生觀賞秋景,想象聲響,體會秋情,引導學生發現詩歌的寫作方法,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仿照詩歌形式,續寫詩文,把朗讀教學與寫作指導融為一體。在課堂中,我們也真實看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中教學特色不僅就此,教師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聲讀,默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看書誦,試著背,不同程度,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體現以讀為本,讀有特色。讓學生在讀中聽秋的聲響,讀中感受秋的韻味,讀中試著寫詩歌。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合理緊湊,從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訓練,并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吟詩---賞詩----讀詩----寫詩”,讓學生沉浸在詩歌的海洋里,突出教材的特色,語文的教學要領。
教學本身的設計中有個拓展的環節,但實際的課堂中,由于學生領悟,配合程度不夠理想,預習得不夠嫻熟,在1—4節教學中浪費了些時間,使得這一環節不夠突出。如果能按設計中的,充分利用教師準備的課外資源,學生收集的秋天聲響,讓師生在眾多聲響中感受秋天的臨近,想象秋天的美好,那么這堂課就更加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