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教學反思 多篇
在教學過程中,有幾點做得特別好,值得我學習:
一、適當運用多媒體
語文課姓“語”,有著自己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本節(jié)課上有幾處運用多媒體手段,如:在學生自主學習生字之后,為了表揚小老師,出示了三幅“花鐘”以作為獎勵;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花;這樣的多媒體呈現,使課堂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
課文剛開始,教師以“什么是花鐘?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引入時,如果也能展示幾幅花鐘的圖片,學生可能會更好地描述花鐘。
二、教學以讀為主。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yōu)雅,課堂上力求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小老師帶讀、做動作體會讀等,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花的句子,這樣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
1、書寫方法的指導。學習生字時,小老師帶讀生字,然后師生合作寫字,互相提醒寫字留意事項,分享識字的快樂。
2、詞語理解方法的指導。在理解“艷麗”、“淡雅”、“嬌嫩”等詞語的時候,教師采用了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的方法。之后,小結:剛才,我們在理解詞語的時候,都是把詞語帶進句子里來理解。
3、習作手法的初步指導。在學習各種花的句子之后,教師講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同學平時寫的句子都是這樣的“牽牛花開了”“薔薇花開了”……你們寫的句子與課文中描寫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樣?我們學到了什么?
本課中寫到的花很多,學生當然要認識這些花,但這不是重點,因為不是常識課,那如何既能讓學生對花有所了解,又不失語文課的本色呢?薛老師通過把課文中的句子與學生平時寫話的句子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對花的不同描寫。學生不僅認識了這些花,而且把這些花的樣子、特點牢記在心。
四、融合多門學科知識
讓學生學會看鐘,這是數學方面的知識技能;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幾點開,這是科學知識;“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句中的“左右”體現出了語文用語的科學性。
五、注重課外拓展能力的培養(yǎng)
作業(yè):1、繼續(xù)搜集各種花兒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
2、小組完成“花鐘”,可加上自己的畫。
《花鐘》的教學反思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但是,對于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們需要確定這篇課文在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應發(fā)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嬌嫩”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