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個性得到飛揚——《找駱駝》說課設計
我今天所說的的是出自義務教育新課程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找駱駝》。教材內容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分析判斷,指點商人找回。
學生情況分析:
教師的可設計的再好。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先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分析,我了解到學生預習的很充分,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簡單得了解,但不具體。學生再朗讀時情感投入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課。
設計理念: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通過個性化閱讀,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3、轉換角色,顯露個性化的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的結論。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文中老人如何知道駱駝的下落的。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峰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學流程:
一、巧設懸念,讓學生想學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對駱駝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跟駱駝有關的課文,讀了課文后,你們還會受到很多啟示呢?一起讀課題。通過預習,你都讀懂了些什么呢?(學生交流)
隨機板書出示 : 駱駝(走失)
商人(尋找) 老人(指點)
二、質疑解疑,讓學生樂學。《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而且本單元的重點也是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于是我是這樣設計的:
1、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2、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系不是很密切的我們放著以后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3、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課件出示:至于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