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實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其中“閱讀期待”為新術(shù)語,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讓課堂更加精彩。金明東老師在浙江省第二屆閱讀教學大賽上執(zhí)教的《驚弓之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閱讀期待,共同構(gòu)建學生的期待視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閱讀審美認同能力,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 “ 傾聽 ” 文本
師:上節(jié)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驚弓之鳥》,讀讀課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師:今天我們來學這個成語故事,同時要向更羸學一招推理的本領(lǐng),來破這個“驚弓之鳥”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線索。
師:對,我們先找第一條線索:更羸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這條線索怎么理清?我們先去傾聽作者是怎么告訴我們的,自讀后討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自讀自悟后組內(nèi)分工討論。)
師:好,下面請各位“小福爾摩斯”發(fā)表意見!
生:因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傷口沒有愈合,又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用波浪線畫下這些句子,這是依據(jù)。(出示課件梳理領(lǐng)悟)
更羸怎么就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1、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2、大雁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所以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師:還有別的理由?
生: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快速讀一遍課文,合上課本,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師:將 “弦響”、“害怕 ”、“高飛”、“裂開”、“掉下”這幾個詞貼在黑板上的方框內(nèi)。
師:用上“因為 ……所以……”來說一說大雁直掉下來的經(jīng)過。
生:因為大雁聽到弦響,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生:因為它拼命往高處飛,所以傷口就裂開了,結(jié)果從天上直掉了下來。
賞析:破案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這一引領(lǐng),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整堂課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個問題:“更羸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強烈地激起學生“傾聽” 文本的欲望,既“傾聽”文本作者的言說,又“傾聽”自己(同學)的言說,作品的意義在兩種言說的交融中得以構(gòu)建與生成。
二、在期待中“叩擊”文本
師:我們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問題解決了,這黑板上的內(nèi)容可以擦掉了嗎?
生:當然可以
師:真的嗎?老師覺得一個有責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時,肯定會想:這個案子好不好結(jié)呢?能不能讓人們信服
師:(滿腹疑慮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來,問題的癥結(jié)在哪里?
生:那是因為大雁很害怕。
師:不錯,可為什么會那么害怕呢?
生:因為它第一次受過箭傷。
師:有道理,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傷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聽得“嘣”的一聲響,以為是什么,沒去理會,說時遲,那時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虧不是要害,但還是吃盡了苦頭。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飛,瞧見地面上有許多人朝它指指點點,很開心,以為人們在贊美它,防備之心一點兒也沒有了。沒想到會遭此厄運,大難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