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教案
(指導朗讀)
師:老人看見了什么?
(生畫下相關內容)
師:老人看見了這些現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生用另一種符號畫下相關內容)
師:我想要知道你們畫得對不對,該怎么辦?請男同學讀“看見”的內容,女同學讀“知道”的內容。
(男生、女生分別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學習運用“是不是”發問。商人以為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所以忿忿不平。當老人不緊不慢地說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現在,老師要請你們來做一回聰明的商人。當你聽到老人說出駱駝的特點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來問一問老人?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示范:請問,您是不是看見了,所以知道)
師:同學們會問嗎?自己試著問一問老人。
(生自由練習)
師:誰能夠連起來問一問?
(同桌互相說,然后群體表演,扮演老人的學生也要表現得越聽越高興,為商人的聰明感到高興)
五、深入理解,解讀推理過程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有個問題。看見了路上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怎么就能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兒跛呢?老人當時是怎么想的呢?(請學生結合課前的游戲回答)能不能反過來說,要是駱駝的左腳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兩只腳印應該一樣深淺)
師:很好。誰能來講一講老人看見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心里又是怎樣想的?
師:老人看見樹葉上駱駝留下的牙印,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你們能不能畫一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留下的牙印應該是怎樣的?
(生試畫—投影展示—進行比較判斷)
師:對,老人在樹葉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這駱駝──誰能接下去說?
(師指名學生回答)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六、自由質疑,理解寓意
師:課文中的老人請商人順著腳印去找。讀到這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問問題: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
師:是啊,為什么要讓商人順著駱駝腳印去找呢?我們來討論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
師: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同學們覺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樣的一位老人?
七、回顧全文,積累語言
師:故事很有趣,讀了課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啟發。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全文。同學們喜歡怎樣讀,齊讀還是分角色讀?大家要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的哪些詞語或寫法給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生讀課文并交流)
師:相信這些好詞好句會隨同《找駱駝》這個故事,一直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設計思路】
一、促進學生語言與思維的共同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說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并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說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游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讓語文教學更有語文味
要在課堂上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讓語文課有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