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教學案例及反思
本課中處理得較好的在于介紹趙州橋的美觀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自讀,找出有關句子,結合圖和提示讓學生說,最后讓學生只看著圖向大家介紹,從而達到課后背誦的訓練要求,從扶到放,幫助學生能更快的進行背誦。當然在處理中我還可以將“纏繞、抵著、雙龍戲珠”這些詞語與圖更好地結合,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幫助學生背誦課文。但文中一些地方處理得并沒有達到目標中的效果,并沒有幫助學生一步步進行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許多地方還需精心設計,以達到教學目標。
課例——師:你知道我國哪些著名的橋嗎?
生:我知道南京長江大橋;我知道蘆溝橋;我知道日本的懶戶大橋。
反思——我在設計這個問題時,只注重到哪些橋是著名的,但并沒有抓住“著名”這個詞很好的用于我后面的教學,既然是講到著名的橋,而不應該只知道橋名,應該繼續(xù)進一步設計講它們都是以什么而著名,有些是因為設計獨特而著名;有些是因為它的歷史而著名;各種橋以什么著名都是不同的,從而讓學生可初步了解到一種建筑可先概括地進行介紹。隨后便可以順其自然地進入正題,介紹趙州橋。“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名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教師就可以根據趙州橋為什么著名呢?在這段文字里學生就能找到,如“世界聞名;隋朝;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可看出它的歷史悠久,說明它很著名。隨即老師就可出示“趙州橋建成700多年之后,歐洲才出現類似結構的石拱橋,如14世紀法國的賽雷橋。但后者在180年前已遭毀壞。而趙州橋歷經8次強烈地震和無數次的洪水沖擊,任憑風吹雨打,仍然屹立在原處。”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橋因自己不同的特點而著名,從而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課例——師:那趙州橋是如何堅固呢?
出示課文第二節(jié):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型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型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fā)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即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
生交流,師歸納并板書:
一座單孔弧形橋,跨度大
大拱的拱肩上各建了兩個小拱
既減輕重量,節(jié)約材料
又便于泄洪,且增美觀(當學生講到這點時,出示圖示,理解怎樣泄洪)
創(chuàng)舉
反思——首先,我在提問時不夠明確,不是“如何堅固?”應更為準確地表述為“趙州橋為什么堅固?”本段是一個訓練學生如何歸納主要內容的例子,抓住“創(chuàng)舉”一詞進行教學。我在教學時,雖然有這個意識,但是缺乏一定的訓練手段,在歸納主要內容時,我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可看出趙州橋堅固的?通過學生找句后,我將其歸納成板書,也就是我將應該學生來歸納的任務直接由我一步完成,學生根本沒有思考,只要通過我的板書連起來說一說。其實根本沒有訓練學生如何去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歸納,如果換一篇文章,學生同樣還是不會。可讓學生邊讀邊畫,通過畫可讓學生初步了解它的構造,而后根據自己畫的進行復述。然后抓住“創(chuàng)舉” 關鍵詞進行歸納,為什么說它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呢?通過讀文,學生可找到相關的句子“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型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找到句子后,教師則要幫助學生抓主要內容,找出哪些是關鍵的詞句進行歸納;這其實是一點創(chuàng)舉,在當時來說是沒有的,所以稱之為“創(chuàng)舉”;其次學生還會找到“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型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fā)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小橋洞流過。”這也是一個創(chuàng)舉,在于減輕重量,便于泄洪,而且還增加了橋的美觀度。學生歸納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板書來點出“創(chuàng)舉”一詞,趙州橋的創(chuàng)舉不但是它的歷史悠久,而且它的建橋結構非常堅固。因此才會成為著名的橋。這樣即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創(chuàng)舉一詞,又更好地圍繞了著名的橋,還讓學生知道該如何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兩者結合地更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