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感受畫家的高超技藝及背后付出的勞動。
3.學生能初步運用“圖文對照法”來自學課文,并能較簡潔、正確地復述課文大意。
4.在自主瀏覽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和理解課文內容后,仔細觀察畫面。
【教學重點 難點】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課前準備】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課件和網頁,與名畫尺寸一致的卷紙,不到一寸大小的黃豆或紙,收集名畫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導入新課
1 談話導入。
2再出示《清明上河圖》引出課題。
3 出示一幅( )的畫,補充課題,運用替換詞語方法理解“名揚中外”的含義。
二、結合預習,初讀課文
1.借助網頁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理解詞語。
2.結合課前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交流對《清明上河圖》的了解。
3.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同學們真會學習,在預習中就把課文的第一段內容學懂了。
4.齊讀課文第一段 。
三、欣賞感知,明確方法
1 出示《清明上河圖》視頻,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自己看后的體會。
2 激趣:從剛才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贊嘆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么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3 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四、看圖讀文,激發情感。
1 默讀2—5段,對照圖畫找一找課文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2 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3 交流感悟,隨機處理。
(1)讀第2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并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很了不起。
(2)讀第3段,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段,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啊!”
4 齊讀第五段,說感想,激發感情。
5 教師出示贊歌與生交流。
歷經風雨八百年,
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眾生相,
盡在綿綿畫中間。
揚名海外震國威,
驚世絕技人人贊。
絕!
中華文化真叫絕!
五、拓展閱讀,加深印象
閱讀前,明確要求:1、訓練默讀的速度。一分鐘300字
2、帶著問題去默讀文章。
3、先默讀老師要求的必讀文章,有時間的話選讀其他文章,如《臉譜》、《盧溝橋的獅子》、《中國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