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三上年級《矛和盾的集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情境理解“集合”、“自衛”、“進攻”、“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了解發明家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過程,初步感受發明家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讀寫課題
1、出示生字“矛”、“盾”,讀讀認認。
2、出示圖片“矛”、“盾”,利用實物的特點指導書寫。
3、說說“矛”、“盾”各自的作用。
4、揭示課題,齊讀課題,練習書寫“集合”。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找出一個能解釋課題的句子。
2、交流句子,齊讀句子,理解“集合”和“合二為一”。
3、根據重點句質疑,提出本節課的閱讀目標。(怎樣合二為一?怎樣大顯神威?)
三、學習“合二為一”,梳理發明過程
1、再現比賽場景,感受緊張危急。
a、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結合“雨點般”、“刺”等詞語的理解感受矛進攻時的厲害。
c、朗讀體會。
2、緊扣“如果……就”,感悟發明家的思維過程
a、在這樣緊張危急的時候,發明家怎樣想,都想些什么?用心讀讀課文2——4自然段,劃出句子。
b、運用句式練習,由扶到放,感悟思維。
★想法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明家想到了什么?抓住“如果……就”一詞進行點撥,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簡筆畫。
注意兩個感嘆號,一起讀好這句話。
★想法二: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從哪些詞你感受到了發明家自己覺得不是很滿意?
用“如果……就”把發明家修正自己的想法補充完整。
★想法三: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用“如果……就”揣摩一下發明家后面的想法,寫在作業紙上,交流。
c 、復述整個發明過程
根據提示,同桌互說。
指名一兩個學生復述。
3、出示坦克圖片,找回“矛”、“盾”蹤影。
四、讀第五自然段,領略“大顯神威”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a、小結“合二為一”,思考劃出坦克“大顯神威”的語句!
b、出示句子:1961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抓住“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等詞語隨機指導朗讀,領略坦克的“大顯神威”。
五、抄寫詞語,積累詞語
磨課體會
公開課不再讓“寫”缺席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的課既中看又中用,少一份浮夸,多一份樸實,少一些煽情,多一些扎實。然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又何其艱難!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幾近完美的預案,等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于是,就這樣,我被痛苦地折磨著。
然而,我又是幸運的,因為在我身邊,總有一些可敬之人在不斷地給予我很多無私的幫助。于是,那份留存心底的感動促使我在充分準備與巧妙設計的流程中成長著,進步著。
2008年11月13日上午第一節杭州西湖教育集團(文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