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案例與反思
12、說得這么好,讀課文絕對是一流的。好,拿起書,挺起胸,齊讀1—9自然段。
四、分角色表演
1、給動畫配音
2)師:如果小朋友們加上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演一演,在中央一套播放,收視率一定(師豎起大拇指)很高,想不想去?生:想!
師:先跟同桌練一練
3)指名兩人上臺展示(鼓勵學生忘記了可以用上自己的詞)
五、寫話
1、幻燈出示:
夸一夸:
勸一勸:
師:二選一,選自己感興趣的一句寫一寫
生埋頭練寫,師巡回指導
2、交流 3、引趣
師:他們的故事完了嗎?剛才你們演了電視劇的第一集,后面還有第二集,我們下一節課再學習。
六、作業:
和家長分配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小故事。
板書
奚落
陶 罐 和鐵罐
不理會
教學反思: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這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我這節課的設計主旨。整節課緊扣“讀、思、議、寫”四字進行教學設計,盡最大可能追求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是互不相干的三張皮,而是緊密聯系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生字部件來認識生字,例教學“陶、罐”兩字,從認識“缶”字入手,再出示圖片,學生不僅認識了“陶、罐”,而且了解古人造字的一些規律、方法。在理解“奚落”這一詞的意思時,我一改常規,從鐵罐奚落陶罐的話語入手,在反反復復的朗讀過程中,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 的含義。在最后書寫生字這一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找生字規律、猜字謎等方法識寫生字,并重點范寫“陶、虛”兩字,讓學生從小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因此,學生在識字、學詞、讀書的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掌握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的方法。
本課的對話朗讀指導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怎么做到求實、求真、求趣呢?我通過范讀、學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上書聲朗朗,“讀”占鰲頭,并層層推進,順學而導。這篇課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可惜我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忽視了提醒學生這一點,我想我應該把描寫鐵罐奚落陶罐時越來越傲慢,以致于惱羞成怒的一些神情、動作用著重號標出來。這樣,學生的朗讀就更有滋味了,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在朗讀時注意提示語。一個精彩的課堂,并不是學生讀得有多好,而在于學生進步有多少,正像一個特級教師所說的:“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學生拔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