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分析和反思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于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于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本課的重點在寫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難點是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翠鳥之所以能在疾飛中叼起小魚,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點是不可分的。
二、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在寫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學難點
難點是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翠鳥之所以能在疾飛中叼起小魚,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點是不可分的。
四、重、難點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 ,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于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于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水面”說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五、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翠鳥和蘆葦的標本、掛圖或幻燈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的錄像片或課件。學生收集有關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方面的資料。
2、教師引導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再進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寫了什么。然后,通過反復朗讀,想象翠鳥小巧、美麗、可愛的樣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魚的動作。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始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想象。在這個基礎上,把個人讀懂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討論。特別要注意,發言、討論不可脫離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直觀性的教具可以結合使用。
3、指導朗讀、背誦:
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指導朗讀,采取范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