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教材分析】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致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艷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言入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過《燕子》這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抓住了燕子外形和動作的特點,通過細致描寫,寫出了燕子的活潑可愛。今天咱們再認識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翠鳥。(課件展示):翠鳥圖片
師:“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板書課題)我們一起和它打聲招呼吧──生齊讀課題
師:再親切一點。”它長得漂亮嗎?那誰能來夸夸它?
師小結:那現在我們就趕快去看看作者筆下的翠鳥吧!
指生讀文思考:翠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匯報:漂亮、可愛。(師相機板書)
二、精讀課文,重點品悟
(一)學習外形
1、總體感知
師:從哪兒能看出她漂亮啊!生找原文讀。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能把這只小小的翠鳥描述的如此漂亮的?
生:仔細觀察了
師:哦,對了有羽毛這一特點。羽毛都有哪些顏色?
生: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師:正是因為他的身上有這么多的色彩,所以作者要說它的顏色——(色彩鮮艷)那誰能想到人們為什么把他叫翠鳥嗎?
生:翠有綠的意思,又因為翠鳥身上有很多種綠色,所以,才叫翠鳥。
2、具體感受翠鳥外形特點:
師:看來他的名字和他身上的羽毛顏色有關,。你真聰明!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出示:小巧玲瓏)來,讀一讀。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致。形容東西小而精致。
師:課文中是說誰小巧玲瓏啊?從哪兒看出來的?(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師:我們來看看圖片,翠鳥的體型真的是——(小巧玲瓏),在這段描寫中,你還喜歡那些句子?
生: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師:你認為這些句子好在哪兒?(打比方的句子;當成人來寫;把翠鳥寫得非常可愛)也能看出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同學們實在是太棒了。
3、引導觀察寫作順序;
請再看屏幕,你能不能看出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翠鳥的外形的?(請學生按順序說,教師板畫翠鳥外形,引導學生總結出從下到上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