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樸面 耳目一新──評支老師的《太陽》
【編號:2797】支玉恒教學實錄——《太陽》
聽支老師上《太陽》一課,真使人有清風撲面,耳目一新之感。竊以為這種“新”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時新的素質教育要求
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在課堂,在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向全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展區內得到發展”。在這兩節課中,學生自始至終都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實現,主體精神得到了發揚,主體意識得到了增強。這充分地表現在如下方面:
1、全員參與:
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因而教育十分注重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參與訓練。如上課伊始個個邊默讀邊動筆勾畫。這“大兵團作戰”的方式,使得人人都有語言實踐的機會。此外,在兩節課中進行“單兵作戰”的說話、朗讀、辯論、板書、板演的學生有近百人次。支老師還特別關照那些沒有發過言的學生,用征詢的口氣請他們先舉手,請已發過言的或板寫過的學生把機會“讓”給他們。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在這兩節課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
2、全程參與:
學生全員參與的語言訓練不僅僅停留在某一兩個時段,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如開始時人人“三讀”課文,個個勾畫語句;而后多人次的概說和板書內容要點、上黑板標序號;后半段的眾人爭相說、讀、議、辯、寫等。學生自始至終都在興趣盎然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則以“主持人”的身份時而點撥、時而設疑、時而導引,既相伴又導行。
3、主動參與:
支老師特別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如讀課文時,讓學生想讀站起來就讀;討論問題時,想說站起來就說;在參與板書時,想寫跑上來就寫。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主動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教者還注意運用“商疑”、“存疑”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如在確定“沒有太陽就沒有可愛美麗的世界”這句話在“系統表”中的位置時,老師讓學生自由辯論,各說各理。學生興致高漲,“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了進來。他們弄清了這句話在“系統表”中的位置,實際上是認識了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認識的同時,還進行了由簡單到復雜的關聯詞語說話訓練。如果沒有這們的教學環境,只是單單拿出一個這么復雜的多重復句讓學生造句,我想,學生是無論如何完成不了的。
二、“自主發展,點撥啟導”──全新的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支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摸索出“自主發展—點撥啟導”的閱讀教學方式(見本書附錄)。這一方式的實質是為了進一步地改善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而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太陽》一課的教學,可以說是對“自主發展—點撥啟導”教學方式的最佳詮釋,其新意著重表現在如下方面:
1、令人耳目一新的“群書堂”:
曾幾何時,課堂上的板書可以說是老師的專利學生的禁區。“板書”是老師設計、板寫出來,學生只是有時可以抄一抄(不管它有用沒用)。而在支老師的這兩節課中,教師打破常規,別出新意地讓學生到黑板上把自己讀明白了的內容要點寫出來,而后又標出序號,最后又排列組合成一個“系統表”。在這三個過程中,就有30多人次上臺板寫。當然,這種“誰想好了就上來寫”的“自由式”板書,又是在老師的導引下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的。這兩節課是實實在在地把教師的“一書堂”變成了學生的“群書堂”。在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中,“一言堂”變“群言堂”較易,“一書堂”變“群書堂”要難得多。支老師這一“群書堂” 的創意,絕不亞于他當年在四川成都下那《第一場雪》時,曾在全國首創使用的“詩化板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