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賣木雕的少年(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案)
第 一 課 時資料共享1.老師請同學們搜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請學生到前面展示)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看過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3.學生觀看錄像后自由表達。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初讀感知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小組合作學習。a.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帶領小組成員認讀生字,并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b.認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c.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d.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研讀感悟1.自主閱讀思考:想想賣木雕的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復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一起再來深入探究。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4.說說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一個人。第 二 課 時品讀入情1.激qing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配樂朗誦的課文錄音)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學習發現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新發現”。4.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布自己的“新發現”。教師啟發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現。如課文里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總結收獲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讀讀寫寫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3.教師范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建議1如果有條件,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2識字寫字指導。“釋”是翹舌音,“賓”是前鼻音,要注意讀正確。“栩”字不要讀成“羽”。寫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模”可以讓學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3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順序: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朋友介紹的非洲木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時,愛不釋手,激發了購買的愿望。這兩部分都是為后面做鋪墊,這樣才能更充分地表現出“我”放棄買木雕后的遺憾心情。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才會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雖然只是一件小禮物,卻表達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兩個部分是教學重點。本課在表達人物內心活動上,和上一課有不同之處。上一課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動作來間接表現,本課則多是直接表現。如,“我卻猶豫了”“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我感動極了”。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體會寫法的不同。課文中,少年猜測“我”是中國人,為文后“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埋下了伏筆。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為什么單單會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呢”?這和本課的背景有關,作者游覽的非洲國家是贊比亞(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位于贊比亞境內),中國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援助建設了坦贊鐵路,給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參見參考資料)。如有學生提出這一問題時,可以適當地給學生講講。這一背景也說明“國際理解”是雙方的行為,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4本課詞語非常豐富,教師不但要注意讓學生積累熟記,還要讓學生學會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驟進行:(1)找詞語。可以先結合課后練習題三,讓學生先找出這些四字詞語(不一定是成語),并抄寫下來,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2)理解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比較難的詞語。如,“游人如織”的“織”不好懂,這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說明游客很多,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往來;“琳瑯滿目”的“琳瑯”本意是“美玉”,這里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讓學生記詞語注釋,更不能把詞語分解成單字讓學生一一對應。只要學生能在本課的語境中,大致理解詞語的意思就可以了。(3)運用詞語。教師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鞏固所學詞語,例如: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十分()。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師還可以利用本課的語境,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詞語來替換,調動學生運用平時的積累。最后,還可以變換另外一篇短文,設置一個新的語境,讓學生正確地使用,鞏固本課學到的詞語。5本課的對話較多,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在課文中,有很多語氣詞的提示,例如,“夫人,您買一個吧!”要讀出懇切的語氣;“您是中國人吧?”是猜測,要讀得比較輕。教師指導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提示學生尋找課文中類似的詞語。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6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夠買一個木雕,雖然有推銷商品的意思在內,但主要還是希望游客能帶走一個紀念品;當我不打算買木雕后,少年先是覺得遺憾,后來又決定送一個木雕給我,除了“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非洲。這表現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也表現出他的質樸、善良。可先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少年的行為,哪些話是少年說的,想想當時的情況,再體會少年內心的想法。可以讓學生放開說說,也可以結合選做題讓學生直接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