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愛爾莎》教學案例
(劉老師前后幾次提出 “他們像一對什么”的問題,使課文分析或學生體驗情感有迂回現象,也由于這個問題在“洗澡段”出現不夠恰當,導致分析效果欠佳。)
[片斷四]
第二次執教時,劉老師以“你喂養過小動物嗎?你給它取過名字嗎?”導入新課,三位學生分別做了回答,喂過小兔子、小鴨、小狗。學生有的凝聽,有的偷笑,氣氛輕松、活躍。
在分析到愛爾莎抓傷驢子的內容時,教師問:主人是怎么訓斥獅子的呢?
生1:邊揮鞭子邊說:我叫你欺負人,我叫你欺負人!
生2:愛爾莎呀,它可是我們的好伙伴,你傷害了他們,誰給我們馱行李呢?以后可不許這樣了喲!
在分析作者要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二者難舍難分時,教師問:“三年來,他們已經情同母子了,可是為什么又面臨這種分別呢”?生答:“愛爾莎是野生動物,大自然才是它的家”,“作者越是愛愛爾莎,就越是應該把它送回大自然。”
(導入新課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它對整節課效果的好壞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在開課時提出問題,創設情境,通過對比或類比來達到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在分析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通過 “想想作者是怎么訓斥獅子”的問題,引導學生產生聯想,把學生帶到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從而引領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啟示】
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既是教師素質的體現,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恰當把握提問時機,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掘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益。而教學中的發問時機與學生的興奮點是稍縱即逝的,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捕捉,因勢利導。反之,如果把握不好課堂提問的時機,不僅會使課堂提問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還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有待討論的問題】
小學生在課堂上,普遍缺乏質疑問難的意識,他們或者提不出問題,或者提不到位。那么,教師該怎樣教會學生學會把握質疑問難、大膽發問的時機呢?當學生提出一個與本課內容分析聯系不大的問題時,我們該怎么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