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里的孩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山溝里的孩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紀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介紹了大山里的孩子為了尋求改變山溝貧困面貌的"金鑰匙",而起早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遠刻苦學習的動人事跡.這篇散文,語言優美,情感動人,是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一篇好范文.通過本文的學習,教育學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學習,為了家鄉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難, 刻苦學習.
學情分析:
本校學生遠離山區,對山區孩子的生活不是很熟悉,文本的內容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本語言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但是要讓學生感情上得到共鳴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教學中,需要通過朗讀,借助每體輔助手段,用鮮明的畫面,配以清晰的講解,引領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山溝的窮面貌,感悟山溝里的孩子為了實現理想艱辛地學習.學習山溝里的孩子那種為了家鄉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本節課是在第一課時學習部分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以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字詞句.
2.引導學生邊讀讀,畫畫,議議等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積累詞語.
(二)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了解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
能通過學習課文,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真正含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閱讀課文的語言文字,借助媒體的音樂以及圖片,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注重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借助媒體的圖片等引導學生感悟山溝里的孩子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揭示目標
1.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了大山溝,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他們是(指導讀好課題)
2.復習詞語: 籠罩 羊欄 啟程 面貌
智慧 辛勤 金鑰匙 懷著理想
遠遠近近 說說笑笑 腳步匆匆
指名分行讀詞語注意引導學生讀準詞語,齊讀詞語.
3.請同學自由說說對課文的了解 師小結相機課件出示句子;(傳說----改變山溝的面貌),生:齊讀這句話.師:相機點擊:金鑰匙.山溝里的孩子是怎樣來尋找這把神奇的金鑰匙的呢 (板書:金鑰匙)請同學們自由讀1~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從這部分內容中知道了什么
二,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一)教學1~5自然段
生:自由讀1~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從這部分內容中知道了什么
上學
讓我們先去看看山溝里的孩子是怎樣上學的 出示12自然段.指名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山溝里的孩子是怎樣上學的
讀后組織學生交流.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1."山溝里的孩子們走過這座山,翻過那座山,背著書包上學校去. "出示這句
生:讀句子并聯系實際交流體會上學路長,學校遠,而且是山路,難走,上學艱苦.師:指導讀好句子,(板書:艱苦)
2."清晨,天還沒有亮,山溝里還黑著."相機出示,生:讀句子并聯系實際交流體會上學早,天還沒亮,那時我們還在睡覺呢.師:指導讀好這句話.
3."遠遠近近,腳步匆匆,初升的紅日擁抱著他們".點擊出示:生:讀句子交流體會山溝里的孩子要走很多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所以遠遠近近的孩子即使從清晨就出發了,但還是個個腳步匆匆趕著往學校去,不浪費一分一秒,上學真艱苦.師:指導讀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