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里的孩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五,鞏固提高,布置作業
理想的燦爛的黎明正向他們招手,相信山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課文寫的是多么感人呀,這些作業你喜歡嗎 1. 課后選擇課文中感受深刻的段落背一背.2. 課后我們可以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周圍的人聽.3.課后我們可以收集一些如文中出現的:"黑洞洞""日日夜夜"這種類型的詞,三項作業任選你喜歡的 1~2題來做做.
六,板書設計:
山溝里的孩子
艱苦→金鑰匙→理想
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本課媒體我運用的是"authorware7.0"制作的,課件操作簡單,課件環節間環環相扣,運用自如,即使在操作過程中發生錯誤,也能馬上退出界面,進行調整 ,不影響課堂正常上課.
課前:
由于課文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教學前,運用媒體出現課題時,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創設教學的情境,讓學生隨著音樂,把學生帶入那遠離我們生活實際的山溝里孩子學習的生活.創設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行感悟課文內容打好基礎.
課中:
由于課文所學的內容離學生比較遠,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會山溝里的孩子學習的艱苦,我充分利用媒體,將一些重點詞句變色或加點,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閱讀課文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充分閱讀文本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借助媒體,聯系實際生活來感悟山溝里的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黑夜兼程,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的精神,從而讓學生能夠與文本產生最大的共鳴.如: 教學"野葡萄┄┄"一句時,我借助媒體,演示課件出示句子,生自由讀句子,讀后聯系上下文交流體會時,媒體將 "由黑變綠","由黑變紫","由黑變紅",加點變色,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詞語體會山溝里的孩子從天黑走到了天亮,他們上學的路可真遠呀!另外,課文寫了山溝里的孩子上學與放學的情景,但是山溝里的孩子在校學習的境況課文沒有描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山溝里的孩子學習的艱辛,我讓學生學完上學那部分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媒體放映一組圖片,讓孩子欣賞一組山溝里的孩子在校學習的圖片,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再加上教師深情地介紹,使的學生又在直觀的畫面中體會到山溝里的孩子不僅上學艱辛,他們學習的環境也很艱辛,隨后一句"那放學呢 "很自然地帶領學生走進放學的部分.放學部分的內容在寫法上與上學部分的內容很相似,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我們知道教學應該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結合本課的這一寫法特點,也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用學習上學部分的內容的方法來自學放學部分的內容,媒體出示放學的內容時,我讓上學的相關內容與放學的相似內容放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學習放學那部分內容時,就會運用學習上學時的方法來朗讀感悟,加以理解放學那部分內容了,通過對比比較朗讀相關內容,使得學生進一步體會山溝孩子學習的艱辛.當然,還能幫助學生簡單地了解課文寫作上的特點.再有,在學生充分體會山溝里的孩子這樣艱辛的學習就是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金鑰匙時,學生肯定心情激蕩,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充分表達出當時的真情實感,此時,媒體畫面定格出示為:一群爬山涉水上學的山溝里的孩子,再加以教師深情地述說:"學到這里,面對這樣的一群孩子,你想對這幫朋友們說些什么呢 ",設計這樣一個說話寫話的練習,不僅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練筆的機會,也可以讓學生把真情實感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