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
生a:老師,我覺得你們說得不對!
師:為什么呢?
生a:我覺得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家長給予的。比如下崗工人,街上的乞丐,他們有幸福生活?他們的生活也是幸福的嗎?也是祖國人民和黨所給予的嗎?
師:(無奈)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b:下崗工人至少有飯吃,他們生活應該是祖國人民和黨所給予的,要不就會餓死的。
生a:有口飯吃也叫幸福嗎?你的要求在今天看來太低了吧?這是在深圳呀。
生c:你沒有看報紙嗎?非洲每年要餓死多少人呀?
生a:我們為什么要和非洲比呢?為什么不與美國比呢?
生x:美國也不一定都好吧.
生a:總比我們強吧。要不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呀?為什么美國人不是爭著到我們國家來呢?
生a:你看到過下崗的鄰居得到國家和政府的關心嗎?
……..
開始是一個學生提出來,后來班里差不多一半的學生不同意教參上的觀點。總之這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辯論中進行,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些問題還十分尖銳,在此不便寫出來。這節課,當時我沒有直接當裁判,學生問我支持哪一方的意見時我使了一給詭計:“同學們課后繼續商討吧!”我借機溜走了,我想讓他們熱情冷卻后自然就會同意教參上的觀點。
但這節課后,讓我反思很大:
一、老師不能強制學生簡單地接受教參上的觀點。
是呀,我作為老師總不能強制有一定思想的學生去接受教參上的答案吧。我們經常提出要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允許學生大膽思考、質疑,所以我們不能壓制他們的觀點。我們要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當前的應試教育又是往往壓制著師生的思維,其實語文課上學生有許多觀點是很有道理的,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對事物的看法。
二、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要做好輸導。
這節課中,學生出現觀點對立,特別是有許多學生不同意“幸福生活是祖國人民和黨所給予的”時,作為教師千萬不同放任自流。我的做法就是:制造了一場師生辯論。讓他們與我爭辯,當然我必須做了大量的準備,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明白無論哪個國家,哪種制度下,社會上都有窮人。通過列舉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讓大家看到我們國家的進步,而這種變化是舉世矚目的,并找出有關的報道和數字,讓大家同意“幸福生活是祖國人民和黨所給予的”的觀點。我覺得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這課時,教師對學生的觀點要及時輸導,這樣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三、現在的教材內容存在偏難,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
這次提倡課程改革后,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也安排作家喬羽創作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這篇課文,但在教學第三段“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時,雖然孩子們也說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但孩子們還是似懂非懂的,說不出任何理由。最后我也只有搬出教參來解釋,但孩子們還是表情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