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幾個普通人給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它們對自己的觸動,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刻認識。
教學中運用錄音、錄像、圖片等素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讀讀、畫畫、自學、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等方法,抓住重點詞句,從看似平常的小事中體會有些人那默默無聞的崇高品質。在理解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細節和重點的詞句細細體會,引導學生注意內容上的相互聯系,加以比較,通過比較深入體會一些普通人的偉大,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新詞:妨礙、謙遜、挖掘、衣衫襤褸。
2.理解重點句。
(1)不需要任何字據,也不需要什么樣信誓旦旦的語言,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讓“我”肅然起敬。
(2)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及時伸出熱情的手,無論他是富人還是乞丐。
(3)教師以大地為紙張,以利石為彩筆,用這種最樸素卻又極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給我上了最后一節代數課。從這個“細瘦矮小,貌不驚人”的代數老師身上,讓我實實在在地領悟到了“君子謀道”的精神。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作者在敘事過程中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
(三)德育滲透點
正是這些普通人不經意的行為,觸發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動、感悟為線索,連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動、感人。
關鍵處處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幾件小事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的多樣性。
(4)學習本文以情感為線索連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語言,表達細膩、敏銳的心靈感悟,揭示善良與美的主題。
教學準備:課件下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讀通課文、理清脈絡、練習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1)導入語。我們身邊有許多很普通的人,他們卻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幫助,如清潔工人給我們帶來了潔凈的環境,無數的微塵給我們身邊許許多多人帶來了溫暖,課文就有幾位很普通的人,但是卻教給我許多的東西。
(2)通過預習,說一說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都寫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
(3)小組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文章分兩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某些人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總領下文對“有些人”的回憶。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對自己影響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時光喻為“雨季”,用人們在雨季里對晴空的期盼與懷念,表明自己對“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三)第二部分都寫了幾件事?對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記敘四件事,第一層(從“那一年,我讀小學二年級”至“她已挖掘出一個小女孩心中寶貴的自信。”),寫一位謙遜的女教師偶然的稱贊對我自信心的影響。第二層(從“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為什么其他的人竟無所畏懼呢?”),講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對承諾的信守。第三層(從“有一個夏天” 至“永遠不可彌補的遺憾”),寫了因錯過一次助人的機會,而產生的自責。第四層(從“對于代數中行列式”至文章結束),講了代數老師在特殊情況下給“我” 進行列式的事情。正是這些普通人不經意的行為,觸發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動、感悟為線索,連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動、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