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早晨》說課稿
2、以讀代講法。《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教學強調感悟,而讀書則是感悟的前提,課文接觸得越多,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越深,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再者,本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二)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僅僅在于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將來不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根據教材特點,我指導學生采用了“讀、思、劃、想(想象)”的方法進行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嘗試以下學法:
1、自主學習法。鼓勵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自然段,但“放手”并不等于“放羊”,教師在學生自學前、自學時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2、讀悟法。新《課標》在“前言”的“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中明確指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四、說教后感
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時刻激勵自己用教學去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提升課堂教學的品位。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來自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