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用字詞句:背誦簡稱歌,并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
2、寫好帶有捺畫的鋼筆字。
3、讀讀背背成語和古詩《夏日田園雜興》。
4、口語交際——聊聊春節。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橫撇”和“撇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綜合地學習字詞句。在弄清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基礎上背誦簡稱歌,并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
2、學寫鋼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
難點:背誦簡稱的句子。
教學準備:中國地圖、拼圖。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幫助學生對中國地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中國地圖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雞。
(2)借助地圖了解我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知道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是直轄市,新疆、西藏、廣西、寧夏和內蒙古是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香港、澳門是特別行政區。
(3)讓學生了解直轄市是中央直接領導的城市,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相當于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
(4)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省、市自治區的簡稱,老師把簡稱出示在相應的省份上。
(5)玩拼圖,進一步熟悉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
(6)找朋友游戲,鞏固學生對簡稱和相應城市的了解。
2、第二部分。
(1)老師出示句子,學生邊讀邊想:通過學習你有哪些內容原來
不理解的現在理解了?
組織學生交流,進一步鞏固對簡稱所代表的含義的認識,并大體知曉我國幾大地方戲的名稱。
(2)師生共同交流運用簡稱的詞句,如:黔驢技窮、京津、滇藏等鐵路。
(3)老師啟發學生留心觀察、記錄簡稱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二、教學第二題:學寫鋼筆字。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講清本題的要求。
2、老師指導。
(1)出示卡片,齊讀“遮、越、處”。
(2)指導觀察:這三個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該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說。
(3)教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寫,學生自己觀察,重點注意強調寫好這幾個字的捺。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仿影。要求:邊寫邊想為什么原來捺要寫成長捺并更陡。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遮”字一捺走勢平緩,是為了讓下面的長捺托住,使字體緊湊好看。“越”字的一捺,比“遮”字要陡些,寫起來就好看。“處”字的一捺更陡,是為了讓并讓下面的捺托住,使字體美觀。
4、反饋:展示學生寫得好的作品,進行表揚,指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
三、作業:寫鋼筆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八個表示世界萬物十分復雜,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成語。
2、學習《夏日田園雜興》這首古詩,讓學生了解夏日農家晝夜耕織的忙碌和兒童學種瓜的有趣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