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碗花》教學設計之一
一、從整體入手,指導學法。
1.這篇課文是閱讀課,應該怎樣學?
(1)緊緊抓住課后思考題進行自學。
(2)采取多種形式練習誦讀。
2.自由讀全文,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關于打碗碗花的一件什么事?(板書:我、外婆的話)
3.作者發現的打碗碗花生長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的第幾自然段?(“我”家門前不遠一條水渠旁邊的荒地上,第1自然段。)
二、指導閱讀,解決課后問題。
1.導讀第1自然段。
(1)(配樂)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閉著眼睛想象美麗燦爛的野花圖,進入情境。
(2)(配樂)輕聲齊讀,深入情境。
(3)在這小草和野花的世界里,打碗碗花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第2、3、4段。
2.導讀第2至4自然段。
(1)默讀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課后第一個問題:打碗碗花是什么樣的?
(2)投影出示第2段。(略)問題:①這一段有幾句話?(兩句。)②每句話分別寫了什么?(第一句話寫了打碗碗花的顏色,第二句話寫了打碗碗花的形狀。)③什么顏色?(板書:粉白色)給作者感覺是什么?(板書:異樣)“異樣”是什么意思?打碗花形狀“異樣”表現在什么地方?(花瓣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淺淺的小碗,碗底還滾動著露珠。)④這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遠到近。)
(3)“我”看到這種花發生了怎樣的贊嘆?齊讀“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
(4)對于這么新奇、有趣又美麗的野花,“外婆”是怎樣給“我”介紹的呢?(指名讀完整外婆的話。)“外婆”說這番話時的神色是怎樣的?(板書:嚴肅鄭重其事)“鄭重其事”什么意思?這里指“外婆”對什么事情嚴肅認真?(外婆認為“誰摘了打碗花,誰就會打破碗”,她對此嚴肅認真。)
(5)“我”相信“外婆”的話了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板書:將信將疑)“將信將疑”是什么意思?(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為什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有點相信是因為一向很尊敬外婆,覺得外婆說的話不會錯;有點懷疑是因為從來沒聽說過有專門讓人打破飯碗的花。)
(6)小結。
“外婆”把“我”發現的新奇有趣的野花叫打碗花,還說誰摘了它,就會打破飯碗,“我”對外婆的話將信將疑。當“外婆”的警告逐漸淡薄后,好奇心使“我”想看看打碗碗花究竟是怎樣讓人打破碗的。于是“我”做了些什么呢?
3.導讀第5、6自然段。
(1)同桌共同學習第6自然段。學習提綱:
①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講了幾個意思?(三個意思。第一句講“我”瞞著外婆偷偷摘了一朵打碗花藏在衣兜里。第二、三句講吃飯時由緊張到輕松的心理變化過程。第四、五句講“我”的重大發現:“打碗花——不打碗”。)
②畫出表示“我”的動作的詞。(用“。”)
(“背著”“摘”“藏”“端”“一聲不吭地嚼”“緊張”“怕”“如釋重負”)(板書前三個)
“如釋重負”什么意思?“安然無恙”呢?
③當我通過親自實驗發現了打碗花并不打碗后,對外婆關于打碗花的話又是什么態度?(板書:不肯聽信)
④這段話講什么意思?
(2)檢查互學情況。
(3)“我”通過實驗解決了先前的一個疑問但始終不明白的還有一個問題。
4.齊讀第7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
1.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打碗花是一種什么樣的花?(板書:可愛、美麗)正因為它的美麗、可愛,“我”才喜愛它(板書:喜愛);也正因為它的美麗可愛,“我”沒有輕信外婆的話。于是“我”通過親自試驗,發現外婆的話是假的。我們通常把古人留下的沒有科學依據的現象,叫做“迷信傳說”。(板書:迷信傳說)“我”沒有輕信迷信傳說,就說明“我”有什么樣的精神?(板書:敢于探索、敢于懷疑)是不是老人說的話都不可信呢?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的許多話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2.讀了這一課,你想到了什么?
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