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兩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精讀第一則——《揠苗助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課文錄音、小黑板上準備重點段落語句。
布置學生閱讀一兩則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寓言故事。
二、揭示課題:寓言兩則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讀兩則寓言,注意讀通順課文。
2、學生個別讀,相機糾正字音。
3、出示文中詞語,認真讀一讀,讀準字音。
巴望 揠苗助長 筋疲力盡
納悶興致勃勃
4、聽錄音朗讀,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四、精讀第一則——《揠苗助長》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農夫在干什么。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巴望”描繪出農夫非常盼望、非常急切地心情。(希望、盼望)
3、學生一邊讀一邊聯系“巴望”一詞,想象那個農夫“焦急、巴望”的樣子,體會他當時迫切希望禾苗快快長的心情。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并找出兩個詞語來說說農夫干得怎樣?心情怎樣?
2、指名讀,讀后交流,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
筋疲力盡 興致勃勃
3、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將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等句子來理解“筋疲力盡”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4、抓住“興致勃勃”去體會農夫當時自以為得計的可笑心理。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
2、引導學生理解“納悶”一詞,因為兒子對父親所說的“禾苗棵棵都長大了一大截”感到疑惑,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發悶。當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快枯死了。這一與第一自然段的“巴望”、“焦急”前后呼應,蘊涵了欲速不達的寓意。
3、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練習。
1、想一想,說一說,填一填。
如果你是這位莊稼人,你看到結果會怎么想?會想什么方法讓禾苗快長?你想對他說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過課文中這樣的事情嗎?你會怎么做?(課件出示)
第二年,這個莊稼人聽從了大家的勸告,耐心地給禾苗
、,
禾苗一天天地長高了,終于獲得了好收成。他高興地對大家說:“
!”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學生讀一讀,讀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識記字形。
3、重點指導“焦、疲、勃、賣、匆”。
4、學生描紅、習字。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 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 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 了解故事內容,并懂得成語背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1、 生字詞語卡片。2、 鷸蚌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匯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