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初步認識總分結構,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3、 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讀了《廬山的云霧》,廬山云霧有怎樣的特點呢?正是這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云霧給景色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在云霧繚繞的山間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2,指名讀第一段。
二、精讀課文。
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感受一下那神秘飄渺的廬山云霧。
1、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圍繞哪句話來寫?并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什么是“千姿百態(tài)”?
(3)點名總分結構。
(4)自讀課文,你發(fā)現了云霧的哪種姿態(tài)?哪種姿態(tài)的云霧最吸引你?
(5)引導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并繪圖。
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絨帽。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纏繞”是什么意思?誰會用動作表示?
你怎么理解“彌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換成別的詞語行嗎?為什么?
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用手勢表示“遮擋”的意思,你能讀出天幕的“巨大”來嗎
(6)這么美的云霧,誰能串起來美美地讀一讀。
(7)同學們來看,這幾個詞在文中的位置可以換一換嗎?為什么?
(8)聽老師的引讀,同學們把后面的內容讀出來。
(9)作者用準確又形象的語言描寫了云霧的姿態(tài),同學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展示相關圖片。
(10)你想不想把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永遠留在腦海里?自己再讀一讀,一會兒老師給你配著音樂請你來讀一讀。
(11)總結:這一節(jié)作者用比喻和豐富的想象描繪出廬山云霧的靜態(tài)美。接著我們來看第三節(jié)。
2,學習第三節(jié)。
(1)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些詞語讓你感到變化最快。
(4)你能用朗讀讓我們感受到變化的快嗎?
(5)對比句子。
(6)這些都能體現出“瞬息”變化的快,從哪兒感受到“萬變”呢?
3小結。
3,學習第三節(jié)。
(1)漫步在廬山,穿行在飄渺的云霧中,欣賞著秀麗的景色,感受著那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云霧的神秘,真讓人如夢如幻,飄飄欲仙,作者不由得感嘆——讀最后一節(jié)。
(2)“流連忘返” 是什么意思?
(3)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讓你流連忘返?能用“流連往返”說一句話嗎?
三、拓展練習:
1、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我們也來學習一下。
2、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老師在公園拍了一張照片,請同學們想象你看到的景象,來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3、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tài) 瞬息萬變